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抚州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同步考文综历史.docx
《2014年江西抚州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同步考文综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江西抚州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同步考文综历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年江西抚州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同步考文综历史 第卷 (选择题, 140 分 ) 24.赵翼廿二史劄记 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橡,曹参狱橡”厲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 “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 ) 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 B.市民阶层箪拥了国家政权 C.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D.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汉代初期社会低层民众中的杰出人物走上政坛,成为汉初政治的实际执掌者,这是对原有贵族垄
2、断政治权利的进一步突破,所以答案选 D, A B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封建专制政权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国家政权的拥有者是皇帝, 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25.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 史评价。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 A. B. C. D. 解析: 史料是进行史学研究的资料,能够反映当时历史
3、现状的都可以成为史料。材料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都是当时人物的记载,属于史料。对史料的解释成为史料解释。材料中的“即主张民贵君轻”、“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都属于史料解释。故选 A。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属于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即属于历史评价。 答案: A 26.“ 到了 11 世纪 , 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 为了预防公众的混 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 1024 年出现在四川省,
4、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 ” 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 ) A.纸币产生根 源 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控制纸币发行 是政府 维稳的重要手段 C.11 世纪四川社会经济 最 发达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 物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 学生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AC 材料无体现, D 项本身 说法错误, “ 为了 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 ” 体现了 “ 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 。 故选 C。 答案: B 27.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八股取
5、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封建政治的僵化,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 ”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有合理的因素值得借鉴 B.科举 制度最值得肯定的时期是明清时期 C.八股取士因其规范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八股取士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应彻底批判 解析: 从 材料 “ 八股取士, 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 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 ” 可以看出 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了八股取士 既有很大的弊端 “ 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 ” ,也有可取之处
6、 “ 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 ” ,故选 A。 B 项说法与事实相反; C 项错误,八股取士使知识分子重于儒家经典,忽视了科技的作用,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D 项错误,只看到了科举制的局限性。 答案: A 28.1912 年 6月 1 日大公报载: “ 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 A.盲目 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解析: 材料“ 草冠革履 ,呢服羽衣
7、,已成惯常;喜用外货 ”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 革命巨子 ”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 政治运动 (辛亥革命) 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故选 C。 AB 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D 项仅仅提到西装的流行,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 理解片面化。 答案: C 29.下 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 :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 上部还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 ;叹号两侧是“外侮日亟”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最下面才是“美丽牌”、 “有美皆备,无丽不埃”的广告语,并绘有三包“美丽牌 卷烟。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8、:( ) A.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增强 B.日本侵略日益加剧中日民族矛盾 C.中华民族已开始全民族的抗战 D.国共已就合作抗日达成共识 解析: 考察近代中国 列强的侵华战争。图片 “ 东北形势 ” 实际反映了东北的沦陷 ,“ 外侮日亟 ” 四个美术字反映了 九一八事变后 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剧。所以选 B。 ACD 都反映了同一时期抗战时期。 答案: B 30.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 “20 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 ” ,它的 “ 直接历史根源, 尤其可以追溯 到1915 1927 年 五四运动 时代所具 有的 特殊知识 倾向”
9、。在 “ 五四运动 ” 时代,推动中国思想 界 “ 坚决地全盘否定 ” 中国传统文化 的 因素包括 :(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 启蒙 思想的传播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国民 革命 的发展 A. B. C. D. 解析: 考察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 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 ” 主要指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考虑可以选出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故选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是在 1921 年;国民革命的开始是在 1924 年,都与材料中的五四时期不符。 答案: C 31.新中国成立后,便以前所未有
10、的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这表明我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 方针是 :( ) A.“ 反对霸权主义 ” B.“ 一边倒 ” C.“ 另起炉灶 ”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解析: 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强调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根据材料“ 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 ”可知是指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故选 D。 答案
11、: D 32.阅读 下 边我 国 经济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指出造成其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三 大改造造成的直接后果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 D.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解析: 考察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1958 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使我国在 1961 年经济增长率处于最低点。 因此 ACD 都是最低点出现的原因;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与材料所涉时间不符 。 答案: B 33.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 “ 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 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
12、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解析: 考察古代世界政治 。从材料 “ 但 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 ” 可以认识到 法律是公民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故选 D。 城邦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对公民不利,但从政治上能保障公民的政治地位,排除 A;B 项错误,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未说明是否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平等; C 项
13、明显错误。 答案: D 34.“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 。这段话主要表明作者 :( ) A.认为无限制的权利即暴 政 B.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C.反对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 D.公民应享有绝对自曲 解析: 从材料“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 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 ”可以看出这是表明作者反对无限制的权利,故选 A。 B 项错误,材料并未说
14、明作者不爱民主; C 项错误,作者反对滥用权力,但是并不反对人民主权;D 项错误,作者反对绝对的自由。 答案: A 35.李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 1961 年,苏联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 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 1969年,美国成功发射阿波罗 1l 号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篇小论文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 )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论科技和冷战的关系 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D.论科技造福人类 解析: 从材料可以很容易的分析的出美国研究登月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苏联的成就,这反映了冷战的特点,美
15、苏竞争,故选 B。 A 项错误,材料中的科技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并未用于生产; C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战争的问题; D 项造福人类的问题也未体现。 答案: B 第卷(非选择题 共 160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回答。第 42 46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 25 分)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提到了极高的位置,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历史上,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比较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各个朝代的城市化率 时期 战国 西汉 唐 南宋 清 清 时间 公元前 300 年 公元 2 年 745 年 1200 年 1
16、820年 1893 年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7.7%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 1949-2009 年中 国城市化水平( %) 根据中国城市年鉴 2009整理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 6 分) 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 成就 。( 2 分) (
17、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6 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 1949 至 1957 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特点。 ( 3 分)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 分) (4)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 分) 解析: (1)本题第 一小问只 对 表格的数据横向分析变化趋势, 从表格可以看出 从战国时代起就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 达 到城市化最高水平,从南宋以后, 城市 化率迅速下降;第二小问 以 城的发展状况 来考查 清 朝 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 与资本主义萌芽 已在一些区域和行业出现了相结合分析。 (2)从材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 抚州 中高 上期 四次 同步 考文综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