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docx
《2014年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docx(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4 年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3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 221 年是 ( ) A.公元前 2 世纪早期 B.公元前 3 世纪早期 C.公元前 2 世纪晚期 D.公元前 3 世纪晚期 解析: 此题通过所给材料考査学生对历史纪年的换箄能力。据题意要求将具体时间换箄成世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 100 年为一个世纪,世纪的计箄是:在 100 年之内都为一世纪,满 1000
2、年在百位数字上加 1 就是几世纪,据题意,公元前 221 年即为公元前 3 世纪 20 年代,公元前纪年是倒看数,数字越小,年代越晚。因此,公元前 221 年属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选项中 D 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2.德国人希霍芬在中 国一书中首次用 “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 “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 ) A.交通非常发达 B.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 D.名胜古迹众多 解析: 此题为材料选择题,考査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据题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綢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
3、的交流和共同进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商人特别是阿拉伯商人被誉为“和平的使者”,因此,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 B正确,故选 B。 答案: B 3.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陈胜诸侯同列,批评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掠夺百姓财富等许多 过失。这反映 ( ) 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 B.史记的艺术性相当高 C.史记的体裁多样 D.司马迁史德高尚 解析: 此题通过阅读材料考査学生学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题文材料看,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实录历史,不藏真隐恶,体现的是秉笔直书的高尚师德,所以选顷中 D 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4.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
4、 )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2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解析: 此题考査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战争有和平,民族团结和平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据题文要求体现民族团结的事件,选项中 BCD属于对外友好交往不符合题意, A 文成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民族的友好交往,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 A 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他的积极影响是 (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 此题通过李白的诗句考査
5、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内容。据题文材料,李白的诗句反映了西晋时期民族大迁移的史实。其方向是由北向南。中原人迁移到战争较少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据题文要求北人南迁的积极影响,选项中 D 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6.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 此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材料考查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的史实。据
6、题文材料中一位民族资本家的话说的意思是西方国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开工设厂,省却了运费和关税,得到很大便利。根据所学知识,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工设厂是在马关条约之后,选项中 C 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7.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 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 此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材料考査辛亥革命的作用,阅读题文材料关键语句“凡不是中国人, 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
7、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前半句说的是民族问题,后半句说的是民主问题。说明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3 8.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 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 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 定 解析: 此题为材料选择题。考査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材料,其中的关键词句是“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发动了全面攻击由此可见作者认
8、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完全否定的,选项中 D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9.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 ,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 此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现象考査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史实。阅读题文材料,出现的现象是“西 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 是前所未有,”从出现的
9、现象看,可以判断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所以会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据题意 B 符合题 意,故选 B。 答案: B 10.下 面表格是某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 A.自然灾害 B.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挫 C.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滥 D.农业生产合作社效率低下 解析 : 此题为表格选择题,通过表格考查我国政府在进行社会主义探索中出现的左倾错误。观察表格从 1958 到 1961 年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出 现逐年减少的情况。据题意要求选出不是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选项,选项中 A、 B、 C 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省 佛山 中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