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1884—2020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建设技术规范.pdf
《DB15 T 1884—2020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建设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 T 1884—2020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建设技术规范.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60 F 12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884 2020 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photovoltaic agricultural greenhouses and Parks 2020-05-10发布 2020-06-1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1884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光伏农业温室分类 . 2 5 基本要求 .
2、2 6 选址、规划、勘察 . 2 7 设计 . 3 8 施工 . 9 DB15/T 1884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 SAM/TC 22)归口。 本标准由 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负责起草,内蒙古电力勘测设 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国网蒙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 区土地调查规划院、内蒙古山路能源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自 治区标准化院
3、、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内蒙古工业大学、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 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 协鑫新能源内蒙古分公司、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鲁能新能源内蒙古分公司、国电蒙电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二连浩特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 所、河北能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环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内蒙古众跃电力有限公司参加 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伟、邹勇、杜虎、王振国、胡军权、温建亮、曹利敏、颜斌、荆志新、 姚喜军、高慧平、姜伟、胡达古拉、贾双文、李显光、孙广川、闫素英、付加庭、刘会斌、李培 丽、张志刚、吴忠军、马青梅、范源、李永清、董建山、张巧燕、武超。 DB15/
4、T 1884 2020 1 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建设的术语、定义、分类、选址、设计、施工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19064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T 20047.1 光伏 (PV
5、)组件安全鉴定 第 1部分:结构要求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9 35 kV 110 kV变电站设计规范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52 民用建筑设
6、计统一标准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55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94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GB 50797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 5092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DL/T 5222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15/T 1884 2020 2 3.1 光伏农业温室 Photovoltaic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将光伏发电与农业温室生产相结合,以农业为主,同时满足光伏发电与农业温室生产的基本要求, 达到光照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实现节地、节能、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技综合体。 3.2
7、 光伏农业园区 Photovoltaic agricultural park 将光伏发电与农业园区相结合,同时满足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光伏装 机容量 3 MWp以 上,用地 33.33公顷以上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3.3 光伏农业温室面积比 Area ratio of photovoltaic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光伏农业温室实际占地面积与园区总占地面积的比值。 4 光伏农业温室分类 4.1 普通型光伏农业温室 在光照满足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具备光伏发电设备最大装机容量。一年四季连续生产,实现温度、 湿度有效控制
8、,节水灌溉,达到农作物种植的高产、高质、高效,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4.2 智能型光伏农业温室 在光照满足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具备光伏发电设备最大装机容量。一年四季能够连续生产,实现农 业工厂化、标准化,配置智能化控制系统,温度、湿度、通风、灌溉自动控制调节,循环发展。建立农 业生产物联网系统,具备较高生产产值和农产品质量,符合现代、高效、低碳、节能、绿色、循环、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 5 基本要求 5.1 园区应符合国家和 自治区 土地利用有关政策规定和法规,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规划设计,各 项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满足光伏发电与农业 生产 的基本要求。 5.2 光伏农业 温室 应实现光伏发电
9、与农作物不争光照,温度、湿度等相关因素合理控制 , 兼顾 光伏发 电 设备 装机容量和高效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提倡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为主,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达到节地、节水、节能、高效、可持续及生态循环的目的。 5.3 光伏农业温室实际占地面积(包括温室占地和公共设施占地)与园区总占地面积比不应小于 70 %。 5.4 光伏农业 温室 总用地应包括农业 温室 用地、光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三部分,且用地占比符合 光 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 2015 11号 )和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 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 (国土资规 2017 8号 )文件
10、 的有关规定。 6 选址、规划、勘察 DB15/T 1884 2020 3 6.1 选址 园区选址应具备水源、电源、交通、电网接入等条件。 6.2 规划 6.2.1 园区内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 6.2.2 园区内道路、泊车位、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应能满足园区生产需要。 6.2.3 园区建(构)筑物与相邻园区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构) 筑物前后各自已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时,则相邻园区边界线两边的建(构)筑物可毗 连建造 , 与毗邻的其他建筑物之间应设置防火隔离带。 6.2.4 光伏农业温室及其他建(构)筑物高度 与相邻建筑的高度和日照
11、要求,应符合 GB 50352的要求 。 6.2.5 园区与交通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位置起不应小于 70 m。 6.2.6 当园区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 6.2.7 园区内的规划布局应考虑: a) 光伏农业 温室 建(构)筑物的日照方向; b) 道路的设置; c) 光伏农业 温室 入门位置。 6.2.8 光伏农业 温室 及建(构)筑物的朝向与间距,应根据园区所在地区纬度、相对高度等计算确定。 6.2.9 为便于物料及产品的运输和机械通行,园区主干道宽度不应小于 8 m,支路宽度不应小于 4 m。 应 选用沥青或水泥路面,以保证雨雪季节 道路 畅通。 6.2.10 车流 频率
12、高的交通支 路 及搬运重物的动线应尽量短,且不宜交错。 6.2.11 园区内应设置生产、辅助生产、生活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6.2.12 园区 路 面高度应根据周边环境实际设计 ,路 面 应 高出 地 面。 6.2.13 园区应设置 排水沟渠或 地下排水管线。 6.2.14 园区内应设置给排水、雨水和强弱电管线,并为输变电、燃气、通讯、电视、智能化等管线预 留埋设位置。 6.2.15 园区内管线 应 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地下管线的走向 应 沿道路或与主体建(构 )筑物平行布置, 并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尽量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减少交叉。 6.2.16 园区内 各种
13、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距离建(构)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动力电、输变电、通讯、电视、智能化、燃 气、热力、给水、雨水、污水等管线,其中强弱电分离,水电分离; b) 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通讯、电视、智能化、小于 10 kV电力电缆、大于 10 kV 电力电缆、燃气、热力、给水、雨水、污水等管线。 6.2.17 当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a) 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b) 小管线避让大管线; c) 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 d) 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 6.3 勘察 工程选址时应按照 GB 50021和 GB 50026的要求进行地质工程勘
14、察。 7 设计 DB15/T 1884 2020 4 7.1 建(构)筑设计 7.1.1 基本要求 7.1.1.1 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25 年。 7.1.1.2 光伏农业温室倾角及光伏组件倾角应根据所在地纬度、全年光照量用专业系统设计软件来确 定。 7.1.1.3 光伏农业 温室应配置满足升温、降温、通风换气、增减湿度等农业生产需要的基本设施以及 与之匹配的控制系统。 7.1.1.4 建筑结构为钢结构或其他建材结构的光伏农业温室,隔热保温应满足农业生产要求。 7.1.1.5 光伏农业温室应同时满足光伏发电设备与农业生产的光照要求,在光照满足农业生产的条件 下安装光伏发电设备。
15、 7.1.1.6 建(构)筑物抗震设计类别为丙类。 7.1.2 防火 7.1.2.1 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仓储设施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1.2.2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外漏部位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节点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相应 构件的耐火极限。 7.1.2.3 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的墙体应采用阻燃材料。 7.1.3 安全疏散 光伏农业温室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不应少于 2个,每个光伏农业温室相邻的两个安全出口最近 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 m。 7.1.4 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应结合生产生活需要和安全等因素合理布置。给排水应保持畅通,园区内交通运输便捷。 7.2 光伏农业温室设计 7.
16、2.1 基本要求 7.2.1.1 光伏农业温室前屋面采光角度不低于 30 ,方位偏西 5 7 。 7.2.1.2 保温蓄热采用内保温或内外双层保温,四周地下 50 cm 80 cm 聚苯板隔热保温。水墙蓄热, 每亩蓄热水量 25 m3 35 m3。 7.2.1.3 光伏农业 温室骨架抗风 8级以上,风压 0.30 kN/以上 , 调架承重 0.15 kN/ 以上,雪压 0.50 kN/ 以上。 7.2.1.4 光伏农业温室内应设置照明设施。 7.2.1.5 光伏农业温室应设置物理防虫措施,减少虫害。 7.2.1.6 光伏农业温室农作物灌溉应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 7.2.1.7 光伏农业温
17、室升温应以太阳能、空气能、燃气和电能等清洁供暖为主,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 7.2.1.8 光伏农业温室内降温应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方式。 7.2.1.9 光伏农业温室内二氧化碳、光照度、温度、湿度以及土壤温湿度等应设置监测和自动控制系 统。 7.2.1.10 光伏农业温室内应设置设备间。 DB15/T 1884 2020 5 7.2.2 保温 7.2.2.1 光伏农业温室围护结构应采用阻燃性能为 A级的保温材料,围护保温 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做 防护层。 7.2.2.2 电气线路不应穿越或敷设在燃烧性能为 B1 或 B2级的保温材料中,确需穿越或敷设时,应采 取穿金属管并在金属管周围采用阻
18、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保护措施。 7.2.2.3 设置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的部位周围应采取阻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保护措施。 7.2.3 消防 7.2.3.1 园区应预留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通道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应小于 5 m。 7.2.3.2 消防车通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4.5 m,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 7.2.3.3 消防车通道与建(构)筑物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障碍物,消防车通道的坡度不应 大 于 8 %。 7.2.3.4 环形消防车通道应至少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通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 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 12 m 1
19、2 m。 7.2.3.5 消防车通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场地、消防车通道和救援操作场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 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7.2.3.6 消防车通道可利用园区内道路,但该道路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转弯和停靠的要求。 7.3 结构设计 7.3.1 基本要求 7.3.1.1 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宜采用钢结构、砌体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7.3.1.2 承重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7.3.1.3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应与光伏农业温室结构设计密切配合,光伏农业 温室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 农业生产与光伏发电的基本要求。 7.3.1.4 结构的安全等级应为三级,其他特殊建筑结构的安全等
20、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7.3.1.5 结构自重、风荷载、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光伏农业温室雪荷载等级应按 GB 50009的规定, 悬挂荷载按实际情况取用。 7.3.1.6 荷载效应组合应符合下列原则: a) 屋面活荷载不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应取两者中的最大值; b) 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不与屋面材料或檩条自重以外的其他荷载同时考虑; c) 风荷载不与地震荷载同时考虑。 7.3.1.7 在光伏农业温室上安装光伏组件,应考虑其传递的荷载效应以及季节性阴影的遮挡,并对建 筑的结构设 计、结构材料、耐久性、安装部位的构造及强度等进行复核验算。 7.3.1.8 支架、支撑金属件及其连接节点,应具有承受
21、系统自重、风荷载、雪荷载、检修荷载和地震 作用的能力。 7.3.1.9 光伏方阵及其支架和连接件的结构设计效应计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a) 非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系统自重、风荷载和雪荷载作用效应; b) 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系统自重、风荷载、雪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 7.3.1.10 光伏支架设计应结合工程实际,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在安装和使 用过程中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符合抗震、抗风和防腐等要求。 7.3.1.11 设计光伏组件或光伏方阵安装位置时, 应考虑风压变化对光伏农业温室的影响和光伏农业温 室季节性阴影对光伏组件的遮挡。 DB15/T 1884 2020 6 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5 18842020 光伏农业温室及园区建设技术规范 1884 2020 农业 温室 建设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