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
《2012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湖北省 黄石市 2012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数 学 试 题 卷 姓名 : 准考证 号: 注意 事项 : 1.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2. 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 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它区域内无效。 一、仔细选一选 (本题有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下面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所对应的字母在答题卷中相应的格子涂黑,注意可用多种不同的方 法来选取正确答案。 1. 13 的倒数是 ( C ) A. 13 B. 3 C. 3 D
2、. 13 【 考点 】 倒数 【 分析 】 一个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得到 【 解答 】 解: 13 的倒数是 3 31 故选 C 【 点评 】 此题考查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是 1,我们就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某星球的体积约为 6635421 3km ,用科学计数法(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表示为6.64 10n 3km ,则 n ( C ) A. 4 B. 5 C. 6 D. 7 【 考点 】 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 【 分析 】 科学记数法的形式为 a 10n,其中 1 |a| 10, n是整数此时的有效数字是指 a中的有效数字 【 解答 】 解: 6635421=6
3、.635421 106 6.64 106 故选 C 【 点评 】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以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0的数字起,后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只与前面的 a有关,与 10的多少次方无关 3.已知反比例函数 by x ( b 为常数),当 0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 x b的图像不经过第几象限( B ) A.一 B. 二 C. 三 D. 四 【 考点 】 一次函数图 象与系数的关系;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 专题 】 探究型 【 分析 】 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出
4、b的符号,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判断出次函数 y=x+b的图象经过的象限即可 【 解答 】 解:反比例函数 by x ( b为常数),当 x 0时,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 b 0, 一次函数 y=x+b中 k=1 0, b 0, 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限, 此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 故选 B 【 点评 】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 函数 y=kx+b( k 0)中,当 k 0, b 0时函数的图象在一、三、四象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2012年 5月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所示: 城 市 武汉 成都 北京 上海 海南 南
5、京 拉萨 深圳 气温() 27 27 24 25 28 28 23 26 请问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C ) A.24 B.25 C.26 D.27 【 考点 】 算术平均数 【 分析 】 求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用 8个城市的温度和 8即为所求 【 解答 】 解:( 27+27+24+25+28+28+23+26) 8 =2088 =26() 故选 C 【 点评 】 考查了算术平均数,只要运用求平均数公式:121 ()nx x x xn . 即可求出,为简单题 5.如图( 1)所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应为( C ) 【 考点 】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 分析 】 几何体的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所得到
6、的图形,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主视图中 【 解答 】 解:从正面看可得到一个大矩形左上边去掉一个小矩形的图形 故选 C 【 点评 】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关键是掌握主视图所看的位置 6.如图( 2)所示,扇形 AOB 的圆心角为 120,半径为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 图( 1) A B C D O A B 图( 2) A. 4 33 B. 4 233 C. 4332 D. 43 【 考点 】 扇形面积的计算 【 专题 】 探究型 【 分析 】 过点 O作 OD AB,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OAD的度数,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7、 OD的长,再根据 S 阴影 =S 扇形 OAB-S AOB进行计算即可 【 解答 】 解:过点 O作 OD AB, AOB=120, OA=2, OAD=90 - AOB/2 =180 -120 /2 =30, OD=12 OA=12 2=1, 2 2 2 22 1 3A D O A O D 2 2 3AB AD, S 阴影 =S 扇形 OAB-S AOB=120 22/360 -1/2 23 1=4 33 故选 A 【 点评 】 本题考查的是扇形面积的计算及三角形的面积,根据题意得出 S阴影 =S 扇形OAB-S AOB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有一根长 40mm 的金属棒,欲将其截成 x 根
8、 7mm 长的小段和 y 根 9mm 长的小段,剩余部分作废料处理,若使废料最少,则正整数 x , y 应分别为( B ) A. 1x , 3y B. 3x , 2y C. 4x , 1y D. 2x , 3y 【 考点 】 一次函数的应用 【 分析 】 根据金属棒的长度是 40mm,则可以得到 7x+9y 40,再 根据 x, y都是正整数,即可求得所有可能的结果,分别计算出省料的长度即可确定 【 解答 】 解:根据题意得: 7x+9y 40, 则 x 40-9y 7 , 40-9y 0且 y是非负整数, y的值可以是: 0或 1或 2或 3 或 4 当 x的值最大时,废料最少, 因而当 y
9、=0时, x 40 7 ,则 x=5,此时,所剩的废料是: 40-5 7=5mm; 当 y=1时, x 31 7 ,则 x=4,此时,所剩的废料是: 40-1 9-4 7=3mm; 当 y=2时, x 22 7 ,则 x=3,此时,所剩的废料是: 40-2 9-3 7=1mm; 当 y=3时, x 13 7 ,则 x=1,此时,所剩的废料是: 40-3 9-7=6mm; 当 y=4时, x 4 7 ,则 x=0,此时,所剩的废料是: 40-4 9=4mm 则最小的是: x=3, y=2 故选 B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应用,正确确定 x, y的所有取值情况是关键 8.如图( 3)所示
10、,矩形纸片 ABCD 中, 6AB cm , 8BC cm ,现将其沿 EF 对折,使得点 C 与点 A 重合,则 AF 长为 ( B ) A. 258cm B. 254cm C. 252cm D. 8cm 【 考点 】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 分析 】 设 AF=xcm,则 DF=( 8-x) cm,利用矩形纸片 ABCD中,现将其沿 EF对折,使得点 C与点 A重合,由勾股定理求 AF即可 【 解答 】 解:设 AF=xcm,则 DF=( 8-x) cm, 矩形纸片 ABCD中, AB=6cm, BC=8cm,现将其沿 EF对折,使得点 C与点A重合, DF=D F, 在 Rt AD F
11、中, AF2=AD 2+D F2, D (C) A B C E F D 图( 3) x2=62+( 8-x) 2, 解得: x=25/4 ( cm) 故选: B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是解题关键 9.如图( 4)所示,直线 CD 与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相切于点 D ,并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C ,且 2AB ,1AD , P 点在切线 CD上移动 .当 APB 的度数最大时,则 ABP 的度数为( B ) A. 15 B. 30 C. 60 D. 90 【 考点 】 切线的性质
1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圆周角 定理 【 分析 】 连接 BD,有题意可知当 P和 D重合时, APB的度数最大,利用圆周角定理和直角 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 ABP的度数 【 解答 】 解:连接 BD, 直线 CD与以线段 AB为直径的圆相切于点D, ADB=90, 当 APB的 度数最大时, 则 P和 D重合, APB=90, AB=2, AD=1, sin DBP=AD/AB =1/2 , P 图( 4) O A C D B ABP=30, 当 APB的度数最大时, ABP的度数为 30 故选 B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有题意可知
13、当 P和 D重合时, APB的度数最大为 90 (圆内角圆周角圆外角 ) 10.如图( 5)所示,已知11( , )2Ay, 2(2, )By为反比例 函数1y x 图像上的两点,动点 (,0)Px 在 x 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 AP 与线段 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 P 的坐标是( D ) A. 1( ,0)2 B. (1,0) C. 3( ,0)2 D. 5( ,0)2 【 考点 】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三边关系 【 专题 】 计算题 【 分析 】 求出 AB的坐标,设直线 AB的解析式是 y=kx+b,把 A、 B的坐标代入求出直线 AB的解析式,根据三角
14、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在 ABP中, |AP-BP| AB,延长 AB交 x轴于 P,当 P在 P点时, PA-PB=AB,此时线段 AP与线段 BP之差达到最大,求出直线 AB于 x轴的交点坐标即可 【 解答 】 解:把 A( 1/2 , y1), B( 2, y2)代入反比例函数 y=1/ x 得: y1=2,y2=1/2 , A( 1/2 , 2), B( 2, 1/2 ), 在 ABP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 |AP-BP| AB, 延长 AB交 x轴于 P,当 P在 P点时, PA-PB=AB, 即此时线段 AP与线段 BP之差达到最大, 设直线 AB的解析式是 y=kx+b,
15、y x O A B P 图( 5) 把 A、 B的坐标代入得: 2=1/2k+b ,1/2 =2k+b , 解得: k=-1, b=5/2 , 直线 AB的解析式是 y=-x+5/2 , 当 y=0时, x=5/2 , 即 P( 5/2 , 0), 故选 D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 P点的位置,题目比较好,但有一定的难度 二、认真填一填 (本题有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1.分解因式: 2 2xx ( 2)( 1)xx. 【 考点 】 因式分解 -十字相乘法等 【 专题 】 探究型 【 分析
16、】 因为( -1) 2=-2, 2-1=1,所以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 【 解答 】 解:( -1) 2=-2, 2-1=1, x2+x-2=( x-1)( x+2) 故答案为:( x-1)( x+2) 【 点评 】 本题考查的是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观察,尝试,并体会它实质是二项式乘法的逆过程 12.若关于 x 的不等式组 2 3 335xxxa 有实数解,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4a . 【 考点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专题 】 计算题 【 分析 】 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不等式组有实数解即可得到关于 a的不等式,求出 a的取值范围即可 【 解
17、答 】 解: 2x 3x-3 , 3x-a 5 ,由得, x 3,由得, x 5+a 3 , 此不等式组有实数解, 5+a/3 3,解得 a 4 故答案为: a 4 【 点评 】 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根据不等式组有实数解 得出关于 a的不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某校从参加计算机测试的学生中抽取了 60名学生的成绩( 40 100 分)进行分析,并将其分成了六段后绘制成如图( 6)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 70 80 段因故看不清),若 60 分以上(含 60 分)为及格,试根据图中信息来估计这次测试的及格率约为 0075 . 【 考点 】 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 总
18、体 【 专题 】 计算题 【 分析 】 先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利用频数 =频数组距 组距,求出每一阶段内的频数,然后让 60减去已求的每一 阶段内的人数,易求 70 x 80阶段内的频数,再把所有大于等于 60分的频数相加,然后除以 60易求及格率 【 解答 】 解:频数 =频数 组距 组距, 当 40 x 50时,频数 =0.6 10=6, 同理可得: 50 x 60,频数 =9, 60 x 70,频数 =9, 80 x 90,频数 =15, 90 x 100,频数 =3, 70 x 80,频数 =60-6-9-9-15-3=18, 40 50 60 70 80 90 100 分数 0.3
19、0.6 0.9 1.5 频数 组距 图( 6) 这次测试的及格率 =9+18+15+3 60 100%=75%, 故答案是 75%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解题的关键 是利用公式频数 =频数 组距 组距,求出每一阶段内的频数 14.将下列正确的命题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 若 n 大于 2的正整数,则 n 边形的所有外角之和为 0( 2)180n .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SSS ,SAS ,ASA ,SSA 及 HL 等 . 【 考点 】 三角形的重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命题与定理 【 专题 】 探究型 【 分析
20、】 分别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重心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结论 【 解答 】 解:若 n为大于 2的正整数,则 n边形的所有内角之和为( n-2) 180,故本小题错误;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符合重心的定义,故本小题正确; SSA不能证明 两三角形全等,故本小题错误 故答案为: 【 点评 】 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重心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知以上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数学王子”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 .在他读小学时候就能在课堂上快速的计算出 1 2 3 9 8 9 9 1 0 0 5 0 5 0 ,今天我们可以将高斯的做法归纳如下: 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湖北省 黄石市 初中毕业生 学业 升学 统一 考试 数学试题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