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docx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卷 )生物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 6分。 1.关于细胞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解析: 动物细胞不能合成蔗糖。 答案: D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 DNA 的复制方式不同 解析:
2、 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由结构决定,差异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成的蛋白质不同引起的。 答案: B 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 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 静 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 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答案: A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 a、 b、 c、 d、 e 和
3、 f 组 (每组的细条数相等 ),取上述 6 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 A.实验后, a 组液泡中的溶质 浓度比 b 组的高 B.浸泡导致 f 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 b 组的 C.a 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 ATP 大于 b 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 0.4 0.5mol L-1之间 解析: 实验前长度 /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 1 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 1 表明细胞吸水, 2 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比值大于 1 表明细胞失水,且比
4、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据图可推知 a组吸水多于 b 组,因此实验后 a 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 b 组; f 组比值大于 b 组,因此失水量大于 b 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 散,不消耗能量;由 c 组吸水, d 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 0.4 0.5mol L-1 之间。 答案: D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 (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 过程 有 RNA 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 C.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 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 转录主要发生
5、在细胞核中,该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的催化;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 DNA,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 DNA 分子中所含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甲基绿吡罗红混合使用对细胞染色,甲基绿能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 RNA 呈现红色。 答案: C 6.关于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磷酸是光反应 中合成 ATP 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解析: 光反应中利用光能合成 ATP 的原料
6、是 ADP 和磷酸;叶绿素等吸收传递光能是一个光物理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人在剧烈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仍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补充能量,同时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在人体内不能再分解供能;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代谢全依赖宿主细胞,核酸复制所需能量只能来自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一 )必考题 29.(10 分 )某植物 净光合 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 CO2的浓度为 a 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 CO2浓度在 a b 之间时,曲线 表示 净光合速率随 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 c 时,曲线 B 和 C 所表示的净光合速
7、率不在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 (3)当环境中 CO2浓度小于 a 时,在图示的 3 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量。 3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提高 CO2浓度的措施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解析: (1)据图可知 CO2浓度为 a 时,高光强 (曲线 A)下的纵坐标为 0,即净光合速率为 0; CO2浓度在 a b 之间时,曲线 A、 B、 C 均表现为上升,即净光合速率均随 CO2浓度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 c 时,高光强条件下 (曲线 A)
8、的净光合速率仍然能够随着 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知限制 B、 C 净光合速率增加的环境因素是光强。 (3)CO2浓度小于 a 时, 3 种光强下,净光合速率均小于 0,即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也就是说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量。 (4)据图可知 CO2浓度和光强会影响净光合速率从而影响植物的 产量,故为提高植物的产量,应综合考虑 CO2浓度和光强对植物的影响。 答案: (1) 0 A、 B、 C (2)光强 (3)大于 (4)光强 30.(9 分 )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 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
9、为实验组 (草药灌胃 )、空白对照 (蒸馏水灌胃 )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 A 灌胃 ),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来增强 其 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的作用是 。 (3)在特异性免疫中, T 细胞可产生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10、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可以识别并结合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 (靶细胞 ),并使其裂解凋亡。 (3)体液免疫时,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在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答案: (1)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31.(9 分 ) 某陆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新课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