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书写与卷面( 5 分) 1.书写。( 3 分) 2.卷面。(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书写基本功,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完美的完成本次答卷。 答案: 1.书写规范、工整 3 分。 2.卷面整洁、布局合理 2 分。 二、积累与运用( 26 分) 3.默写。( 6 分) ( 1)星垂平野阔, 。(旅夜书怀) 答案:月涌大江流 ( 2)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 ( 3)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三峡) 答案:虽乘奔御风 ( 4) ,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5)
2、朝起早,夜眠迟, , 。(弟子规) 答案: 老易至 惜此时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 4.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4 分)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 “ ,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 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 “ , ”来劝勉他们。 答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性识记和默写能力 ,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还应注意理解“名句”的具体意境应用。 5.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5 分) 选文一:然后他
3、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你们走吧。”(最后一课) 选文二: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芦花荡) 选文三: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范进中举) ( 1)依照示例,填写表格。( 2 分) 描写方法 表现的人物心理 选文一 失国的哀痛 动作描写 选文二 选文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掌握,细微的动作,是心理的体现,仔细揣摩语言。 答案:对敌人的仇恨 对范进的巴结、讨好 ( 2)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人,通过动作描写,变现其 “ 惊喜 ” 的心理。(要求: 至少 用一种修辞
4、手法 )( 3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动作描写的运用。动作描写符合要求 1 分;修辞运用恰当 1 分;语言通顺、生动 1 分 。 答案: 略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青年最富有朝气、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 B.“ 峰环水抱的美丽小城,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幽深而庄严的古庙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 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是正确的。 C.“ 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结合各自岗位和成长经历,抒发了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感受。 ” 此句的主干是:代表结合经历抒发感受。 D.“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步优秀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 这两个文学常识的表述是准确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分析能力, C 项的主干应是“代表抒发感受”,故选 C。有些超纲。 答案: C 7.请写出与下面图画相关的作品及情节。 A B A.作品: 情节 : B.作品: 情节: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重点情节插图的掌握,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课后名著阅读的情节杰相关的插图。 答案: A.水浒水浒传 林总目夜奔(“林冲风雪山神庙”或“林冲被逼上梁山”)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筑路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4 分) 2012 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陈斌强,是浙江磐安县冷水镇
6、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2007 年,他的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为了明天亲自照顾 母亲,他每周一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 30 公理去学校上班,将目前安置在学校宿舍里, a 工作有多累,生活有多艰难,他 b 这样坚持,风雨无阻。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 9 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 1 时,准时起床抱母幸上厕所;清晨 5 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 7 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几乎通( xio)难以睡个安稳觉。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但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
7、着两个班语 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 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 分) 通 ( xio) 落 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注意“落”的读音。 答案:宵 l ( 2)请在原文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分) a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答案:无论 都(“不论 都”或“不管 都”) ( 3)根据材料内容,为报道陈斌强事迹的新闻拟一个标题。( 2 分) 新闻标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根据内容总结事情主干即
8、可。 答案:示例 1:侍母奉公 忠孝两全 示例 2:背着母亲去上班 三、阅读( 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
9、,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4 分) ( 1)牡丹之爱, 宜 乎众矣 ( 2)吾妻之美我者, 私 我也 ( 3)圣人非所与 熙 也 ( 4)问: “ 何 以 战?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 。 注意“私”“以”等字的释义,常考。 答案:( 1)应当(应该) ( 2)偏爱 ( 3
10、)同“嬉”,开玩笑 ( 4)凭(靠) 10.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 理解和翻译 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 由是 ”“ 遂 ”“ 以 ”“ 将 ”的翻译。 答案:( 1)因此感激,于是(就)答应为先帝霍布斯走效劳。( 2)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11.下面加点字 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故 不为苟得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 B.万钟 于 我何加焉 因使唐雎使 于 秦 C.得 之 则生 ,弗得则死 多助 之 至,天下顺之
11、 D.生,亦我所 欲 也 己所不 欲 ,勿施于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的 一词多义 ,考查等级为 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 答案: D 12.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 理解和翻译 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翻译是注意补充省略成分。 答案: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13.第 段画线句子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中的 “ 是心 ” 具体指 (用原文的话回答)( 1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仔
12、细阅读找出相应的语句即可。 答案: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 14.第 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 “ 嗟来之食 ” 的事例,论证了 “ ” 比 “ ”更 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 ” 是失其 “ 本心 ” 的表现,提出 “ 是亦不 可以已乎”的告诫。 (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义与生之间的关系,注意关键句的把握。 答案:义 生 万钟则辨礼义而受之 (二)现代文阅读( 6 分) 艾在端午 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13、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 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 2000
14、 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 价值。 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15.文章以诗经 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引用作用的理解和把握,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 人看到 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 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省 烟台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