DB37 T 1662—2020 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7 T 1662—2020 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662—2020 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622020 代替 DB 37/T 1662-2010 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ecurity and high quality for Auricularia auricula production in Woodland 2020 - 02 - 25发布 2020 - 03 - 25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1662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T 16622010良好
2、农业规范 林地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与DB37/T 16622010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增加了林地黑木耳定义(见3.1); 增加了林地密度、郁闭度指标(见5.1); 增加了出耳畦床标准(见8.5); 删除了仓库、废物收集设施(见2010版的4.2.3、4.2.4); 增加了菌渣集中处理场(见5.2.3); 修改合并了基地平面图与基地隔离防护(见5.2.1); 增加了开口催耳方式(见8.6.1 ); 增加了培养料配方(见8.1); 修改了有害生物防控方法(见9); 将基地选择与管理与生产技术的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生产投入品管理
3、合并修改为产品质量 安全管理(见10和2010版的4.2.6、7.9、8); 删除了劳动保护(见2010版的11); 修改了附录A(见附录A)。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威海鑫宝食品有限公司、东平县科海 菌业有限公司、山东惠民齐发果蔬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春燕、万鲁长、宫志远、郭惠东、杨鹏、姚强、韩建东、李瑾、谢红艳、孙 德光、商成龙、吴元元、张逸。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7/T 16622010 DB37/T 1662202
4、0 1 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地栽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的质量要求、场地选择与管理、生产管理技 术、有害生物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生产记录档案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林地黑木耳的安全优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
5、制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69 黑木耳菌种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6、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地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production in Woodland 在郁闭度小于0.8的林下,利用空气新鲜、湿润的生态环境条件,采用地栽方式培育的黑木耳。 4 质量要求 DB37/T 16622020 2 4.1 感官要求 耳片呈黑色或黑褐色,表面光滑,有光泽,耳片完整,大小均匀,厚薄一致,耳基小,无异味,无 虫蛀,无霉烂。不得混入动物毛发和排泄物、碎耳基、菌料、泥沙及金属物等杂质。 4.2 理化指标要求 应符合GB 7096和NY/T 749的要求。 5 场地选择与管理 5
7、.1 场地选择 宜选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环境清洁、无污染、水源充足、排水通畅的林地,一般以2年6年 生,密度4 m6 m或3 m 4 m,郁闭度小于0.8的林地为宜。所选林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通 过人工控制能够满足黑木耳的生长需要。远离工厂、禽畜场、垃圾场、废菌料堆等,并避开公共场所、 公路主干道、生活区、原料仓库。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耳区、 产品晾晒区、仓库区合理分区。场地环境符合GB 3095、NY/T 391的要求。 5.2 场地管理 5.2.1 场地平面图 面积较大的生产场地制作平面分布图,标明场地设施布局、生产条件设置等。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
8、网、隔离带等。 5.2.2 工作室 配建工作室,放置周年生产计划、栽培方案以及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等档案,张贴有关规章制度, 并设有洗刷、消毒条件装置。 5.2.3 菌渣集中处理场 设置木耳菌渣集中清运暂储及处理场地、配套设施,并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6 栽培季节 黑木耳属中温型品种,出耳温度一般在12 28 ,春季栽培宜在4月上旬开始出耳,秋季宜在9 月中、下旬左右出耳,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时期生产。 7 品种选择与菌种质量要求 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适于山东省栽培,出耳及转潮快、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黑木 耳品种。母种外观洁白、均匀、平整,菌丝呈绒毛状平贴培养基生长,菌落边缘
9、整齐,变色均匀,无 杂菌菌落,无角变,培养基不干缩。生产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 象。黑木耳菌种的生产过程应符合NY/T 528和NY/T 1731的要求。成品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69的 要求。 DB37/T 16622020 3 8 生产管理技术 8.1 培养料配方 黑木耳栽培料料水比应为1+1.3左右。配方宜选用: a) 配方1:棉籽壳66%,玉米芯18%,麦麸15%,石膏粉1%; b) 配方2: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 c) 配方3:豆秸粉55%,棉籽壳20%,麦麸15%,棉饼粉5%,玉米粉4%,石膏粉1%; d) 配方4:阔
10、叶树木屑50%,棉籽壳3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 e) 配方5:阔叶树木屑66.5%,玉米芯颗粒20%,麦麸10%,豆粕粉1.5%,石膏粉1%,石灰粉 1%; f) 配方6:杏鲍菇菌糠20%,杂木屑55%、麦麸22%、糖1%、石灰粉1%、石膏粉1%。 8.2 拌料装袋 按配方比例配料,在水泥地面或塑料薄膜上混合均匀,加水搅拌,使含水量达62%65%。培养 料拌匀后堆闷2 h,装袋前,再翻拌一次。或用拌料装袋机拌料装袋。选用聚丙烯或耐高温低压聚乙烯 折角筒袋,规格为17 cm33 cm,厚度为0.04 mm0.05 mm。装料时边装料边用手稍压实,要求上紧 下松,中间打孔(直径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6622020 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662 2020 林地 黑木耳 安全 优质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