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肾脏的排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肾脏的排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肾脏的排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西医综合(肾脏的排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及答案解析(总分:10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在肾小球滤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原过滤膜上的孔( )(1995 年)(分数:2.00)A.所有血浆蛋白分子均较大,不能通过B.滤过膜上有带负电荷的成分,可以排斥血浆蛋白C.滤过膜上孔的大小和带负电荷的成分两个因素共同作用D.肾小球内皮细胞可将滤过的蛋白质主动重吸收E.滤过膜中的内皮细胞层和基底膜层有相同大小的网孔2.与血浆比较,原尿中物质含量明显改变的是( )(2010 年)(分数:2.00)A.水B.蛋白质C.Na + 、K +D.葡萄糖3.
2、在肾小球滤过中阻碍带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滤过膜最主要的结构是( )(2008 年)(分数:2.00)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B.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D.足细胞足突间裂隙膜4.生理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分数约为( )(2006 年)(分数:2.00)A.10B.20C.30D.40E.50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1993 年)(分数:2.00)A.每分钟滤过的血液量B.每分钟两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C.每分钟每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D.每分钟每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E.每分钟两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6.滤过分数是指(1992,1998)(分数:2.00)A.肾小球滤
3、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7.生产肾素的细胞是( )(1989 年)(分数:2.00)A.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B.人小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C.远曲小管的致密斑细胞D.近球小体的间质细胞E.近球小管的小皮细胞8.下列选项中,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的是( )(2011 年)(分数:2.00)A.肾血流量增多B.肾小球囊内压增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9.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分泌 NH 4 +和 NH 3 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2010 年)(分数:2.00)A.完成细胞内代谢B.排泄体内毒素C.维持机体
4、酸碱平衡D.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10.肾小管将滤液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的部位是( )(2009 年)(分数:2.00)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1.肾脏近端小管对小管液中有用成分重吸收的特点是( )(2008 年)(分数:2.00)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B.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少C.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D.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12.从肾小球滤出的 HCO 3 - 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2007 年,2012 年)(分数:2.00)A.CO 2B.HCO 3 -C.H +D.H 2 CO 313.下列关 HCO 3 - 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
5、是( )(2005 年)(分数:2.00)A.重吸收率约为 67B.以 HCO 3 - 的形式重吸收C.与小管分泌 H + 相耦联D.滞后于 Cl - 的重吸收E.与 Na + 的重吸收无关14.原尿在肾脏被重吸收的比率为(1993,2004)(分数:2.00)A.67B.85C.89D.95E.9915.肾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2003 年)(分数:2.00)A.近端小管B.髓袢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集合管16.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2000,2001)(分数:2.00)A.该溶质的最大滤过率B.该溶质的最大重吸收率C.该溶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D.该溶质的分泌率E
6、.该溶质在肾小管的最大分泌能力17.各段肾小管中,重吸收占首位的是( )(1998 年)(分数:2.00)A.集合管B.远球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近球小管E.髓袢降支18.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1991 年)(分数:2.00)A.近球小管B.髓袢升支C.髓袢降支D.远球小管E.集合管19.促进血管升压素合成和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2010 年)(分数:2.00)A.动脉血压降低B.循环血量减少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情绪紧张20.进入集合管的尿液是( )(1996 年)(分数:2.00)A.低渗的B.等渗的C.高渗的D.低渗或等渗的,但不会是高渗的E.等渗或高渗的,
7、但不会是低渗的21.肾小管稀释尿液的部位主要是( )(2011 年)(分数:2.00)A.近端小管B.集合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22.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2009 年)(分数:2.00)A.肾血流量增多B.醛固酮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23.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2008 年)(分数:2.00)A.肾血流量增加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24.下列因素中,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最强的是( )(2007 年)(分数:2.00)A.循环血量减少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
8、饮大量清水25.剧烈运动使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2007 年)(分数:2.00)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小D.醛固酮分泌增多26.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2005 年)(分数:2.00)A.饮水过多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C.肾小管重吸收 NaCI量减少D.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E.肾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27.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2003 年)(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肾血浆流量增多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28.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2012
9、年)(分数:2.00)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交感神经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滤过减少29.血浆中肾素增加时,将引起增加的是( )(2001 年)(分数:2.00)A.血浆 K + 浓度B.细胞外液容积C.红细胞比容D.血浆胶体渗透压E.血液中 H + 浓度30.肾素分泌增多时,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升高( )(2000 年)(分数:2.00)A.血 K + 浓度B.细胞外液量C.红细胞比容D.血浆胶体渗透压E.血中 H + 浓度31.家兔静脉内注入 20葡萄糖 10mL,尿量将增加,其原因是( )(1997 年)(分
10、数:2.00)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D.ADH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32.肾脏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 )(1995 年)(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量B.远曲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C.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D.肾小管的分泌功能E.近曲小管的重吸收水量33.如果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肾静脉中为零,其血浆清除率( )(2007 年)(分数:2.00)A.等于零B.等于肾小球滤过率C.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D.等于每分钟肾血流量34.由肾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物质可用于测定( )(200
11、6 年)(分数:2.00)A.肾对尿的浓缩与稀释功能B.肾小管重吸收功能C.肾小管分泌功能D.肾小球滤过率E.肾血浆流量35.胸段脊髓受损在脊休克过去之后,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为( )(2002 年)(分数:2.00)A.尿失禁B.尿频C.尿急D.尿多E.排尿闲难二、X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36.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是( )(1993 年)(分数:2.00)A.血液供应丰富B.肾髓质血流量多而皮质血流量少C.经过两次毛细血管分支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管的分泌作用37.肾脏产生的内分泌素包括( )(1988 年)(分数:2.00)A.肾素B.促红胞生成因子C.
12、前列腺素D.降钙素38.下列哪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肾小球超滤液的生成量( )(2005 年)(分数:2.00)A.剧烈运动和交感强烈兴奋B.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引起尿路阻塞C.糖尿病伴有尿量增多D.高血压引起小动脉硬化39.关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描述,正确的有( )(2002 年)(分数:2.00)A.伴 Na + 重吸收的等渗性重吸收B.重吸收量约占滤过量的 67C.在腔面膜上水通道的帮助下进行D.根据水、盐平衡的需要而受到调节40.尿液的浓缩与稀释取决于(2004 年,2012 年)(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B.血浆胶体渗透压C.肾髓质渗透梯度D.ADH的分泌41.营养不良患者肾的
13、浓缩功能减弱,这是由于( )(1988 年)(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尿素生成减少42.引起肾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的因素有( )(2009 年)(分数:2.00)A.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B.肾交感神经兴奋增强C.肾小球滤过的 Na + 量增多D.肾血流量减少43.下列哪些可引起大量饮水和尿量增多( )(2000 年)(分数:2.00)A.ADH释放减少B.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C.大最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D.有效循环血量增多44.肾素( )(1998 年)(分数:2.00)A.是肾脏近球小体中近球细胞分泌的B.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C.引起血中血
14、管紧张素增多D.引起血中醛固酮增多45.急性失血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有( )(1991 年)(分数:2.00)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滤过膜通透性减低三、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B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作用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003 年)(分数:4.00)(1).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蛋白质是由于(分数:2.00)A.B.C.D.(2).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红细胞是由于(分数:2.00)A.B.C.D.A饮用大量清水 B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 C饮用大量生理盐水 D静脉滴注甘露醇 (2011
15、 年)(分数:4.00)(1).上述措施中,可引起渗透性利尿的是(分数:2.00)A.B.C.D.(2).上述措施中,可引起水利尿的是(分数:2.00)A.B.C.D.A尿比重明显增加 B尿量明显减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996 年)(分数:4.00)(1).大量出汗时,可导致(分数:2.00)A.B.C.D.(2).一次饮 09盐水 1000mL,可导致(分数:2.00)A.B.C.D.A肾小管对该物质有重吸收作用 B肾小管对该物质有分泌作用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994 年)(分数:4.00)(1).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时意味着(分数:2.00)A.B.C.D
16、.(2).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时意味着(分数:2.00)A.B.C.D.西医综合(肾脏的排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答案解析(总分:10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在肾小球滤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原过滤膜上的孔( )(1995 年)(分数:2.00)A.所有血浆蛋白分子均较大,不能通过B.滤过膜上有带负电荷的成分,可以排斥血浆蛋白C.滤过膜上孔的大小和带负电荷的成分两个因素共同作用 D.肾小球内皮细胞可将滤过的蛋白质主动重吸收E.滤过膜中的内皮细胞层和基底膜层有相同大小的网孔解析:解析: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
17、于被滤过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一般来说,有效半径小于 20nm 的中性物质,可以自由滤过,有效半径大于 42nm 的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被滤过,有效半径在 2042nm 之间的物质分子随半径增加,被滤过的量逐渐降低。就有效半径而言,血浆白蛋白分子的有效半径约为 36nm,可以被滤过一些。但实际上肾小球滤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这是由于白蛋白带负电荷,它与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成分互相排斥而不能滤过。所以,肾小球滤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是滤过膜孔的大小和带负电荷的成分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与血浆比较,原尿中物质含量明显改变的是( )(2010 年)(分数:2.00)A.水B.蛋白质 C.
18、Na + 、K +D.葡萄糖解析: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原尿。原尿中选项 A、C、D 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因此 B为正确答案。3.在肾小球滤过中阻碍带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滤过膜最主要的结构是( )(2008 年)(分数:2.00)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B.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D.足细胞足突间裂隙膜解析:解析:考查对有关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掌握情况。肾小球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内皮下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为 7090nm 的窗孔,小分子溶质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基膜上
19、有直径为 28nm 的网孔,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交错对插,在突起之间形成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 411nm 的小孔。三层膜结构上的网孔以内皮下基膜的为最小,因而是决定肾小球滤过最主要的机械屏障。此外,三层膜结构表面都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可阻碍分子直径略小于滤过膜上最小网孔且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通过,从而构成滤过膜的电学屏障。4.生理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分数约为( )(2006 年)(分数:2.00)A.10B.20 C.30D.40E.50解析:解析: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因此,需要掌握和了解肾小球滤过率概念和计算值,还需掌握血浆流量的值。通常将单位时间内(每分钟)
20、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为 125mLmin,正常人的血浆流量约为 660mL/min,因而滤过分数为 19左右,最符合的答案是 B。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1993 年)(分数:2.00)A.每分钟滤过的血液量B.每分钟两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 C.每分钟每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D.每分钟每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E.每分钟两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解析:解析: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而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6.滤过分数是指(1992,1998)(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21、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解析:解析: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7.生产肾素的细胞是( )(1989 年)(分数:2.00)A.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B.人小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 C.远曲小管的致密斑细胞D.近球小体的间质细胞E.近球小管的小皮细胞解析:解析:产生肾素的细胞是入小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颗粒细胞)。8.下列选项中,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的是( )(2011 年)(分数:2.00)A.肾血流量增多B.肾小球囊内压增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解析:解析: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
22、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如在血容量减少,剧烈运动,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入球小动脉强烈收缩,导致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量和毛细血管血压下降,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2)囊内压:当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或任何原因引起输尿管阻塞时,小管液或终尿不能排出,可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囊内压升高,从而降低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 (3)血浆胶体渗透压: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或病理情况下肝功能严重受损,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或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丧失,都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使
23、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4)肾血浆流量:当肾皿浆流量增大时,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缓,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甚至不出现滤过平衡的情况,故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当肾血浆流量减少时,滤过平衡点则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故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当肾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引起入球小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时,如剧烈运动、失血、缺氧和中毒性休克等情况下,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显著降低。 (5)滤过系数(K f )是指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的滤液量。K f 是 K和 S的乘积,k 是滤过膜的有效通透系数,S 为滤过膜的面积。因此,凡能影响滤过膜通
24、透系数和滤过面积的因素都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最大的迷惑选项是肾血流量增多,肾血流量增多改变的是平衡点。9.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分泌 NH 4 +和 NH 3 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2010 年)(分数:2.00)A.完成细胞内代谢B.排泄体内毒素C.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D.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解析:解析:NH 3 的分泌与 H + 的分泌密切相关。生理情况下,肾脏分泌的 H + ,约 50由 NH 3 缓冲,故 NH 3 的分泌也是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所以应该选择 C。10.肾小管将滤液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的部位是( )(2009 年)(分数:2.00)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西医 综合 肾脏 排泄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