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926-2016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pdf
《DB36 T 926-2016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926-2016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1.040.81 A2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9262016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 The tradional crafts of porcelain making in JingDeZhen 2016 - 09 - 28 发布 2016 - 12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 9262016 I 目 次 前 言 . . II 引 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术语和定义 . . 1 2.1 制料工 艺相关术语和定义 . . 1 2.2 成型工 艺相关术语和定义 . . 2 2.3 装饰工 艺相关术语和定义 . .
2、 5 2.4 烧成工 艺相关术语和定义 . . 7 3 景德镇传 统制瓷工艺流程 . . 10 3.1 总则 . . 10 3.2 制料工艺流程 . . 10 3.3 成型工艺流程 . . 12 3.4 装饰工艺流程 . . 13 3.5 烧成工艺流程 . . 15 4 景德镇传统窑炉 . . 16 4.1 总则 . . 16 4.2 馒头形窑 . . 16 4.3 龙形长窑 . . 16 4.4 葫芦形窑 . . 16 4.5 蛋形镇窑 . . 17 4.6 明炉暗炉 . . 17 5 景德镇传 统制瓷判断依据 . . 17 5.1 总则 . . 17 5.2 传统原料要求 . . 17 5
3、.3 手工成型要求 . . 17 5.4 手工装饰要求 . . 17 5.5 柴窑烧成要求 . . 17 参考文献 . . 19 DB36/ T 926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景德镇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景德镇市古窑民俗旅游有限公司、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共 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荣林、蔡妤荻、上官新会、洪玲、毛炜翔、杨新。 DB36/ T 9262016 III 引 言 为了更好地传承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 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 制
4、定并实施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标准 , 有利于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规范仿古瓷市场,维护旅游景区仿古工艺瓷市场秩序,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标准所指的制瓷工艺是景德镇从东汉时期到近代民国末这一时期的制瓷工艺, 其工艺的主要特征 是:瓷器制作使用传统原料,手工成型,手工装饰和柴窑烧成。 本标准的制定依据: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关于同意公布景德镇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批复 (景府字200750号)文件,景德镇市文化局和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相关申报文件;参考 了古代部分相关的传统制瓷工艺文献; 结合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手工制瓷作坊和柴窑窑场生产线的 操作工艺;征求
5、了相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 DB36/ T 9262016 1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景德镇传统制瓷术语和定义、工艺流程、传统窑炉、判断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陶瓷制品的生产、宣传和销售。 2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制瓷原材料工艺相关术语和定义 2.1.1 瓷土 用于制作瓷器的粘土原料,也指瓷石经过粉碎后所得的粉状料 。 2.1.2 瓷石 制瓷用的一种石质原料。主要由石英、长石、绢云母和高岭石组成,并含少量蒙脱石或多水高岭石 等。瓷石具有可塑性,以及干燥强度大、收缩率高、焙烧后色白等特性。 2.1.3 高岭土 一种主要由高岭石(或多水高
6、岭石、地开石、珍珠陶土)组成的软质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景德镇高 岭村并传至海外而得名,后来国际上对这类特殊的粘土都称为“高岭”,成为国际通用名词。 注: 景德镇使用的高岭,有明砂高岭土(又称东港高岭)、星子高岭土和临川高岭土多种。 2.1.4 不子 瓷石粉碎淘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这种泥块俗称不子或白不子。 注: 不子读音为读“dn zi”。 2.1.5 滑石子 一种产于江西临川的高岭土,质地较纯。景德镇陶录载,滑石子与不子配合制作器胎。这种滑 石子与非金属矿物原料的“滑石”无关。 2.1.6 下脚料 DB36/ T 9262016 2 作坊内制坯余土、晒架塘沉泥、脚板踩踏过的泥料、破坯屑等,点
7、滴收集起来,加工成为制坯原料, 俗称下脚料。 2.1.7 釉果 制釉用的瓷石亦称釉石,与坯用瓷石相近,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和长石等,具有较瓷石稍 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将釉石舂细淘净,制成砖状不子,俗称 “釉果 ”。 2.1.8 釉灰 明代称炼灰,清代以来称釉灰或灰。是景德镇配制瓷釉的原料。它将石灰石与凤尾草或狼鸡草等相 间堆叠燃烧而成。主要成份为碳酸钙,并含有少量的石英和钾、钠化合物,这是头灰。淘洗后的头灰再 经陈腐、研磨、淘漂即为釉灰渣,是称二灰。其氧化钙成分含于釉灰,以陈为佳。 2.1.9 珠明料 又名叫珠子,国产青料名。矿土主要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经选洗
8、、煅烧,然后粉碎、 磨细,加水和匀成为青花颜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以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 2.1.10 玻璃白 陶瓷粉彩用颜料。玻璃白是含铅化合物,主要组分是硅酸铅、硅酸钾玻璃,系填粉彩用的不透明的 色料,呈不透明白色。由红丹、石英、硝酸钾、氧化砷配制而成。多用作花头和人物服装的洗染的底色。 也可用于配色。 2.1.11 樟脑油 润瓷笔作画的油料。还有老油、乳香油,可按颜色调成胶状使用。 2.2 成型工艺相关术语和定义 2.2.1 坯房 手工制瓷成型的作坊。 2.2.2 辘轳车 作坯胎的设备,做坯的叫琢车、利坯的叫利车、挖坯的叫挖车。 注: 上面是一木质圆盘,中间为一圆木轴,一头插
9、入地下,一头顶着圆盘。用的时候,将原料泥土放在圆盘中央, 手拿木棒推动圆盘旋转,然后利用惯力手工使之成形。20世纪50年代有电动辘轳车,后又发展为机压成型。 2.2.3 晒架 DB36/ T 9262016 3 坯房院中,露天搭建的晒坯架子,专供晒坯之用。坯胎定性后,将其排放在坯板上面,再放到晒架 上让日光照晒,使之干燥。 2.2.4 晒架塘 系晒架之下挖设的水塘,为淘洗原料提供用水,塘中沉淀的泥料可回收利用。 2.2.5 淘桶 坯房淘洗泥料的木桶。原料不子放在淘桶中淘练,常以两只圆形的淘桶和一只椭圆形的淘桶组成一 组配合使用。 2.2.6 泥锅 俗称耳锅,为铁制双耳圆锅,双耳中间的曲形木棍梁
10、是提锅的把手。系淘泥时的用具。 2.2.7 码头 做坯、印坯、刹合坯工人,在做工时,都要将一个木制的架子放在身旁,以便放坯板与成坯,这个 架子,叫做码头。 2.2.8 平架 坯房正间内落地靠墙的坯架。一般为五层,用于坯体的存放、保湿、防冻和烘干。 2.2.9 坯 也叫坯体、坯胎。它是瓷泥经过手工成型后未经窑火烧成瓷器的物体。可按其施釉与否分为釉坯和 素坯,还可按其是否烧成分为素烧坯和生坯。 2.2.10 毛坯 瓷泥经过手工拉坯制成坯胎雏形,还未进行定形的坯。 2.2.11 头坯 毛坯印了一次,初步成形的坯。 2.2.12 初修坯 经过坯刀修整一次的头坯,又叫“头道”。 2.2.13 DB36/
11、 T 9262016 4 精修坯 经过修整两次的坯胎,又叫两道。 2.2.14 圆器 是指在辘轳车上一次拉坯成形的器物,如碗、盘、碟等。 2.2.15 琢器 是指不能完全依靠辘轳车一次拉坯成形的器物,如瓶、钵、缸、罐、盆等。其中的方形器、棱角器 还要用刀裁好泥块,用原泥调和粘合。 2.2.16 脱胎 指明代永乐年间创造出来的一种薄胎瓷。脱胎是形容瓷器的胎极薄,似乎纯以釉汁制成。 2.2.17 灰可器 灰器与可器的合称,又称灰渣器,属粗瓷饭碗。常用头灰和陈湾釉果配釉,在槎窑烧成或在柴窑低 温区烧成。好的灰器不掺渣泥,可器掺渣泥,质地比灰器差。 2.2.18 大件 瓷器中的大型器物,如大瓶、大缸、
12、大盆等。 2.2.19 粉定 琢器制品中的上等品。它的胎质薄,色如粉玉,故得名。原出品于河北定州,叫做北定。宋室南渡 后,景德镇仿造,叫南定。 2.2.20 玲珑器 坯体透雕后洞眼补釉的瓷器。如花纹由呈米粒状的玲珑眼拼缀而成,则称米花或米通。 2.2.21 雕镶 琢器类瓷器,凡不能由辘轳车成形的方形或多角形器物,而是用手工粘镶、刀子雕刻的瓷器,均属 此类。 2.2.22 浮雕 就是在坯体上先雕好各种凸起外浮的形象画面,再行烧炼。 DB36/ T 9262016 5 2.2.23 堆雕 先在坯上画好画面,然后按装饰设计,用毛笔把泥浆堆上去、再行烧炼。 2.2.24 寸 计算瓷盘、瓷板大小的单位,
13、如七寸、八寸等。是传统的俗成单位,与现行标准计量单位不同。 2.2.25 件 计算瓷缸、瓷瓶大小的单位,如三百件、五百件、千件、万件等。是传统的俗成单位,并因器物形 状而异。 2.3 装饰工艺相关术语和定义 2.3.1 彩绘 用特制的颜料,在坯胎或白胎瓷器上画出花纹装饰,这个工艺过程,称为彩绘。 2.3.2 釉下彩 指在坯胎上彩绘,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性烧成。其特点是彩在釉下,永 不褪脱,不易磨损,色泽鲜艳,无铅无毒。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等。元 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 2.3.3 釉上彩 也叫炉彩。 指在已烧成的瓷器上用彩料
14、进行彩绘, 并在烧炉中以750到900左右的温度烤烧而成。 因彩在釉上,有凸起的感觉。釉上彩包括釉上红彩、宋加彩、五彩、珐琅彩、粉彩、墨彩等。 2.3.4 斗彩 也叫逗彩。 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工艺。 明宣德时出现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结合的工艺。 真正的斗彩始于明成化时期。先在坯胎上用青花料描写图形,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再在釉上彩绘,然后 烤烧完成。 2.3.5 古彩 即康熙五彩。景德镇制瓷业称之为古彩。康熙五彩的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改变了明 代以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古彩是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即用各种简练而刚 劲的线条勾成纹饰轮廓,然后在线框内不分阴阳
15、地平涂颜色。其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但因其不如粉彩 那样有柔软感,故又叫硬彩。 DB36/ T 9262016 6 2.3.6 珐琅彩 珐琅彩瓷器是清宫廷御用器,又称“瓷胎画珐琅器”。康熙时创烧,是在明代“景泰蓝”制作工艺 的影响下移植、演化而成的彩瓷装饰技术。先在景德镇烧成涩胎瓷或白釉瓷,然后彩绘烧成。所用彩料 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以前,均为进口的珐琅料。以后珐琅彩由宫廷自制。珐琅彩瓷的彩色、绘画、 款式皆同于“康熙御制”款的铜胎珐琅彩器。雍正、乾隆时期,绘制愈加精巧,工艺也更趋精湛。 2.3.7 粉彩 也叫软彩。它创于康熙,盛于雍正,是在明清五彩的基础上和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出来的。其
16、制作 是勾画轮廓后,先填一层“玻璃白”,再用其它色料进行描绘。由于“玻璃白”中有砷化物作为乳浊剂, 所以烤烧后给人以“粉”的感觉,故被后人称为“粉彩”。所使用的颜料种类很多,每种颜色都有丰富 的层次,柔和俊雅。 2.3.8 新彩 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旧称洋彩,1949年后改称新彩,生产中也习称新花。其手工绘画 特点为:不采用古彩、粉彩的勾线填色法,而用笔蘸取色料在瓷面上直接作画,表现技法和风格与水彩 画相近。色彩种类丰富,品种繁多,发色稳定,呈色光亮。 2.3.9 镶金 在瓷画上画金色线箍。也是一个工序、工种。 2.3.10 斗方 又名“起堂子”、“开光”。在器物上留出某种形状的空间
17、,如圆形、菱形、扁形等,内绘主纹, 外为辅纹或色地。 2.3.11 边脚 指瓷器上口与底脚的图案。如回纹边,寿字脚,如意边等。 2.3.12 涩胎 指已烧成但未上釉的瓷器。 2.3.13 素胎 即上釉后烧成的白色瓷胎。 2.3.14 DB36/ T 9262016 7 单料 是粉彩装饰专画线条的瓷用毛笔名称。 2.3.15 双料 粉彩装饰瓷用毛笔名称。多用于写字。 2.3.16 料半 粉彩装饰瓷用毛笔名称。用来绘画介于粗细之间的线条。 2.3.17 分水笔 青花装饰中的瓷用毛笔名称。用来分水,使青花画面表现出如水墨画一般的浓浅层次。 2.4 烧成工艺相关术语和定义 2.4.1 窑房 是烧炼瓷坯
18、的场所。景德镇的窑房为砖木结构,用的木料是弯曲的杂木。前面为两层,上存窑柴, 下面放匣钵和坯。窑炉位于窑房后部。 2.4.2 窑 一般指窑炉。是陶瓷坯体进行焙烧使之符合使用和外观要求的一种设备。其类型颇多,有横穴窑、 竖穴窑、馒头窑、龙窑、阶级窑、葫芦窑、蛋形窑、狮子窑多种。此外,还指陶瓷生产的窑场或窑器。 2.4.3 窑室 又称窑弄,即窑炉内码放装有坯胎的匣钵之处。 2.4.4 柴窑 指用松柴为燃料,主要烧制细瓷的瓷窑。与用槎柴(杂枝柴)为燃料,主要烧制粗瓷的槎窑相区别。 2.4.5 窑柴 将松木锯成一尺左右的木段,再将它劈开,是烧柴窑的专用燃料。因为在山区这种柴多利用溪水流 放运输,故以前
19、又叫“水柴”。 注: 窑柴的规格名称,分为天字号、地字号。天字号又叫“斧片”,即将直径12尺的松木,劈成长1尺,厚2寸的 松柴;地字号,又叫“开片”,是将59寸直径松木锯劈成的松柴。还有一种叫鹿子,即用不满5寸直径的松 树或树梢、松枝锯成的松柴。 2.4.6 DB36/ T 9262016 8 槎窑 因其燃料用槎柴(即杂木枝柴),故名槎窑。因其外形象狮子,又称狮子窑。 2.4.7 槎柴 烧槎窑的燃料,是山上的松枝杂木。因主要用船运输,所以也称为“船柴”。 2.4.8 溜火 烧窑点火后的第一个时段,烧慢火,拖长低温时间,叫烧溜火。让水气慢慢蒸发,是保证瓷器成色 漂亮的工艺要求之一。 2.4.9
20、紧火 溜火之后,逐步转入高温,火力要加大,故名紧火,又叫赶余堂。 2.4.10 闭火 烧窑到一定程度时,判断瓷器烧成,即停止烧柴,又名歇火。 2.4.11 把桩 柴窑工种名称。把桩师傅是全窑的生产指挥者,对烧窑技术全部通晓,又叫火头。 2.4.12 驮坯 柴窑工种名称。负责满窑、烧窑(上半夜)及调配全窑装坯数量,因为要亲自上坯厂引坯到窑场烧, 故名驮坯。 2.4.13 架表 柴窑工种名称。负责满窑、砌炉栅,领班烧下半夜窑。因为负责窑内每柱匣顶上一层匣钵的满放, 故名架表。 2.4.14 收兜脚 柴窑工种名称。通常设两人,分别担任驮坯和架表的助手。开窑匣钵全部搬出后,把最下一层的匣 钵(兜脚)收
21、出来,叫做收兜脚。 2.4.15 小火手 柴窑工种名称。接近出师的技艺学徒。满师后,还要再见习一年,在这一年中,还要兼顾窑厂一些 杂事。 DB36/ T 9262016 9 2.4.16 打杂 柴窑工种名称。负责挖泥巴、准备烧窑材料等工作的人员。 2.4.17 三夫半 柴窑学徒工种名称。负责把窑柴从楼上运到火门口,兼协助挖兜脚的事,因为比一般徒弟技术要高 些,叫三夫半。 2.4.18 二夫半 柴窑学徒工种名称。工作与三夫半同,技术、工钱比三夫半低,故叫二夫半。 2.4.19 一夫半 柴窑学徒工种名称。工作与三夫半同,技术、工钱比二夫半低,故叫一夫半。 2.4.20 做重工 槎窑工种名称。职级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926-2016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 926 2016 景德镇 传统 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