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3562—2019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规范.pdf
《DB32 T 3562—2019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 T 3562—2019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规范.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08.040 P 25 备案号: *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3562 2019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Bridg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2019 - 04 - 08 发 布 2019 - 04 - 30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562 2019 I 目录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总体要求 . 2 4 传感器子系统设计 . 3 5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 . 5 6 数据存储与处理子系统设计 . 8
2、 7 数据预警与结构评估子系统设计 . 9 条文说明 . 11 1 范围 . 11 2 术语和定义 . 11 3 总体要求 . 11 4 传感器子系统设计 . 11 5. 数据通信与传输子系统设计 . 12 6. 数据存储与处理子系统设计 . 13 7. 数据预警与结构评估子系统 . 13 DB32/T 3562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江苏省长大桥梁 健康监测数据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智深、张宇峰、吴赞平、孙震、彭家意、杨超
3、、王浩、假冬冬、 张建、王 友高、徐一超、赵亮、王路、欧阳歆泓、郭俊、徐嵩 。 DB32/T 3562 2019 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1.0.1 本规范规定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要求,以提高设计质量,保障桥梁服役期 的健康与安全 ,有效指导桥梁养护管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或在役的大跨径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以及梁桥。 1.0.3 引用标准名录 GB 50139-2014 内河通航标准 GB/T 5083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17955 桥梁球形支座 GB/T 21296 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 CJJ 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JT/T
4、 1037-2016 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JT/T 391 公路桥梁盆式支座 JT/T 4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G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01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 D65-01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EIA/TIA-568A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DB32/T 2880-2016 基于分布式长标距光纤传感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 T/CECS 505-2018 光纤光栅结构振动检测与监测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0.1 结构 健康监测系统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
5、tem 一种集传感、数据采集与传输 、结构 状态 参数与损伤识别、性能评估与预测技术为一体 的自动化、信息化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及采集 仪器设备 等硬件系统和数据分析及结构分 析等软件系统构成,通过对结构进行连续性(包括实时或 不同 频度)测试,实现对结构当前 及未来服役状况及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2.0.2 环境监测类参数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桥梁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参数,如温度、风、湿度等。 2.0.3 外部 荷载类参数 load parameters 桥梁受到的车辆荷载、地震作用、基础冲刷等荷载 。 2.0.4 结构响应类参数 structural re
6、sponse 桥梁结构的应变、位移、加速度以及腐蚀、裂缝等响应参数。 DB32/T 3562 2019 2 2.0.5 模态识别 mode identification 桥梁 结构的频率 、 振型等参数 的识别 。 2.0.6 损伤识别 damage identification 利用结构的响应数据来分析结构物理参数的变化,进而识别结构的损伤 的过程 。 2.0.7 平稳信号 Stationary signal 统计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信号 。 2.0.8 模拟信号 Analog signal 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连续变化的信号 。 2.0.9 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数字信号是
7、自变量因变量为离散的信号。 2.0.10 预警 warning 在危险发生之前,根据结构监测、损伤诊断和安全评定结果 ,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 的过程 。 2.0.11 评估 evaluation 确定结构实际性能的过程。 3 总体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新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宜和桥梁主体结构的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在役桥梁 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宜结合结构设计文件及 现场调查 进行。 3.1.2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应考虑与桥梁养护管理系统的良好衔 接,并应兼顾考虑与 桥梁施工监控、成桥荷载试验等的关联性。 3.1.3 系统建设原则 实用性原则:保证系统在桥梁服役环境下安全实用
8、,各测点的布设应有明确目的性; 可靠性原则:保证系统在桥梁服役环境下可靠运行; 耐久性原则:应优先选用满足要求的抗干扰强的传感器和传输方式; 可维护原则:传感器应易于维护和更换并应采取合适方式进行数据接力; 可扩展原则:系统应具适当的扩展性,方便在后期根据需求增加监测内容。 3.1.4 桥梁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除执行本 规范 外,尚应符合国家 及行业 现行 相关标准 的 规定。 3.2 系统 框架 3.2.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存储与处 理子系统、数据预警与结构评估子系统所构成,并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将上述子系统的软、硬 件整合为协调运行的监测
9、系统。 DB32/T 3562 2019 3 3.2.2 传感器子系统由针对环境监测、外部荷载监测与结构响应监测三类指标的传感器组 成,应能实现桥梁环境参数、外部荷载及结构各类响应的数据获取功能。 3.2.3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由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及软件模块组成,应能实现多种类传感 器的数据同步采集与传输功能,以保证数据质量。 3.2.4 数据存储与处理子 系统由数据预处理、中心数据库、数据管理软件及硬件组成,应能 实现桥梁监测信息的归档、查询、存储、管理等功能。 3.2.5 数据预警与结构评估子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在线显示和预警功能,荷载与环境预警和 评估,结构安全预警和评估功能。 4 传感
10、器子系统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应选用技术成熟、耐久性好、抗干扰性强、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的传感器。 4.1.2 结构健康 监测 的传感器可分为环境监测、外部荷载和结构响应三类。环境监测类包括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外部荷载类包括地震作用、基础冲刷以及车辆荷载等,结构响应 类 包括应变、位移、加速度以及腐蚀、裂缝等。 4.1.3 传感器布置应按以下原则:宜 在结构 响应 最不利处、 易损伤处 或已损伤处布置 ;布点 宜结合结构分析确定;测得的数据应 能充分并准确地 反映 结构的 静、动力 特性 ; 可合理利用 结构的对称性原则,达到减少传感器的目的 。 4.2 传感器分类及布点要
11、求 4.2.1 根据桥梁规模、受力特点、复杂性和重要性等,宜按照表 4.2.1 合理选择监测指标与 传感器。 4.2.2 梁桥的监测内容宜选择桥面温度、主梁挠度、主梁应变、梁端位移等。 4.2.3 拱桥的监测内容宜包括桥面温度、主梁挠度、主梁应变 、梁端位移、 车辆荷载、拱顶 偏位、拱脚移位、吊杆索力 等。 4.2.4 斜拉桥的监测内容宜包括风荷载、地震作用、桥面温度、主梁挠度 、主梁振动加速度 、 主梁应变、梁端位移、 车辆荷载、斜拉索索力 等。 4.2.5 悬索桥的监测内容宜包括风荷载、地震作用、桥面温度、主梁挠度 、主梁振动加速度 、 主梁应变、梁端位移、 车辆荷载、吊索索力 等。 表
12、4.2.1 监测指标与传感器类型 监测指标 传感器类型 环境监测类 风荷载 风速仪、风压计 温度 温度传感器 湿度 湿度传感器 雨量 雨量传感器 外部荷载类 地震 加速度 传感器 车辆 动态称重仪、视频摄像头、流量计 船撞 加速度传感器、倾角仪、位移计 结构响应类 振动 加速度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 变形 GPS、倾角仪、压力变送器、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 应变 振弦式应变传感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焊接式电阻应变 DB32/T 3562 2019 4 传感器 索力 加速度传感器、磁通量传感器、锚索计、长标距光纤光栅传 感器 断丝 声发射传感器 裂缝 裂缝观测传感器、长标距
13、光纤光栅传感器、导电涂料传感器 腐蚀 腐蚀传感器、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 疲劳 应变传感器 4.3 传感器性能参数要求 4.3.1 传感器 性能应满足量程、采样频率、分辨率、灵敏度、使用环境和寿命的要求。 4.4 环境监测类传感器选择及安装要求 4.4.1 风荷载监测宜采用三向超声风速仪或机械式风速仪,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处于台风区域的桥梁和跨度较大的桥梁,宜选择三向超声风速仪; b) 风速仪量程应大于根据设计风速换算的安装位置的风速; c) 风速仪宜在桥面梁侧和塔顶布设,安装位置应使其能够监测自由场风速; d) 风速仪风向监测精度不宜低于 1,风向分辨率不宜低于 0.1。风速检测精度不宜
14、低于 0.3m/s,风速分辨率不宜低于 0.1m/s。 e) 风速仪宜安装在专用钢结构支架上,且安全得到保证。 4.4.2 温度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温度传感器应根据截面温度梯度及结构体系整体升、降温和空间分布,通过有限元模拟 或参考相关桥梁设计规范确定布设位置; b) 应在主梁跨中截面、桥塔、拱圈等关键构件布设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场; c) 温度传感器的布设位置应避免太阳直射和传感器直接受力部位; d) 温度传感器的布设位置宜与施工监控、应变温度补偿传感器共享; e) 温度传感器的监测精度不宜低于 0.2, 测量分辨率不宜低于 0.1; f) 温度监测宜选择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温度
15、传感器或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设备类 型的选择应考虑监测构件、部位的特殊性、以及应变传感器的选型后综合确定。 4.4.3 湿度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桥梁湿度检测器宜布设在结构内外湿度变化较大和对湿度敏感的构件内外部; b) 大型桥梁关键钢构件上应布设湿度监测点。对斜拉桥,宜在斜拉索的锚头、箱梁内外布 设;对悬索桥,宜在箱梁内外布设; c) 湿度计监测范围宜选择 0-100%RH;湿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 3%RH; d) 湿度传感器宜选择 毛发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氯化锂湿度计、电阻电容湿度计、电解 湿度计,也可选择其他可靠的湿度计;应考虑监测构件、部位的特殊性后综合选择,且应固 定在结构构件
16、内外表面。 4.5 外部荷载 类传感器选择及安装要求 4.5.1 地震监测宜采用强震动记录仪或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对于连续长度大于 800 米桥 梁,宜考虑地面运动的非一致性,在梁侧桥墩底部各设一套传感器。 4.5.2 车辆荷载监测宜采用动态称重设备,传感器宜布设于有稳定支撑的混凝土铺装层内, 宜覆盖所有车道。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动态称重传感器的设备技术参数和 安装方法应符合 GB/T 21296 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 器的相关规定; DB32/T 3562 2019 5 b) 量程应不小于限载车辆轴重的 200%; c) 应具备数据自动采集功能,现场存储能力不少于 7 天。 4.5.3
17、 船撞荷载监测分为 桥墩和主梁监测,桥墩监测 宜采用加速度传感器监测 ,主梁 监测宜 采用拉绳式 位移计 监测 ,测点宜选择易受船舶撞击的位置。 4.6 结构响应监测类传感器要求 4.6.1 加速度传感器布置 ( 1)加速度传感器的布点设置应依据桥梁结构动力计算结果,考虑振型的特点以及所需要 监测的振型数量综合确定;测点传感器宜布设在所测结构振型 振幅最大和较大的部位,并应 避开节点位置。 ( 2)对于基频较低的大跨度桥梁结构振动监测,应选用低频动态频响较好的力平衡式或电 容式加速度传感器; ( 3)对于自振频率较高的中小跨度桥梁结构或斜拉索、吊杆、吊索等钢构件,宜选用力平 衡式或电容式加速度
18、传感器,亦可选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4.6.2 腐蚀监测传感器布置 腐蚀监测传感器测定的电流或电位差应能判别钢筋混凝土的腐蚀进程,并应选择与桥梁结构 钢筋及保护层匹配的安装方式。 4.6.3 应变传感器布置 ( 1) 测量应变的传感器主要分为:电阻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光纤光 栅应变计 , 宜根据 监测目的及要求 选用 。 ( 2) 应变 传感器 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测量结构在制作、养护、施工及服役阶段的环境条件。 对于监测长期处于潮湿、易腐蚀及高电磁干扰的结构应变时, 宜 优先采用光纤 光栅 应变计; 对于需要监测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应变时, 宜 采用电阻应变计 或 光纤 光栅 应变计。 ( 3
19、) 不同材质的电阻应变计应使用不同的粘贴剂。在选用粘贴剂和导线时,应充分考虑监 测对象在制作、养护和施工工程中的环境条件。 ( 4)振弦 式应变计应按被测对象规格大小选择。仪器的可测频率范围应大于被测对象在最 大加载时的频率的 1.2 倍。使用前应 对 振弦 式应变计逐个标定,得出应变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 5) 结构健康监测所用的光纤光栅 传感器 的性能参数应遵循以下条件:光纤光栅进行退火 处理,以保证其长期稳定性;光纤光栅反射光 3dB 带宽低于 0.25nm;光纤光栅反射率大于 90;边模抑制比应高于 15dB;对于 0.25nm 的带宽,推荐光纤光栅的物理长度为 10mm;光 纤光栅阵
20、列波长间隔大于 3nm;厂商所标出的传感器中心波长不超过 +/-0.5nm 的误差。 4.6.4 索力监测应根据被测索结构的测量要求和安装测试技术条件综合比对选择采用压力 传感器、磁通量传感器、振动 法加速度传感器或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4.6.5 振动监测的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 1)使用的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频率不小于 100Hz,分辨率不小于 0.002g。 ( 2)最优布设于满足结构损伤识别与模态识别要求的测点,对于有振型测量要求的构件的 测点数目不宜少于五处。 5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数据采集应包括数据采集硬件、软件和数据
21、采集制度的设计。 5.1.2 数据采集的硬件选型、软件预处理和数据传输软硬件设计与选型应保证及时获得数 据;采集及传输硬件设备的耐 久性和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DB32/T 3562 2019 6 5.1.3 数据采集制度的设计应包括数据采集模式、触发阈值、频次和采样频率的设定。 5.1.4 数据传输硬件应能保证安全监测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 2 倍以上传输宽带 并留有冗余。 5.1.5 数据传输软件应能保证监测数据在各子系统和相应的通讯协议之间的无障碍传输。 5.1.6 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应满足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能够连续运行,满足长期稳定工作的 要求。 5.2 数
22、据采集方式 5.2.1 应根据桥梁的规模、测点位置和数量、监测设备类型,合理设计数据采集方 式。测点 及监测设备较多且监测部位距离较远且相对分散的桥梁宜采用分布式或总体分布式、局部集 中式的混合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测点及监测设备较少且监测部位集中的桥梁,宜采用集中式 数据采集。 5.3 数据采集设备选型 5.3.1 应根据传感器类型、信号传输方式、信号调理设备类型以及供电需求等条件进行数据 采集设备的选型: 模拟电压信号宜采用集中式的基于 PCI、 PXI、和 USB 接口的数据采集板卡,需根据输入范 围、总采样频率、采样通道、分辨率、精度与数据传输率选型; 外场数字采集宜采用 CAN、 Lon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 35622019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规范 3562 2019 桥梁 结构 健康 监测 系统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