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初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docx
《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初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初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年 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初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 一、默写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 分) ( 1)路曼曼其修远兮, _。(屈原离骚) ( 2)明月松间照, _。(王维山居秋瞑) ( 3) 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4) 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 5)黄鹤一去不复返, _。(崔颢黄鹤楼) ( 6) 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7)零落成泥碾作尘, _。(陆游卜算子 咏梅) ( 8)无丝竹之乱耳, _。(刘禹锡陋室铭) ( 9)渔家傲 秋思中揭示将士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 _。 解析: 1 8 小题都 是根据上下
2、句的提示,写出相关句子即可。 9 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能够背诵全文,然后选择最合适的句子。小题 1 注意“求索”。小题 2 注意“清泉”的写法 小题 3 注意“枯藤”的写法 小题 4 注意“欲湿”。小题 5 注意“悠悠”的写法 小题 6 注意“窗烛”的写法 小题 7 注意“如故”。小题 8 注意“案牍”的写法 小题 9 注意“燕然未勒”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答案: ( 1)吾将上下而求索。( 2)清泉石上流。( 3)枯藤老树昏鸦( 4)沾衣欲湿 杏花雨( 5)白云千载空悠悠。( 6)何当共剪西窗烛( 7
3、)只有香如故( 8)无案牍之劳形。(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语言表达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6 分) 青春是一首歌,高( kng) 而富有激情。青春是美好而的,稍纵既逝,我们应该在短 暂 ( ) 的时间里珍惜青春,珍爱生命,让它们更富有活力,当生命将要结 束 ( )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地说,我们拥有过无与仑比的青春和最璀( cn)的人生。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 分) 高( kng) _ 璀( cn) _ 短 暂 ( )结 束 ( ) 解析: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 A。解题方法: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音,多
4、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璨”比较难写,要求学生在课下多练习。 答案: 亢 璨 zn sh ( 2)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 分) _改为 _ _改为 _ 解析: “即”有多个义项:作副词,就,便。表示动作发生之快或时间之早。如“招之即来”,“有错即改”,“一触即发”。作连词,即使,就是。用于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让步,正句常有“也”与之呼应。如鲁迅花边文学倒提:“鸡鸭这东西,无论如何,总不过送进厨房,做成大案而已,即使顺提也何补于归根结蒂的命运。”此处的“即使顺提”即表示假设让步。“既”既可作副词,也可作连词。作副词时,作“已经”解。多用于固定格式。 如“既往
5、不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常用“又”、“也”、“且”等配合使用。 答案: “ 既”改为“即”; “仑”改为“伦” 三、选择题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马航失联事件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人民的心中为失联人员默默 祈祷 。 B.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民的期待中拉开了 帷幕 。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 回味无穷 。 D.近日南方连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 “ 一方有难 , 八方支援 ” 的精神。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
6、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 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祈祷:向神祝告祈福,虔诚地祷告。 B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不合语境。 C回味无穷 :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个地方有了困难,四面八方支持援助。形容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答案: B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B.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C.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
7、和规模。 D.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解析: 要求学生 识记 常见的 语病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B 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C 搭配不当。提升改为“提高”。 D 前后矛盾,前面是两面,后面是一面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 ( 2 分) 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D
8、.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解析: 本题和喻体不合适,表示人的感觉 答案: B 四、名著导读 6.名著阅读。( 6 分) ( 1) 齐天大圣,混世 _(人物绰号),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逞强。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齐斗勇,咬牙锉齿气昂昂。(选自西游记)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 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案:牛魔王 ( 2) 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与其相关的某一件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对出下联。(宽对即可)( 4 分) 故事情节(要求写具体): _(
9、3 分) 上联:嫉恶如仇,悟空三打白骨精。下联: _(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故事情节:鲁达等人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金氏父女啼哭。得知镇关西的罪行,鲁达大怒,当即赠送金氏父女银两,安排她们出逃。再到肉案前,戏耍了郑屠一番,并把他摁倒在地,先后三拳便要了他的性命。下联:侠肝义胆,鲁达拳打镇关西。示例:故事情节:林冲刺配沧州,途径柴进庄园,柴进盛情款待。柴氏庄上洪教头嫉妒林冲,有意挑衅。林冲在柴进鼓动下用棒教训了狂妄的洪教头。下联:武艺高强,林冲棒打洪教 头。示例:故事情节:杨志等人
10、押送生辰纲来到黄泥岗,停车休息。吴用巧设妙计,用药酒放到杨志一行人,智取了生辰纲。下联:足智多谋,吴用智取生辰纲。示例 :故事情节:武松刺配孟州时,为报答施恩,酒后来到快活林,他先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又痛打蒋门神,打得他跪地告饶。最后夺回了快活林,归还施恩。下联:有恩必报,武松醉打蒋门神。 五、其他 7.综合性学习。( 7 分)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 。 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菜肴, “ 吃 ” 传达着国人的生存智慧,展现着国人的生活习俗,承载着国人的美好期望。我校九年级将开展以 “ 舌尖 上的家乡 ”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 1) 【猜一猜】请你仔
11、细阅读下列二则谜语,写出谜底(家乡常见食品)。( 2 分) 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_ _ 解析:要求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注意提示“家乡常见食品”,猜谜面即可。 答案: 面条 油条 ( 2) 【夸一夸】一盘菜,一盆汤,一道点心 或朴素,或精致,鲜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夸一夸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上面二则谜语的谜底除外),可以描写色香味,也可以说明制作过程。( 3 分) 解析: 要求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仔细介绍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注意要求,说明制作过程。 答案: 示例:一小碗糖水煮杨梅果,那颗粒硕
12、大的果实汁液溢出,连汤液都漫上一层红色,白糖酽在杨梅果的汤液里,酸酸甜甜,回味无穷。首先用豆浆机磨出生豆浆,接着用纱布过滤,然后将豆浆用小锅隔水加热煮沸,慢慢地,豆浆表面就会结出一层皮,用手一揭,一张 豆腐皮就做成了。(内容贴切 1 分,语言表达得体 1 分) ( 3) 【品一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说一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 2 分) 示例:月饼 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解析: 写出家乡美食的象征意义。 答案: 示例一:长寿面 细细长长,软而可
13、口,祝福人们幸福绵长,健康长寿。 示例二:年糕 “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 示例三:粽子 翠绿的粽叶,软糯的滋味 ,蕴含着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由衷的敬意。(内容贴切 1 分,语言表达得体 1 分)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6 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 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 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诗家:诗人。 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 绿柳才黄半未匀 ” 的新春景象。( 3 分) 解析: 仔细阅读,根据理解,通过合理的想象,描写出“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景象即可。 答案: 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
14、嫩黄点点,尚未匀称。(抓住特征 2 分,语句通顺 1 分。) 9.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 分) 解析: 要求学生识记常见的写作手法,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赏析。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答案: 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 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对比。“看 花人”对“上 林花似锦”的追求与“
15、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 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答出手法 1 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 分。)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14 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艾子有孙 ,年十许 ,慵劣不学 ,每加榎楚 而不悛 。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
16、: “ 吾为若教子不善耶? ” 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日,雪作,孙抟 雪而嬉,艾子见之,褫 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 “ 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 其子泣曰: “ 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 艾子笑而释之。 (明 陆灼艾子后语) 【注】 榎( ji) 楚:作鞭笞的刑具。 悛( qun):悔改。 抟:同 “ 团 ” ,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褫( ch) :剥,脱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 分) ( 1)色愈恭,礼愈 至 _( 2) 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 _ ( 3)其父仅有 是 儿 _ ( 4)恒恐儿之不 胜 杖而死也 _
17、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至”的含义,“胜”的古今异义。 答案: 周到;等待,等;这;胜任,禁得起 11.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2)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解析: 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 1 句中“故”的意思。 2 句中“恒”“以请”的意思。 答案: ( 1)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故”、“卒”等几个关键词应当翻译出来,如果未译出
18、来各扣 1 分,语意连贯 1 分)( 2)孩子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孩子的父亲就流泪哭泣着求饶。(“仅”、“是”、“恒”、“涕泣”等几个关键词应当翻译出来,如果未译出来各扣 1 分,语意连贯 1 分) 12.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益 /慕圣贤之道 B.余立侍 /左右 C.其子 /无如之何 D.寒战 /之色可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答案: C 13.认真阅读【乙】文,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请对两个人教育的方法及行为作点评价。( 4分) 解析: 结合文中的观点,联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盐城市 中学 初三 年级 摸底 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