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玉林博白县高考模拟试卷语文.docx
《2014年广西玉林博白县高考模拟试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广西玉林博白县高考模拟试卷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届广西玉林博白县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 划线 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豆 豉 ( g) 掣 肘( ch) 潜 规则( qin) 殚 精竭虑 ( dn) B.脖 颈 ( jng) 角 逐 ( ju) 滞 纳金( zh) 曲 径通幽( q) C.戏 谑 ( xu) 装 潢 ( hung) 体 己话( t) 心宽体 胖 ( pn) D.珐 琅( f) 逋 欠( b) 节 骨眼( ji) 解 甲归田( ji) 解析 :解答字音题,要特别注意那些容易被声旁误导的形声字和多音多义字。比如本题中, A项的 “ 豉 ” 就应读 ch, B 项的 “ 颈 ” 就
2、应读 gng, “ 曲 ” 就应读 q, C 项的 “ 体 ” 就应读t。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 划线 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 穿云裂石 的哀痛和怜爱。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以古人为楷模, 焚琴煮鹤 ,磨炼坚强的意志。 C.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困难群体社会资源匮乏,人微言轻 ,当自身利益被侵犯时往往束手无策。 D.媒体报道,朝鲜公开宣布要准备第四次核试验,其 危言危行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亚洲的和平局
3、势。 解析 :C 项的 “ 人微言轻 ” 意思是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他人重视。符合该句语境。 A项的 “ 穿云裂石 ” 指(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不符该句语境。 B 项的 “ 焚琴煮鹤 ” 意为把鹤煮了吃,拿琴当柴烧,比喻做煞风景的事。不符该句语境。 D 项的 “ 危言危行 ” 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不符该句语境。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相关部门不能简单地用 “ 有没有住过名人 ” 、 “ 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 ” 作为拆除老建筑的依据。 B.已实施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规定,
4、快递公司收派员将快件交给收件人时,应告知收件人当面验收快件,这意味着快递公司将无权要求消费者 “ 先签字后验货 ” 。 C.不管网络游戏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某种数字化的形式、在线的形式出现,都只是技术的属性,这改变不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的本质。 D.2013 年,全球超过 150 个国家的 7000 多座城市参与世界 “ 地球一小时 ” 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 127 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解析 :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 A 句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应在 “ 拆除 ” 前加 “ 是否 ” ; C 句语序不当, “ 不管 ” 应放在 “ 网络游戏
5、 ” 之后;D 句 “ 参与 熄灯活动 ” 与 “ 取得快速发展 ” 句式杂糅。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_ 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却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每年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 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 A. B. C. D. 解析 :解答此题
6、,应注意横线的上下文和题中 6 句话部的逻辑关联。横线上文 “ 武则天逐、贬牡丹 ” 是带惩处之意的, “ 却不料洛阳 适合牡丹 ” ,表转折关系符合语境,故选 排在首位;由洛阳的水土优势继而写到洛阳人喜种牡丹,故选 接在其后;接着描述所种牡丹的盛况,故选 接于其后; 两句为总结句。 答案: B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真有 “ 地震云 ” 吗? 地震云真会是地震的天然 “ 预报者 ” 吗 ? 地震与气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早在 17 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 “ 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 ” 的记载。但是, “ 地震云 ” 并没有一个严谨
7、的科学的定义,甚至这一名称本身也不是地震科学工作者提出来的。地震云一般是指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而且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 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 地震云 ” 的最大特点在于 “ 奇 ” 。根据气象观测,人们把 “ 地震云 ” 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条带状的云,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
8、线上;第二种是呈波浪状或辐射状的云,若云呈辐射状,一般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 我国有学者提出,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空。当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应力至远离震中 区时,在应力集中过程中,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挤压磨擦,使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逸出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带状地震云。由于断裂带大多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地震云也是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这个观点能解释为什么反倒是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
9、地震云。但仍有疑点无法解释,比如,对于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来说,应力很难传过去。 目前,关于地震云的形成,以及它与地震发生之间的联系仍是带推测性质的,还缺乏实验依据。因为地震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谜。 5.根据原文,下列对 “ 地震云 ”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震云一般出现在某些中强地震前,但目前它并没有严谨的科学定义。 B.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的断裂带上空。 C.地震云的形状各异,实验证明,它们与地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地震云是地壳在变动中产生的地下热流逸出地面,升至高空而形成的。 解析: 解答本题,可先将文本中
10、有关 “ 地震云 ” 的文字表述筛选出来,然后以各选项文字与之对照,确定正误。题中, C 项 “ 实验证明 ” 的说法有误。 答案: C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远震地震云离不开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但这又不能解释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现象。 B.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地震云,其与地面的交点就是震中所在地。 C.条带状地震云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的观点可以解释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的现象。 D.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迷,因此,地震与地震云之间的联系仍带有推测的性质。 解析: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
11、加以对比,以确定正误。题中, B 项错误在于张冠李戴,该项所讲的是文本中所说的第三种地 震云,文本并未讲此种地震云与地面的交点就是震中所在,而是讲第一、二种地震云。 答案: B 7.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震云可分为四种,根据地震云的形状,人们可判断出地震所发生的区域。 B.地震云的颜色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反之,则可能越弱。 C.中国古籍中有关地震云的记载,说明古人对地震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D.随着科学家对地震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科学认知地震云是有可能的。 解析: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对比,以确定正误。题中, A 项错误
12、在于,文本说 “ 根据地震云的形状判断震区 ” 只是推测,而不是如该项所说 “ 可确定 ” 。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黑土 巴金 乔治 布朗德斯在他的俄罗斯印象记的末尾写过这样的话: “ 黑土,肥沃的土地,新的土地,百谷的土地 给人们心中充满了悒郁和希望的广阔无垠的原野 ” 我只记得这两句,因为它们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也知道一些关于黑土的事。 我在短篇小说将军里借着中国茶房的嘴说了一个黑土的故事:一个流落在上海的俄国人,常 常带着一个小袋子到咖啡店去, “ 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要了一杯咖啡,就从袋子里倒出了一些东西 全是土,全是黑土。他把土全倒在桌上,就望着土流眼泪。 ” 他
13、有一次还对那个中国茶房说: “ 这是俄罗斯母亲的黑土。 ” 这是真实的故事,我在巴黎听见一个朋友对我讲的。他在那里一家白俄的咖啡店里看见这个可感动的情景。我以后也在一部法国影片里见到和这类似的场面。对着黑土垂泪,这不仅是普通怀乡病的表现,这里面应该含着深的悒郁和希望。 我每次想起黑土的故事,我就仿佛看见:那黑土一粒一粒、一堆一堆地在眼前伸展出去,成了一片无垠的大草原,沉 默的,坚强的,连续不断的,孕育着一切的,在那上面动着无数的黑影,沉默的,坚强的,劳苦的 这幻景我后来也写在小说将军里面了。 不错,我们每个人(不管我们的国籍如何)都从土地里出来,又要回到土地里去。我们都是土地的儿女。土地是我们
14、的母亲。 但是我想到了红土。对于红土的故事我是永不能忘记的。在我的文章里常常有 “ 耀眼的红土 ” 的句子。的确我们的南方的土地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可惜非常短促)就是在那样的土地上度过的。 土的颜色说是红,也许不恰当,或者实际上是赭色,再不然便是深黄。但是它们最初给我 的印象是红色,而且在我的眼前发亮。 我好几次和朋友们坐在车子里,看着一座一座的小山往我们的后面退去。车子在新的、柔软的红土上面滚动。在那一片明亮的红色上点缀着五月的新绿。不,我应该说一丛一丛的展示着生命的美丽和相思树散布在我们的四周。它们飘过我的眼前,又往我身后飞驰去了。茂盛的树叶给了我不少的希望,它们证实了
15、朋友们的话;红色的土壤驱散了我从上海带来的悒郁。我的心跟着车子的滚动变得愈年轻了。朋友们还带着乐观不住地讲述他们的故事。我渐渐地被引入另一个境界里去了,我仿佛就生活在他们的故事中间。 是的,有一个时候, 我的确在那些好心的友人中间过了一些日子,我自己也仿佛成了故事中的人物。白天在荒凉的园子里草地上,或者寂寞的公园里凉亭的栏杆上,我们兴奋地谈论着那些使我们的血沸腾的问题。晚上我们打着火把,走过黑暗的窄巷,听见带着威胁似的狗吠,到一个古老的院子去捶油漆脱落的木门。在那个阴暗的旧式房间里,围着一盏发出微光的煤油灯,大家怀着献身的热情,准备找一个机会牺牲自己。 在这里每个人都不会为他个人的事情烦心,每
16、个人都没有一点顾虑。我们的目标是“ 群 ” ,是 “ 事业 ” ;我们的口号是 “ 坦白 ” 。 在那些时候,我简直忘掉寂寞,忘掉了一切的 阴影。个人融合在群体中间,我的 “ 自己 ”也在那些大量的友人中间消失了。友爱包围着我,也包围着这里的每一个人。这是互相的,而且是自发的。因为我是从远方来的客人,他们对我特别爱护。 我也想照布朗德斯那样地赞叹道: “ 红土,肥沃的土地,新的土地,百谷的土地 给人们心中充满了快乐和希望的广阔无垠的原野 ” 我用了 “ 快乐 ” 代替布朗德斯的 “ 悒郁 ” ,因为时代不同了,因为我们南方的青年是不知道 “ 悒郁 ” 的。 但是在那灿烂的红土上开始出现了敌人铁
17、骑的影子了。那许多年轻人会牺牲一切,保卫他们的可爱的土地。我想象着那如火如荼的斗争。 有一天我也会响应他们的呼唤,再到那里去。 1939 年春在上海 8.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几类人?为什么要提到这几类人?试做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解答此题,只需将文本所写的各类人的特点加以归纳即可。比如,根据文本对那个 “ 流落在上海的俄国人 ” 的描写,可知他是情系土地的人;根据文本关于 “ 个人融合在群体中间,我的 “ 自己 ” 也在那些大量的友人中间消失了 ” 的描写,可知这是些互相友爱的人;根据文本中 “ 那许多年轻人会牺牲一切,保卫他们的可爱的土地 ” 一句,可知这是些充满希望、随时随地准备为
18、保卫土地而牺牲的人。再根据文本中相关 语句,不难知道作者写前两类人,意在告诉读者:后面一类人随时随地准备为保卫土地而牺牲的思想是有基础的。 答案: 情系土地的人,互相友爱的人,充满希望、随时随地准备为保卫土地而牺牲的人。( 3分)作者写前两类人,意在告诉读者:后面一类人随时随地准备为保卫土地而牺牲的思想是有基础的。(对土地的爱,对友人的爱,正是他们的思想根源。) 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 分) ( 1)对着黑土垂泪,这不仅是普通怀乡病的表现,这里面应该含着深的悒郁和希望。 ( 2)我们每个人(不管我们的国籍如何)都从土地里出来,又要回到土地里去。 解析: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西 玉林 博白县 高考 模拟 试卷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