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
《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9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温州市卷)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尘封的心胸 chng (1) 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 kun (2) 容回归。这样, 一个多 z (3) 多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层层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一路过去,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的鼻间醉人地萦 ro (4) ,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曼妙地起舞。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4 分) 她 (1) , 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 她
2、 (2)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了百年的污浊;她 (3)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骤,挺起不屈的脊梁;她 (4) ,灼灼的光华穿透重重阴霾,熔铸了新的辉煌。 A巍然屹立 B、蒸蒸日上 C、激流勇进 D、地大物博 3、古诗词名句默写。(8 分) (1)所谓伊人, 。 (诗经 蒹葭) (2)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共看明月应垂泪, 。 (白居易望月有感) (4)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 咏梅)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6)在前不久的温州经济高峰论坛上,一位企业家在发言结束时说到:
3、“转危为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让我们用李白 行路难 中的 , 来激励自己,勇敢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4 分) 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名著引领我们的人生。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 (1) 在繁星 春水中对母爱的深情歌颂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遇到挫折磨难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 (2) (填人名)的不屈意志激励我们去勇敢面对; 向往纯真的友谊时,鲁迅在社戏中所写的“我”与小伙伴们 (3) 的事情令我们羡慕不已;面对个人荣辱得失时,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的“ (4) ”的胸怀令我们警醒。 5、家庭、家乡、国家,都是我们割舍不去的眷恋。请你参加与“家”相关的综
4、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7 分) 【温馨家庭】 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文化家园】 温州历史悠久,民俗独特。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6 字)。(2 分) 标题: 再现传统盛景的 2009 年温州“拦街福”开街已经十天,市民热情高涨,深深感受到了温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拦街福”是温州的传统习俗,始于宋,盛于清,流传至今。今年突出“传承文明、文化兴市”的主题,主要活动有拦街祈福、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展演等。到昨天为止,光顾“拦街福”的市民已
5、达 35 万人次,现场每天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美丽祖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我们一起创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3 分) 寄祖国 (1) 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我的心愿。 (2)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3)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二、 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12 分) “绿色产业”完美转身 迅速崛起的温州森林旅游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健康文明、绿色
6、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到“天然氧吧”中去,共赴一场森林之约,已经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首选之一。 温州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近 60%,已有 5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 个省级森林公园,5 个市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规划面积达 590 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5%。 温州森林公园前身大都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 当初,这些国有林场一方面面临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困局,另一方面却拥有良好的旅游吸引物森林。于是,从上世纪90 年代初,温州国有林场开始寻求变革: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1990 年,全市第一个森林公园雁荡山森林公园正式挂牌成立。 近年来,温州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
7、不断建设和完善森林旅游设施,使森林旅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市森林旅游游客接待量从 2000 年 86 万人次,增至 2008 年的 300 多万人次,总收入也从 2000 年的 2600 多万元,增至 2008 年的 7.1 亿元。 从“砍树卖木头”到“种树卖生态”,温州市的国有林场实现了“完美转身”,变成了喜迎四方客的森林公园。 实现“完美转身”后,“ 不走寻常路”的温州人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许多创新措施。首先,精心打造森林旅游品牌,把森林旅游融入大旅游中去。2007 年 6 月,在永嘉县的龙湾潭举办了温州市第一届森林旅游节。2008 年 5 月,在苍南县玉苍山举办了温州市第二届
8、森林旅游节,并升格为浙江省首届森林旅游节。2009 年 5 月,在文成县举办了温州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规格再次提升,冠名为“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于是,温州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举办首届森林旅游节的龙湾潭森林公园,当年游客人数提高了 3 倍,门票收入是前一年的 5 倍多,一举成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 不仅如此,市林业部门还组建了温州市森林旅游公司,与 10 家旅行社共同成立旅游“绿色联盟”。这样,加强了与市内外旅游业界的联络,实现了优势互补。 与此同时,温州的森林旅游还以“体验、教育、健康”为主题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突破观光旅游的框框,相继开发了
9、森林浴、野外探险、动植物考察、野营漂流、攀岩登高等典型森林旅游产品。 温州市正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开发理念,将生态文化融入森林旅游,把森林旅游成为全市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 (根据 2009 年 5 月 15 日温州日报有关材料改写) 6、阅读文章,说说第段中加点的“完美转身”具体指什么。(3 分) 7、温州市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哪三条具体措施?阅读段作出回答。 (3分) 8、文中第(3)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 分) 9、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请你就“温州森林旅游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条发现。(3 分) 【链接
10、材料】 材料一: 2009 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暨第五届浙江山水旅游节举行前夕,38 位温州市民远离都市喧嚣来到铜铃山森林公园,并在“游客纪念林”种下了 22 棵金钱松,为景区增添新绿。 材料二: 雁山云影,瓯水波光。五月中旬,温州市百名画家来到玉苍山、龙湾潭等森林公园采风、泼墨,将森林公园的美景尽情挥洒于纸上。 (二)(18 分)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
11、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
12、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浙江省 温州市 初中毕业生 学业 考试 语文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