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4005—2020 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4005—2020 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4005—2020 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10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100 C 72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005 2020 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 系实施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isk grad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enterprises in the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dustry 2020-07-09 发布 2020-08-0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005 2020 I 目 次 前 言 . II 引 言 . II
2、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4.1 组织机构 . 1 4.2 工作职责 . 1 4.3 全员培训 . 2 4.4 编写体系文件 . 3 5 工作方法和内容 . 3 5.1 风险点确定 . 3 5.2 危险源辨 识 . 3 5.3 风险评价 . 4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 5 5.5 风险分级管控 . 6 6 文件管理 . 6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 6 8 持续改进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办法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记录表 . 9 附录 C(资料性附
3、录) 活动清单 . 1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辨识 . 13 附录 E(资料 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15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重大风险点统计表 . 98 DB37/T 4005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安若泰平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新纪元安全文化中心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瑞龙大酒店有限公司、青岛颐中国际 大酒店有限公司、泰安市应急管理局、青岛市应急管理局、青 岛市市南区应急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群、张
4、磊、刘 汝澄、李淋春、王广渊、王家臣、高洁、程传利、金鑫、侯迎 春、钱拥军、提剑平、万强、史骏、刘东、李峰、王贵新、刘九红、王勇。 DB37/T 4005 2020 I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 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结合住宿和 餐饮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经营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DB37/T 4005 2020 1 住
5、宿和 餐饮行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 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 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
6、974 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 2016、 DB37/T 2974 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 经政府批准的利用空间设备、设施场所,通过接待来满足宾客住宿、餐饮、会议接待、商务接待、 娱乐、购物、康乐等一体化服务,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实体。 4 基本要求 4.1 组织机构 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负责人 和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统一组织、督导、协调和考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保障人力、物力、 财力支持。工作小组由分
7、管安全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设备设施管理人 员、重点岗位技术人员代表组成,组织实施体系建设工作。规模较小的单位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可合并 建立。 4.2 工作职责 4.2.1 主要负责人是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及有效性全面负责, 其主要职责为: 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 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DB37/T 4005 2020 2 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组织制定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职责,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维持体系发生变更时的完整性; 成立领导机构,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定期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8、; 组织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4.2.2 分管安全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督导、协调和考核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的全 过程。 4.2.3 安全管理部门是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其主要职责为: 组织开展工作培训,掌握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内容及方法; 编制实施工作方案; 负责风险及其控制措 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公示; 组织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 监督检查开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的活动过程。 4.2.4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在本部门开展的全过 程负责,其主要职责为: 负责本部门及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
9、评价活动的组织实施; 负责本部门及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结果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的应用; 负责组织对本部门的员工进行风险分析评价结果培训; 负责本部门及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活动结果的文件化和持续更新。 4.2.5 班组长是开展本 班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在本班组开展的全过程负责, 其主要职责为: 负责本班组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活动的组织实施; 负责本班组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结果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贯穿应用; 负责本班组的外包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过程推动及在本区域工作的外包项目危 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过
10、程的审核确认。 4.2.6 岗位人员应依据各自岗位责任制,参与并履行以下职责: 参与本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 参加各级组织的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教育; 掌握、落实本岗位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4.3 全员培训 4.3.1 培训计划 应制定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级实施全员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 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 4.3.2 培训实施 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对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风险分级、重大风险确定及风 险控制措施进行培训。 4.3.3 培训效果 采取现场提问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培训考核,考核情况应纳入安全评比。 DB37/T 400
11、5 2020 3 4.3.4 培训记录 培训记录按企业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存档,应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签到、培训信息记录、 培训影像、培训考核情况等材料。 4.4 编写体系文件 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文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考核奖惩制度;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5 工作方法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可按照客房部、餐饮部、商务部、康乐部、工程部等功能分区为单元及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场所确 定为风险点。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12、作业活动风险点应涵盖经营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如锅炉运行作业、电气作业、电器设 备作业、餐饮类等常规作业,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非 常规作业活动。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表 各部门从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两个方面进行风险点排查, 填写 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表 ,报安全管 理部门汇总、整理,作为岗位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依据(参考附录 B)。 5.1.2.2 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安全管理部门依据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表汇总的内容,归纳编制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 清单(参考附录 C.1和 C.2)。 5.1.3 风险点清单 依据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编制风险
13、点清单(参考附录 C.3)。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进行危险源辨识 。 DB37/T 4005 2020 4 5.2.1.2 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进行危险源辨识。 5.2.2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企业运营全过程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运营区域人员 的 活动; 人员的行为、能力及其他人为因素;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材料; 涉及运营中的有关变更。 5.2.3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按照自下而上的流程进行,由专业人员引导岗
14、位员工运用 5.2.1.1对作业活动开展危 险源辨识,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 时,应以工作流程的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 合。运用 5.2.1.2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 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编制 安全检查表( SCL)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 ( JHA) +评价记录(参考附录 D.1和 D.2)。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宜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法)。 5.3.2 风险评价准则 按 DB3
15、7/T 2974 2017 5.3.2的规定结合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特点及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明确事 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根据确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 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 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 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 险实际进行划分 : 4 级 蓝色:属于低风险; 3 级 黄色:属于一般风险; 2 级 橙色:属于较大风险; 1 级 红色:属于重大风险。 经风
16、险评价达到 1级风险的,应立即增加(调整)管控措施并有效落实,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或可 容许程度,相关过程应建立记录文件。如不能立即增加(调整)控制措施,或控 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 必须立即停止相关作业活动。经风险评价达到 2级风险的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5.3.4 确定重大风险 5.3.4.1 按 DB37/T 2974 2017 5.3.4 规定结合企业实际,以下情形直判为重大风险: DB37/T 4005 2020 5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以上轻伤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 在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
17、险的; 燃气锅炉运行; 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 组织单次主题活动超过 100 人的。 5.3.4.2 建立重大风险点统计表(参考附录 F)。 5.3.5 风险点级别的确定 按 DB37/T 2974 2017 5.3.5规定执行。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5.4.1 制定与实施原则 应按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的优先顺序选择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针对风险控 制措施应在实施前对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 险有害因素、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进行评审。 5.4.2 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应从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
18、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 五个方面进行。 a) 工程 控制 措施包括: 1) 消除。通过对存在危险的装置、设备设施等的更新来消除危险; 2) 减弱。通过对存在危险的环境、场所、区域、设备设施的改造来减弱危险; 3) 封闭。通过对易导致故事发生危险的部位或场所采取封闭措施来降低风险; 4) 隔离。通过隔离带、警戒绳等把人员与危险区域隔开来控制风险等。 b) 管理措施包括: 1) 制定管理规章制度、作业程序、危险作业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2) 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条款,重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定期检验、检测和检查; 3) 安全警示标志、标识符合规定; 4) 大型主题活动编制实施方案,现场设
19、专人指挥。 c) 培训教育措施: 1) 新入职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2) 转岗、复岗人员的培训; 3)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 4) 相关方人员进场的安全教育培训。 d) 个体防护措施: 1) 岗位人员应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e) 应急处置措施: 1) 现场处置方法的确定,应急物资装备的配置; 2) 通过应急演练,提高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 明确报警方式。 DB37/T 4005 2020 6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结合组织机构情况,遵循全员落实、风险越高管控责任层级越高的原则,与安全生 产责任制相结合,确定风险管控责任层级。上一级负责
20、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风险管 控层级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提级管控 : 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一般风险:部门、班组、岗 位管 控; 较大 风险:公司、部门、班组、岗位管控; 重大风险:公司、部门、班组、岗位管控。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论逐级审核的基础上,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并在每一轮危险辨识 和风险评价后及时更新,形成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参考 附录 E.1和 E.2) 。 5.5.3 风险告知 应在较大及以上风险点显著位置设置风险告知牌,公布风险信息,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 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
21、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并通过信息化系统或发布文件等形式 进行告知。 对外来人员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须以安全标识和告知牌的方式,在公共区域进行张贴,予以告知。 6 文件管理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体系建设过程中所有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保持及时更新。保存安全 风险分级管控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作业现场类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宜保留影像资料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和安全绩效奖惩考核制度; 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点汇总表、重大风险清单; 安全检查表法( SCL)评价( LEC)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评价( LEC)记录;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40052020 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4005 2020 住宿 餐饮行业 企业 安全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