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3年陕西省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陕西省中考真题语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3 年陕西省中考真题语文 一、基础 ( 20 分 ) 1.默写 ( 10 分 ) (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 ( 2) ,长河落日圆。 (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 ( 4) ,西北望,射天狼。 ( 5) 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警句是: , 。 ( 6) 请从下面两首古诗中任选一首,完整默写。 杜牧赤壁 王安石登飞来峰 , 。 , 。 解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暗、明、雕、戟、销、郎、雀、升、畏、缘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 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答案: ( 1)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 大漠孤烟直 (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2、 ( 4) 会挽雕弓如满月 ( 5)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6)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下列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 A.喜盈盈 雄赳赳 堂堂正正 彬彬有礼 ( 叠音词 ) B.真挚 挺拔 英姿飒爽 顶天立地 ( 褒义词 ) C.扑哧 哗啦 喵呜 呼噜 ( 拟声词 ) D.平坦 崎岖 茂密 稀疏 寂静 安宁 清澈 浑浊 ( 反义词 ) 解析:“寂静 安宁”不是反义词,而是 近 义词。 答案: D 3.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
3、 2 分 ) A.“我们忘不了同窗三载的情谊。”“一手好字 让人赏心悦目。”两句都是陈述句。 B.“ 20 多年的农村生活体验是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创作资源。”一句的主干是“体验是资源”。 C.“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 新中国的 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 ”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话题突然转变。 D.“聪明人无论在哪里跌倒,都会捡点有用的东西。”一句是条件复句。 解析:“话题突然转变”的说法不对,根据语意可知,破折号后面的新中国的是对前面中国的的解释,语意是顺承的。 答案: C 4.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 不休
4、 ! 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 2 分 )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 天 解析:根据对联的要求,前句中的第四个字是动词,后句也应是动词,且也应运用拟人的修辞。如“问”等。 答案: 谈 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父亲对 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泰戈尔 12 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样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境之间;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
5、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 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读了以上文字,请自选角度,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不少于 50 字。 ( 4 分 ) 解析:“自选角度”可以从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所起作用的角度,还可以从大自然对人的成长的作用的角度等。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不是父亲对他潜移默化、身体力行的引导,他也不会获得终生受益的东西。 答案: 示例: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自然界是天地大书 ! 形成健全人格,在认真读“有字书”的同时, 还要
6、多读、读好自然生适这本“无字书”,像泰戈尔那样,在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活中开阔视野,增长智慧。 二、阅读 ( 50 分 ) 【古诗文】 ( 一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6 题。 ( 2 分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 2 分 ) 我选: 赏析: 解析: “割” 字表出了山南山北的如同被 泰山切断一样,可见泰山的高大。 “小”是 攀登到绝顶后的感觉,不仅写出了泰山之高,也借此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答案: 示例: ( 1) 一个“割
7、”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 2)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 意思接近即可 ) ( 二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 7 11 题。 ( 12 分 )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 ( 祗 )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 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 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 五百金 !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 注释: 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 2 分 ) ( 1) 骈
9、死于槽枥之间 ( 2) 一食或尽 粟 一石 解析:“ 骈 ”的易拼错,平时要有识记,或是考时用此字组个字,如“骈体文”,就知道它的正确读音了。“粟”易与“栗”读混,要注意区分字形。 答案: ( 1) pin ( 2) s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2 分 ) ( 1) 策 之不以其道 ( 2)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解析:第一个加点字是活用字,名词用作动词。第二个是通假字。这两个都是常见字,重点字。 答案: ( 1) 鞭打 ( 用鞭子打,驱使 ) ( 2) 同“返” ( 返回 ) ( 2 分 )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4 分 ) ( 1) 其真无马邪 ? 其真
10、不知马也。 ( 2)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其”“马”“且”,根据语境,分别译为“难道”“其实,大概是”“尚且”。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答案: ( 1)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 2) 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 ( 4 分 )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 2 分 ) 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写法的理解,这样的题目平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识记,把事物所寓指的对象记准确。 答案: 人才
11、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11.马说与千里之马 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 2 分 ) 解析:前文中的千里马“ 只 ( 祗 )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即指人才被摧残、埋没,后文中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指人才得到了重视。 答案: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 意思接近即可 ) ( 2 分 ) 【现代文】 ( 三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2 17 题。 ( 25 分 )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陕西省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