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语言学概论-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语言学概论-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语言学概论-9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语言学概论-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也比较稳固,比如汉语的语序自古以来没有发生变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语音的变化是最快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3.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先是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分数:1.00)A.正确B.错误4.洋泾浜语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分数:1.0
2、0)A.正确B.错误5.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未来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分数:1.00)A.正确B.错误6.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结构规则的借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人们平常所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等的“腔”,是一种社会方言。 (分数:1.00)A.正确B.错误8.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分数:1.00)A.正确B.错误9.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0.语音演变有时效。 (分数:1.00)A.正确B.错误二、简
3、答题(总题数:20,分数:90.00)11.为什么说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 (分数:4.50)_1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 (分数:4.50)_13.简要说明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 (分数:4.50)_14.语言的分化主要分哪两个阶段? (分数:4.50)_15.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数:4.50)_16.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17.怎样理解语言统一的过程? (分数:4.50)_18.语言融合的条件和方式有哪些? (分数:4.50)_19.举例说明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分数:4.50)_2
4、0.双语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数:4.50)_21.语言的接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22.什么是皮钦语?什么是克里奥耳语?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分数:4.50)_23.洋泾浜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分数:4.50)_24.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分数:4.50)_25.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主要有哪些? (分数:4.50)_26.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分数:4.50)_27.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28.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特殊内部规律。 (分数:4.50)_29.语言发展的普遍内部规律有哪些? (分数
5、:4.50)_30.举例说明语言中的类推作用。 (分数:4.50)_考研语言学概论-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也比较稳固,比如汉语的语序自古以来没有发生变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语音的变化是最快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3.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先是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4.洋
6、泾浜语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5.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未来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6.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结构规则的借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7.人们平常所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等的“腔”,是一种社会方言。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8.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9.语言的演变只
7、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10.语音演变有时效。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20,分数:90.00)11.为什么说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劳动创造了语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基本观点。恩格斯进一步指出,语言是人类形成时,在集体劳动中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的祖先在集体的劳动生活中,为了协调动作,互相呼应,交换经验,越来越感到彼此问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了,这时语言的产生是必然的。因此,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 劳动
8、不仅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而且还决定了产生语言的可能。 首先,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演化,使原始人能逐渐发出许多清晰的声音,为语言符号提供必要的声音材料。 其次,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语言的意义来自思维,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抽象思维的发展使猿人能够把劳动生活中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等概括成概念。有了声音和概念,表达客观世界中各类事物和各种关系的词语的产生就成为可能。1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语言起源问题作为人类起源问题的一部分来研究。恩格斯进一步指
9、出语言乃是人类形成时,在集体劳动中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 劳动的发展,必然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人类的祖先在集体的劳动生活中,为了协调动作,互相呼应,交换经验,越来越感到彼此问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了。因此,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劳动创造了语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基本观点。 劳动不仅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而且还决定了产生语言的可能。 首先,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演化,使原始人能逐渐发出许多清晰的声音,为语言符号提供必要的声音材料。 其次,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使语言所必
10、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语言的意义来自思维,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直立行走,猿人的视野扩大了,感觉丰富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使猿人能够把劳动生活中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等概括成概念。有了声音和概念,表达客观世界中各类事物和各种关系的词语的产生就成为可能。 恩格斯把语言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联系起来,从劳动的角度对语言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作了科学的解释,劳动创造语言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不过,人最早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与一定的意义相结合的?语法规则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语言是什么样的?这一系列更具体的问题恩格斯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讨。恩格斯的著作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人类的起源而不是语言的起源
11、,他事实上只是解释了产生语言的先决条件而没有回答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因此,语言的起源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13.简要说明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此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跟人类社会组成单位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人类社会组织单位的发展是从氏族到部落,从部落到部族,从部族到民族,最后是民族差别的消亡;语言的发展是从氏族语言到部落语言,从部落语言到部族语言,从部族语言到民族语言。 氏族语言是在原始公社制的基层组织氏族范围内通用的语言。氏族是人类社会中最小的单位,所以氏族语言也是通用范围最小的语言。在氏族语言里没有方言。 部落语
12、言部落是由若干血缘关系相近的氏族组成的较大的社会单位,在部落范围内通用的语言称为部落语言。部落语言通用的范围也宽得多,在部落语言里,可能开始出现方言的差异。 部族语言是在由若干部落合并而成的更大的社会单位部族范围内通用的语言。部落语言不仅比氏族语言、部族语言通用的范围广,而且由于一个部族里往往包括若干部落,方言的分歧可能比较明显,共同语和文学语言也开始形成。 民族语言在现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高形式,它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由于通用的范围很广,方言的分歧也可能很严重,为了交际的需要,各个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民族共同语并以文学语言作为统一的民族语言的最高形式。 人类语言由比较简单的氏族语言发展到今天
13、高度发达的民族语言,其间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总的说,语言是朝着日益丰富、日益精密的方向发展的。14.语言的分化主要分哪两个阶段?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语言的分化指的是由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和结果。一种语言由于社会方面的原因可以分化成几种方言,如果分化继续下去,也可能发展成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这种分化常是由社会的分化或不完全统一引起的。语言的分化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方言的形成。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以及封建割据、交通阻隔等原因在全民范围内形成若干半独立的地方性社会群体,而在各个社会群体之间没有完全割断联系
14、的情况下,原来统一的语言就可能分化成若干半独立的专为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方言。 第二阶段是亲属语言的形成。一个社会由于国家解体、国家分治等原因,分化为几个独立的社会单位。相互间的交际断绝,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独立的亲属语言。 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形成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15.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
15、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范围不同。 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所产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 (2)内部差异不同。
16、 地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 (3)发展趋势不同。 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的情况下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16.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单一语言分化而成的。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1)从社会分化看,地域方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不完全的结果,而亲属语言则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完全
17、分化的结果。 (2)从语言分化看,地域方言随着共同语分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但地域方言的新词、语法格式等与共同语有相当大的共同点;而亲属语言中的词语、语法格式等不断扩大自身的特点,并向不同方向加速分化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立的语言系统。 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方言还是不同的亲属语言,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化的程度以及共同语是否继续存在。17.怎样理解语言统一的过程?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语言的统一是指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 一种方言长期作为某一地区人民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在体系上往往具有相当稳固的特点。因而,方言差异的消
18、失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方言区往往形成方言与共同语并存并用的双语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方言差异不断消磨,各方言逐渐向共同语靠拢,另一方面共同语不断吸收一些方言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最终将所有的方言融合在共同语之中,形成高度统一的民族共同语。 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18.语言融合的条件和方式有哪些?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语言的融合是多种语言逐渐统一成一种语言,就是某一个或几个民族逐步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他族语言。融合的过程也就是某种语言战胜或将别的语言排挤出具体社会的过程。 语言融合的条件: (1)
19、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各族统治阶级在华北、西北一带相互征伐,各族人民大迁移,经济文化互相交流,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本族语言,各族语言融合为一种语言汉语。 (2)一种语言能否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并不取决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通常是一个经济文化地位高的民族成为“胜利者”。 语言融合的方式: (1)自愿融合(合作方式):顺乎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如北魏孝文帝拓跋珪禁讲鲜卑语,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使鲜卑语融入汉语之中。 (2)被迫融合(斗争方式):为保持本民族语言进行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语言学 概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