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文学理论-1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文学理论-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5,分数:62.50)1.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 1”。 (分数:2.50)2.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是 1 文学理论的基石。 (分数:2.50)3. 1 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分数:2.50)4.“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是 1 提出的。 (分数:2.50)5.文学由于 1 功能的作用而产生其他一些社会功能,如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等。 (分数:2.50)6.“寓教于乐”最早是由 1 提出的。 (分数:2.50)7.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西方
2、理论家 1 的“寓教于乐”说都揭示了文艺的 2。 (分数:2.50)8.在神话和各种巫术仪式中包含了文学艺术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形式,即 1。 (分数:2.50)9.文艺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摹本一现实世界的摹仿,因此只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说这话的是 1。 (分数:2.50)10.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受到以 1 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或 2 的有力影响。 (分数:2.50)11.广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 1。 (分数:2.50)12.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的 1 和 2 上。 (分数:2.50)1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既是无功利的,也是 1 的。 (分数:2.50)1
3、4.源于乐记,后经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发展形成了“ 1 说”。(分数:2.50)15.文学创作的两个基本阶段是 1 和 2。 (分数:2.50)16.灵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 2 和 3。 (分数:2.50)17.按照一般理解,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分为 1、 2、 3 等三个阶段。 (分数:2.50)18.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 2 和 3。 (分数:2.50)19.16、17 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所遵循的“三一律”法则是 1、 2 和 3 的“三个一律”。 (分数:2.50)20.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体裁是 1。 (分数:2.50)21.人本主义文论最晚近的一个流派是
4、 1 学派,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结合成一个理论体系。 (分数:2.50)22.文学本文的意蕴层次中最主要的意蕴是 1。 (分数:2.50)23.王国维曾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 1字而境界全出矣”。 (分数:2.50)24.在西方,抒情诗地位上升并超过叙事诗是在 1 文学运动中实现的。 (分数:2.50)25.“净化”一语,最早见之于亚里士多德的 1。 (分数:2.50)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5,分数:37.50)26.移情 (分数:2.50)_27.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 (分数:2.50)_28.艺术生产 (分数:2.50)_29.泛神论 (分数
5、:2.50)_30.摹仿论 (分数:2.50)_31.游戏说 (分数:2.50)_32.话语蕴藉 (分数:2.50)_33.文学的功利、非功利 (分数:2.50)_34.恶劣的个性化 (分数:2.50)_35.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与相关的三种文学观念 (分数:2.50)_36.话语蕴藉 (分数:2.50)_37.“生活审美化” (分数:2.50)_38.主导性与多样性 (分数:2.50)_39.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分数:2.50)_40.雅与俗 (分数:2.50)_文学理论-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5,分数:62.50)1.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
6、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 1”。 (分数:2.50)解析:诗论2.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是 1 文学理论的基石。 (分数:2.50)解析:马克思主义3. 1 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分数:2.50)解析:费尔巴哈4.“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是 1 提出的。 (分数:2.50)解析:马克思5.文学由于 1 功能的作用而产生其他一些社会功能,如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等。 (分数:2.50)解析:审美6.“寓教于乐”最早是由 1 提出的。 (分数:2.50)解析:贺拉斯7.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西方理论家 1 的“寓教于乐”说都揭示了文艺的 2。 (分数:2
7、.50)解析:贺拉斯;社会功能8.在神话和各种巫术仪式中包含了文学艺术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形式,即 1。 (分数:2.50)解析:巫术发生说9.文艺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摹本一现实世界的摹仿,因此只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说这话的是 1。 (分数:2.50)解析:柏拉图10.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受到以 1 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或 2 的有力影响。 (分数:2.50)解析:伽达默尔;阐释学11.广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 1。 (分数:2.50)解析:规范语言12.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的 1 和 2 上。 (分数:2.50)解析:目的;方式1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既是无功
8、利的,也是 1 的。 (分数:2.50)解析:功利14.源于乐记,后经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发展形成了“ 1 说”。(分数:2.50)解析:诗缘情15.文学创作的两个基本阶段是 1 和 2。 (分数:2.50)解析:内形式的生成 外形式的获得16.灵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 2 和 3。 (分数:2.50)解析:非预期性 亢奋性 创造性17.按照一般理解,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分为 1、 2、 3 等三个阶段。 (分数:2.50)解析:发生 构思 物化18.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 2 和 3。 (分数:2.50)解析: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9、19.16、17 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所遵循的“三一律”法则是 1、 2 和 3 的“三个一律”。 (分数:2.50)解析:一天的时间、一个完整的情节、一个地点20.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体裁是 1。 (分数:2.50)解析:诗歌21.人本主义文论最晚近的一个流派是 1 学派,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结合成一个理论体系。 (分数:2.50)解析:法兰克福22.文学本文的意蕴层次中最主要的意蕴是 1。 (分数:2.50)解析:审美意蕴23.王国维曾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 1字而境界全出矣”。 (分数:2.50)解析:弄24.在西方,抒情诗地位上升并超过叙事诗是
10、在 1 文学运动中实现的。 (分数:2.50)解析:浪漫主义25.“净化”一语,最早见之于亚里士多德的 1。 (分数:2.50)解析:政治学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5,分数:37.50)26.移情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德国学者利普斯提出的一种美学观念,认为主体在接触对象时,将自身的情感转移到了对象上,因而使对象看起来有了情感。艺术活动中的情感,其实质是主体情感的折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7.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使用了这一概念,有时也写着“自然人化”,指人通过劳动实践
11、加工、改造自然,使自然改变其自身的面貌,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自然人化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活动,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28.艺术生产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艺术生产指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艺术活动,揭示艺术活动是人的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生产与接受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用艺术生产论的观点来研究文学,能清楚的分析其商品属性,寻找其价值生成规律。29.泛神论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把神和整个宇宙或自然视为同一的哲学理论。最早提出并使用“泛神论”一词的是 17 世纪英国哲学家 J.托兰德。该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本身具有神性,万物存在于神内,神是万
12、物的内因。这个神不同于基督教信奉的人格神,也不同于自然神论者所主张的第一因的神,它没有类似人的属性,不是凌驾于世界之上,而是存在于世界之内。欧洲哲学史上的泛神论大体上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泛神论,它把神融化于自然之中;另一类是具有宗教神秘主义倾向的泛神论,它把自然消解于神中。这两类泛神论在反对正统神学的斗争中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30.摹仿论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西方最古老的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假说。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模仿。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艺术是人类模仿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产物。31.游戏说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康德认为艺
13、术活动是人类想象力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席勒和斯宾基发展了康德这一思想,提出了过剩精力这一概念,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类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打发多余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就是游戏,它是艺术发展的早期形式和艺术的本质。32.话语蕴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话语蕴藉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性。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
14、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的表现为话语蕴藉。“蕴藉”来自中国古典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常用概念,强调文学的语言与意义应当蕴蓄深厚、余味深长。在考察文学话语的特点时,蕴藉是个有用的概念。蕴藉可以被赋予较为广泛因而更具包容性的含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这样,蕴藉就可以用来描述文学话语的如下特殊状况: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涵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通过这种话语蕴藉而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只不过,作者主要创造话语蕴藉,而读者则力求阅
15、读和理解作者创造的这种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一句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从作者的创作来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来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文学理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