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考前测试语文.docx
《2013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考前测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考前测试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考前测试语文 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触 目 /贬 黜 沏 茶 /堆 砌 复 辟 /开 辟 B.贡 品 /供 品 贬 谪 /嫡 系 忖 度 /度 量 C.发 酵 /校 验 嗔 怪 /缜 密 隽 永 /隽 秀 D.撰 写 /编 纂 粗 犷 /旷 达 挣 扎 /驻 扎 解析: D zhun/zun, gun/kun, zh/zh;其中“扎”为多音字,读为 zh时,只有“挣扎”和“扎挣”两个词;念 z时,是捆的意思。 A ch, q/q, b/p;其中“辟”为多音字,指君主时念 b。 B
2、 n, zh/d, du/d;其中“度”为多音字,念 du时有思忖、估计之意。 C jio, chn/zhn, jun/jn;“校”为多音字,作校正、校对时念jio;“隽”同“俊”时读音也同“俊”。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镂刻 青一色 幅原辽阔 莫明其妙 B.攻讦 开场白 作壁上观 钟灵毓秀 C.遏制 西洋景 皇天后土 凭心而论 D.蕃篱 故纸堆 首善之区 网开一面 解析: A 青 -清 原 -员 明 -名。莫名其妙,原义是: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 ,难以理解。 C 凭 -平。平心而论是静下心来评论。所以不能用
3、“凭”。 D 蕃 -藩。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急功近利,认不清自己工作中的规律,累垮了身体,并成效甚微 。何不 善刀而藏 , 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 B.对于高三学子来说,这个学期是他们高中阶段关键的一个学期,也是查漏补缺的宝贵的复习时间,所以,同学们都全力以赴,不怕苦累,只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上有 立锥之地 。 C.陈老先生为了学诗,无论是大家名家,还是一般诗歌爱好者,他都虚心求教,择善而从,从不 师心自用 , 也不故步自封 。 D.既然深圳已被确定为教改试点,又被授予了最大的改革自主权,就应该给予其更大的支持,允许其放手去试,
4、让真正的改革者少遇到一些碰壁和 虚与委蛇 的情况 。 解析: A 项,善刀而藏:善:擦拭干净。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 B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多与“无”搭配。 C 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D 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3 年 3月 10 日,山东男篮客场挑战卫冕冠军北京金隅队,在比赛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山东队三外援战术非常吸引球迷的眼球 。 B.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第一艘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
5、 C.据 2013 年 2 月 28 日人民网报道,浙江某单位领导动用 9 名下属为女儿做寒假作业,这是中国教育破天荒的第一回,令人反思 。 D.2013 年 3月 10 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是一份有 “ 分 ” 有 “ 合 ” 的机构改革方案 。 解析: A 项,语义重复 ,删掉“让人眼前一亮的”或者把后半句改为“山东队的三外援战术让人眼前一亮”。 B 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组成”。 C 项,“增加”与“频率”不搭配。 答案: D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西洋读者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 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
6、感、思恋和典故弯腰背断 。 _。 何况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 。 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 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雄厚,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 可是中国诗的 “ 比重 ” 确低于西洋诗, 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拉丁诗调沉重,又见得轻了 。 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 A. B. C. D. 解析: 一共六句话,我们可以先分类,一类,都是用乐器来作比的;一类,都是用不同的语言来比的;一类,是用来比喻说明中国诗和西洋诗的差别的。然后再把这三组排序,句以“可是”开头,是在横线前面的话的基础上转折的,排在最前;紧接其后,继续对中西的诗歌进
7、行比较;最后,有西方的语言来说明“语言的本质”。 答案: C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中,黛玉见风吹残红飘落满地,不禁勾起身世飘零的孤独伤感,遂惜花而葬 。这反映了黛玉因对宝玉一往情深而不为宝玉理解的苦恼 。 B.在巴黎圣母院中,法院决定逮捕艾斯梅拉达,流浪汉们赶来营救,遭到国王军队的镇压,弗罗洛乘混乱之际,用谎言欺骗甘果瓦把她带出圣母院的后门,逼迫她顺从自己,但遭到拒绝,弗罗洛恼羞成怒,把她交给隐修女看管 。 C.亚摩斯海滨的那场船难是大卫 科波菲尔全书的高潮 。 一艘从外国归来的船在暴风雨中即将沉没,青年渔民海姆奋不顾身地下海救人,当他认出在船上挣扎求生的
8、人正是诱骗他未婚妻的史蒂尔福斯时,但他仍尽力想把他救上来 。 D.家中的觉民面对家族的婚姻安排,在反对无效后逃婚,最后迫使高老太爷在临死前作出让步 。 这说明他讲究反抗策略,更重视行动后的效果 。 解析: 黛玉葬花并非因对宝玉一往情深。 答案: A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每题 3 分,共 9 分) 古人说: “ 黡子在颊则美,在颡则丑 。 ” 用它来比喻语境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无疑是恰当的 。 复杂的语言世界里,没有什么绝对好或绝对坏的语言材料,适合语境的,便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 。 “ 语言运用的好不好,恰当不恰当,其实是对语言环境而言的,脱离了特定
9、的语言环境,就很难判断某个词、某句话的优劣得失 。 ” 语境不仅是常规的语言材料、修辞手段选择运用的重要标准,而且还是辨别语言的超常偏离正负优劣的主要依据 。 离开了特定的语境,语言的超长偏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论及其美丑,更无从判定其价值 。 王希杰先生把语言的规范形式称之为 “ 零度形式 ” ,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和反动的结果,便是它的 “ 偏离形式 ” ,这种偏离可以分为 “ 正偏离 ” 和 “ 负偏离 ” 。 正偏离是一种艺术化的偏离,是语用佳句,能大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加审美功能;负偏离则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它造成语言的晦涩不通,同人们的文化和心理相矛盾 。 区分正偏
10、离与负偏离的标准和原则是:是否自然?是否合情合理?换句话说,即是否符合语境?合乎上下文语境,合乎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制约下的各种外显性或内隐性语境 。 合乎语境的,是正偏离;不合乎语境的,便是负偏离 。 对于语言来说,语境就像是一块奇妙的调色板,它能使一些词语、句式突破社会习惯和语法规范的制约,超越常规,而获得一种崭新的意义,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也能使一些本是负偏离的语句转化为正偏离,实现语言的艺术化,获得特别的艺术魅力 。 例如,汉乐府上邪中有这样几句诗: “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棱,江水为 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诗中所表述的
11、五种自然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而且是永远无法成为客观现实,因此,从自然科学物理学角度来说,它属于负偏离 。 但是,在此情此景此境中,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这么说,便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激烈的情感;不这样说,便无法表示自己心意的坚决 。 它是人物内心世界巨大激情突然喷发的特殊产物 。 它是以美表真,表心理感受之真,精神之真,情感之真 。 “ 它不取决于外在信息的真实,而在于内心信息的真诚 。 内心真诚超越了外在的真实,这是一种情感强化的结果 。 ” 在此前提下,这种偏离常规的 语言表现形式显示出了异乎寻常的合情合理,于是迈入了正偏离的范畴 。 我们认为,这种对语言的规范所作出的创新,只要它
12、是符合语言表达的题旨情境,切合特定的语境,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是得体、和谐,并且具有常规表达形式所不可能达到的修辞效果的,那么就应该充分肯定它 。 7.下面是有关 “ 语言偏离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语言的偏离是一种对语言规范的创新,在特定语境下,成功的语言创新常常能起到语言的“ 零度形式 ” 所不可能达到的修辞效果 。 B.语境是判断语言的超常偏离的主要依据,离开了语境,语言的偏离就无从谈起 。 C.语言的偏离有正偏离和负偏离之分,正偏离是一种成功的偏离,是语言运用上的佳作 。 D.负偏离和正偏离一样,都属于一种不规范的语言运用,但负偏离只能成为语言运用上的下品 。 解
13、析: “负偏离只能成为语言运用上的下品”太绝对。可参看第二段的末尾。 答案: D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复杂的语言世界里,语言材料无所谓绝对的好或坏,只要是符合语境的,就是好的 。 B.区分正偏离和负偏离只要看是否合乎上下文语境,合乎的就是正偏离,不合乎的就是负偏离 。 C.语言的偏离常常超越外在信息的真实,而听从于内心信息的真诚,它是人物内心世界巨大激情突然喷发的特殊产物 。 D.语境能使一些词语、句式突破社会习惯和语法规范的制约,超越常规,从而获得崭新的意义,达成特殊的表达效果 。 解析: “区分正偏离和负偏离只要看是否合乎上下文语境”不正确 。 答案: B
14、9.下列各句中不能作为 “ 语言的偏离 ” 的例证的一项是 ( ) A.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杜牧阿房宫赋)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 C.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武陵春) 解析: A“暖”本来是用来修饰温度的,这里用来修饰声音 。 B“闹”本来修饰声音形象的词用来修饰视觉形象 。 D 载不动的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愁。 答案: C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 ( 21 分) 异国秋思 庐 隐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天气渐渐清凉了 。 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
15、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钻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 。这一些景象,最容易勾起人们的秋思,况且身在异国呢!低声吟着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之句,这个小小的灵宫,是弥漫了怅惘的情绪 。 在那一天午饭后,波便提议到附近吉祥寺去看秋景 。 我们走进牌坊,便见马路两旁树木葱笼,绿荫匝地,一种幽妙的意趣,萦缭脑际,我们怔怔地站在树影下,好像身入深山古林了 。 在那枝柯掩映中,一道金黄色的柔光正荡漾着,使我想象到一个披着金绿柔发的仙女,正赤着足,踏着白云,从这里经过的 情景 。 再向西方看,一抹彩霞,正横在那迭翠的峰峦上,如黑点的飞鸦,穿林翩翻,我一缕的愁心真不知如
16、何安排,我要吩咐征鸿把它带回故国吧!无奈它是那样不着迹的去了 。 经过这一带森林,前面有一条鹅卵石堆成的斜坡路,两旁种着整齐的冬青树,只有肩膀高,一阵阵的青草香,从微风里荡过来,我们慢步的走着,陡觉神气清爽,一尘不染 。 下了斜坡,面前立着一所小巧的东洋式茶馆 。 “ 呀!好眼熟的地方! ” 我不禁失声地喊了出来 。 于是潜藏在心底的印象,陡然一幕幕地重映出来,唉!我的心有些抖颤了,我是被一种感怀已往的情绪所激动,我的双眼怔住,胸膈 间充塞着悲凉,心弦凄紧地搏动着 。 自然是回忆到那些曾被流年蹂躏过的往事; “ 唉!往事,只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呢! ” 我悄悄地独自叹息着 。 但是我目前仍然有一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西省 上高二 中高 考前 测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