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3357-2019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评估规范.pdf
《DB34 T 3357-2019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评估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3357-2019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评估规范.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240 L 67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3572019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 评估规范 Smart factory and digital workshop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07 - 01 发布 2019 - 08 - 01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357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基本原则 和评估框架 . . 1 4.1 基本原则 . . 2 4.2 评估框架 . . 2
2、 5 基本要求 . . 4 6 评估内容 . . 4 6.1 顶层规划 . . 4 6.2 企业建模 . . 5 6.3 基础建设 . . 6 6.4 数字化 生产线 . . 6 6.5 数字车间 . . 8 6.6 智能工厂 . . 10 6.7 经济和 社会效益 . . 14 6.8 竞争力 . . 14 7 评估指标 体系构建 . . 16 7.1 构建原则 . . 16 7.2 构建步骤 . . 16 7.3 加权平分法 . . 16 7.4 综合评 估分析方法 . . 17 7.5 综合水 平判定规则 . . 19 参考文献 . . 22 DB34/T 33572019 II 前 言
3、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万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 限公司、安徽省智慧产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大智能物流系统有限公司、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 司、安徽迈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慧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肥亿昌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玉、杭永光、章茂顺、张作清、李义福、马骏、方超、刘伟、钟智敏、沈 四海、艾娟、孙维彬、杨双应。 DB34/T 33572019 1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 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
4、能工厂、数字车间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和框架、基本要求、评估内容、评 估指标体系构建。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的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71.24-2000 信息技术 词汇 第24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 GB/T 16642-2008 企业集成 企业建模框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企业建模 enterprise modelling 开发一个企业模型的行为。 GB/T 1664
5、2-2008/ISO 19439:2006 3.2 柔性制造系统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由数控的制造装置、物料储运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 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 注: 源于 GB/T 5271.24-2000,经修改。 3.3 敏捷制造 agile Ma nufacturing 企业采用现代通信手段,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实现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全面、协调集成,提高 企业应变能力能力。通过先进制造技术、企业信息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有效协调的方式响应用户需 求,快速灵活地实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6、 4 基本原则和评估框架 DB34/T 33572019 2 4.1 基本原则 4.1.1 适用性 本标准给出的是一个通用的评估要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可应用本标准,分行业或 分类型开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评估工作,细化和强调行业评估要素、共性要求、水平等级。企业可参 照本标准制定自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4.1.2 合理性 评估指标的建立应以本标准为基础,评估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评估指 标体系具有可比性。 4.1.3 可行性 在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应尽可能简化,评估用数据应便于采集。 4.1.4 可扩展性 评估的内容、指标体系
7、和评估方法可在总体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进行适时调整和修订,实现不 断优化和完善。 4.2 评估框架 4.2.1.1 评估内容包括工厂的水平评估和效能评估两个方面。 4.2.1.2 智能工厂水平评估内容包括基础建设、数字化生产线、数字车间与智能工厂四个方面,效能 评估包括竞争力、效率与效益两个方面。 4.2.1.3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评估体系框架如图 1 所示,图 2、3、4 分别是数字化生产线、数字车间、 智能工厂的评估架构及开展维度。 图1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评估体系框架 DB34/T 33572019 3 图2 数字化生产线评估框架及开展维度 图3 数字车间评估框架及开展维度 DB34/
8、T 33572019 4 图4 智能工厂评估框架及开展维度 5 基本要求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a) 依法正常经营,无重大违法行为; b) 建立并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c) 信息化、自动化专职人员满足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运营的要求。 6 评估内容 6.1 顶层规划 6.1.1 顶层规划的内容 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顶层规划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顶层规划内容是否符合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 b) 是否制定了自动化、信息化的专项规划,且与顶层规划相一致; c) 顶层规划或专项规划的调整情况。 6.1.2 顶层规划的实施 应对顶层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9、,主要包括: a) 顶层规划的落实情况; b) 信息化规划的落实情况; c) 自动化规划的落实情况; d) 年度自动化、信息化计划的执行及考核情况。 DB34/T 33572019 5 6.2 企业建模 6.2.1 产品设计建模 应对产品设计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资源设计; b) 产品零部件设计; c) 模型仿真检验。 6.2.2 工厂布局建模 应对工厂布局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工厂布局; b) 生产线布局 c) 仓储及物流布局 d) 设备布局; e) 工装布局; f) 基础数据管理。 6.2.3 工艺规划建模 应对工艺规划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工艺设计; b)
10、工艺分析; c) 工艺报告; d) 工艺参数管理。 6.2.4 生产过程建模 应对生产过程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厂房仿真; b) 单元仿真; c) 生产线仿真; d) 仓储及物流仿真; e) 仿真分析。 6.2.5 产品装配建模(针对离散型企业) 应对产品装配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装配序列规划; b) 装配路径规划; c) 装配分析。 6.2.6 试验环境建模 应对试验环境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试验设计; b) 试验验证。 DB34/T 33572019 6 6.2.7 生产设备建模 应对生产设备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信息设备; b) 生产设备; c)
11、辅助设备。 6.3 基础建设 6.3.1 厂区建设 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厂区布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厂房的分区合理性; b) 工艺路线的合理性; c) 物流传输系统布置的合理性; d) 水、电、气、网络、通信等管线布置合理性; e) 智能采光与照明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配置合理性。 6.3.2 环境、安全、能源监测 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环境、安全、能源使用基本情况进行监测,主要包括: a) 关键安全监测点的覆盖率; b) 关键能源监测点的覆盖率; c) 关键环境监测点的覆盖率; d) 人员行为的监控; e) 生产环境中温度、湿度、洁净度、照明度、通风的监控。 6.3.3 基
12、础设施的持续改进水平 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基础设施的持续改进水平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用于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投入情况; b) 基础设施在行业中的先进性情况; c) 用于基础设施改进、使用、维护中的人员培训情况; 6.4 数字化生产线 6.4.1 生产制造 6.4.1.1 柔性生产 应对生产线的柔性生产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工艺柔性; b) 产品柔性; c) 设备柔性; d) 运行柔性; e) 扩展柔性; f) 生产能力柔性。 6.4.1.2 生产数据采集 DB34/T 33572019 7 应对生产线的生产数据采集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数据采集覆盖率; b) 数据
13、采集实时性; c) 数据存储周期。 6.4.1.3 生产过程控制 应对数字生产线的生产过程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工序自动监控的情况; b) 设备在线监控的情况; c) 生产监控及时(实时)性。 6.4.1.4 质量、环境、安全、能源自动在线监测 应对生产线的质量、环境、安全及能源的在线监测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质量、环境、安全、能源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比例; b) 质量、环境、安全、能源监测数据在线分析比例; c) 质量、环境、安全、能源在线自动控制比例; d) 质量、环境、安全、能源监测统计分析。 6.4.2 生产管理 6.4.2.1 生产计划管理 应对生产线的生产计划管
14、理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生产作业计划覆盖产品的范围; b) 作业指令自动下达到现场的比例; c) 生产作业计划调整和响应变化的能力。 6.4.2.2 成本管理 应对生产线的成本管理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生产成本在线统计情况 b) 柔性生产滞后时间; c) 柔性生产延迟交货时间; d) 柔性生产变化成本消耗统计。 6.4.3 资源管理 6.4.3.1 控制设备应用 应对控制设备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数控设备(如 CNC、DN、FMC、FMS、机器人)等设备的应用情况(离散行业); b) 工业控制系统(如 PLC、DCS)的应用情况(流程行业); c) 传感器、执行器的
15、应用情况; d) 检测设备在线比例。 6.4.3.2 通信设备应用 应对通信设备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DB34/T 33572019 8 a) 现场总线的传输速度; b) 现场总线的覆盖范围; c) 工业以太网的传输速度; d) 工业以太网的覆盖范围; e) 机器间通信方式。 6.4.3.3 人机交互状况 应对人机交互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人机交互的方式; b) 人机交互的范围。 6.4.3.4 工艺标准获取 应对工艺标准的获取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自动获得工艺参数的覆盖率; b) 自动获得检验参数的覆盖率。 6.5 数字车间 6.5.1 概述 数字车间评估包括在生产
16、制造、生产管理集成、资源综合集成三个方面。 6.5.2 生产制造 6.5.2.1 敏捷制造能力 应对敏捷制造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人力资源的现状水平; b) 组织的快速重构周期; c) 设备快速调整的可靠性; d) 产品更新制造的平均成本。 6.5.2.2 物流与仓库集成 应对物流与仓库集成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系统自动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比例; b) 系统自动生成的物料配送计划比例; c) 覆盖在制品库存和生产过程的物料信息动态跟踪能力; d) 覆盖在制品库存和配送过程的物料信息动态跟踪能力; e) 制造过程信息跟踪能力、及时(实时)性与控制水平; f)
17、 制造现场物流配送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及时性与优化能力; g) 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信息化的情况。 6.5.2.3 产品设计与生产集成 应对产品设计与生产集成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之间产品模型信息传递情况; b) 工艺设计与生产制造之间产品信息传递情况; DB34/T 33572019 9 c) 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制造过程数字化控制的覆盖范围;(适用于离散制造业) d) 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制造的并行处理和过程工程水平与能力;(适用于离散制造业) e) 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优化水平与能力。 6.5.3 生产管理业务集成 6.5.3.1 经营管理与车间制造
18、系统间集成 应对经营管理与车间制造系统间集成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生产任务指令下达的情况及执行水平; b) 产品 BOM(或产品配方)下达的情况及执行水平。 6.5.3.2 制造执行系统与制造过程控制系统的集成 应对制造执行系统与过程控制系统的集成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MES 系统自动向生产控制系统上传信息的数量; b) MES 系统自动向生产控制系统上传信息的内容; c) 生产控制系统自动向 MES 系统上传信息的数量; d) 生产控制系统自动向 MES 系统上传信息的内容。 6.5.3.3 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与生产制造执行系统间的集成 应对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与生产制造执行系
19、统间的集成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排产计划下达的情况及执行水平; b) 生产指令下达的情况及执行水平; c) 物料清单下达的情况; d) 生产优化运行参数下达的情况及执行水平。 e) 工序进展信息上传情况及实时性; f) 设备运行参数上传情况及实时性; g) 物料使用状态上传情况及实时性。 6.5.3.4 生产管理决策 应对生产管理决策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产品研发、库存、生产、质量、物流、设备、能源、成本、绩效信息采集与分析水平; b) 及时追踪生产信息,进行知识挖掘和知识积累的水平与能力; c) 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持企业决策的水平与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成本、利润、研发决策; d)
20、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持企业进行生产风险管控的水平与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能源、安全、质 量风险。 6.5.4 资源综合集成业务 6.5.4.1 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应对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制造执行系统部署模块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仓储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物料管理、 质量管理、计划管理、订单管理、生产执行管理模块; b) 各管理模块的使用情况; c) 制造执行系统覆盖的产品范围。 DB34/T 33572019 10 6.5.4.2 生产排程系统 应对生产排程系统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订单准时交货情况 b) 插单解决及时情况 c) 机台停机、等待时间; d) 生产缺
21、料次数; e) 库存周转率仓储物流设备。 6.5.4.3 物流仓储设备 应对物流仓储设备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设备的类型,如:高速堆垛机、高速智能分拣机、智能化高密度存储穿梭 版、高速托盘运输机、自动化立体仓库、高速大容量输送等; b) 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设备的数量; c) 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设备使用的覆盖范围。 6.5.4.4 数据中心 应对数据中心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数据中心建设规范性; b) 信息的收集水平; c) 信息处理的水平; d) 企业上云的水平; e) 文件管理的水平; f) 信息安全情况; g) 网络安全信息。 6.5.4.5 网络通信设备 应
22、对网络通信设备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网络通信设备的配置; b) 网络通信设备的传输; c) 网络通信设备的安全。 6.6 智能工厂 6.6.1 概述 智能工厂评估包括智能化制造、企业内部协同、企业间协同、生产资源协同的水平。 6.6.2 智能化制造 6.6.2.1 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能力 应对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 统一数字化产品定义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和关联维护水平; b) 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的手段建设情况及其及时性与准确性; DB34/T 33572019 11 c) 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3357-2019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评估规范 3357 2019 智能 工厂 数字 车间 评估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