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 山东 省 济宁市 中考 真题 化学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其中 1 4 小题各 1 分, 5 10 小题各 2 分,本大题共 16 分 ) 1.(1 分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 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 ) A.氮气 性质稳定 保护气 B.酒精 可燃性 消毒剂 C.食醋 酸性 除水垢 D.干冰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解析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做保护气体,故正确 。 B、酒精能燃烧,但不是消毒剂,故错误 。 C、醋酸能与水垢中的物质反应,使其转化成可溶于水的物质,故正确 。 D、干冰易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常用于人
2、工降雨,故正确 。 答案: B 2.(1 分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做法都蕴含化学知识的运用 。 其中,运用不正确的是 ( ) A.低温冷藏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 B.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延长保质期 C.烹调绿叶蔬菜焖烂煮透,营养更加丰富 D.食用碱可消除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 解析 : A、食品腐败是食品的缓慢氧化过程,细菌的繁殖,低温环境不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故 A 说法正确; B、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不与氧气接触,食品不能进行缓慢氧化,延长了保质期,故 B 说法正确; C、维生素在高温时发生变化,失去了营养,故 C 说法错误; D、食用碱是与面粉中的酸性物
3、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且不酸,故 D 说法正确 。 答案: C。 3.(1 分 )“ 水是生命的源泉 ” 。 下面对水化学式 (H2O)意义的理 解析 ,错误的是 ( )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中含有氢、氧两种原子 D.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 解析 : A。 根据水的化学式 H2O 可知,它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B。 根据水的化学式 H2O 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水的化学式 H2O 可知,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正确; D。
4、 根据水的化学式 H2O 可知, 1 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而不能离开分子的数目来分析,错误 。 答案: D。 4.(1 分 )对下面一些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氢气在空气中点燃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 B.铁粉在空气中加热 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浓硫酸敞口放置 溶液的颜色、质量不变 D.烧碱固体放入水中 迅速溶 解析 、溶液温度升高 解析 : A、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D、烧碱固体放入水
5、中,迅速溶 解析 、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答案: D。 5.(2 分 )对下面符号或示意图的理 解析 ,正确的是 ( ) A.Fe2+、 Fe3+都属于铁元素,是同一种离子 B.NO2、 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 +4 价,是同一化合物 C.NH4NO3中氮元素有两种不同的化合价,分别是 3、 +5 D. 两种粒子的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属于同一元素 解析 : A、 Fe2+、 Fe3+核内质子数相同,故都属于铁元素,但不是同一种离子,故 A 错误; B、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式不同,物质也不相同,故 B 说法错误; C、 NH4NO3中氮元素有两种不同的化合价,分别是
6、3、 +5,说法正确; D、核内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和核外电子排布无关,故 D 说法错误; 答案: C 6.(2 分 )依据不同化学反应的特点,可将某些反应归于同一类型 。 下面几组分类结果最合理的一组是 ( ) 2CO+O2 2CO2 CuO+CO Cu+CO2 Na2O+2HCl 2NaCl+H2O Na2O2+2H2O 2NaOH+H2O2。 A. B. C. D. 解析 : 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 解析 反应 。 答案: C。 7.(2 分 )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7、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M、 N分别是 50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点 。 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50 时, M、 N 之间任一点表示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50 时,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至 60 , M 点向右平移,硝酸钾的溶 解析 度增大 C.50 时,其他条件不变,降温至 40 , N 点向右平移,氯化钠的溶 解析 度减小 D.50 时,向两饱和溶液添加溶质, M 点不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 解析 度增大 解析 : A。 溶 解析 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此
8、50 时, M、 N 之间任一点表示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错误; B。 硝酸钾的溶 解析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 50 时,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至 60 , M点向右平移,硝酸钾的溶 解析 度增大;故正确; C。 氯化钠的溶 解析 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50 时,其他条件不变,降温至 40 , N 点向左平移,氯化钠的溶 解析 度减小 ;故错误; D。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 解析 度主要受外界因素中的温度影响,温度不变,二者的溶 解析 度也不改变;故错误 。 答案: B。 8.(2 分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 H2、 CH4、 CO、 CO2中的几种组成 。 将些
9、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 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 A.H2、 CH4 B.H2、 CO C.H2、 CH4、 CO D.CH4、 CO、 CO2 解析 :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含二氧化碳气体;能够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有甲烷或氢气或甲烷和一氧化碳 。 所以原混合气体可能组成是 CH4、 CO、 CO2。 答案: D。 9.(2 分 )“ 电子垃圾 ” 中含有金属铜和少量贵金属金、银等,直接废弃将严重污染环境且造成金属资源浪费 。 社会实践小组为回收这些金属,设
10、计了以下操作步骤: 分拆、灼烧:把废弃电子产品分拆后灼烧,将部分金属转化为氧化物; 酸洗:用硝酸溶 解析 灼烧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残渣中的金; 回收:利用合适的金属提炼出滤液中的 铜和银 。 为达到分别提炼金属铜、银的目的,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 A.用金属铁同时提炼出铜和银 B.先用金属铜提炼出银,再用金属铁提炼出铜 C.用金属铁提炼出金属铜 D.用金属铜提炼出金属银 解析 : A、要提炼金属铜、银,利用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铁的活动性比铜、银都强,但铜和银两种金属都被置换出来,不易分离,因此 A 不合理; B、先用金属铜提炼出银,再用金属铁提炼出铜,可以逐一分离出银和铜,
11、故 B 合理; C、用金属铁提炼出金属铜的同时,银已经被置换出来,不易分离,故 C 不合理; D、用金属铜提炼出金属银,但铜还没有被提炼出来,故 D 不合理; 答案 : B。 10.(2 分 )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 HCl、 H2SO4、 BaCl2、 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 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 +乙 乙 +丙 丙 +丁 甲 +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 A.HCl、 BaCl2、 H2SO4、 Na2CO3 B.H2SO4、 HC
12、l、 BaCl2、 Na2CO3 C.HCl、 H2SO4、 BaCl2、 Na2CO3 D.H2SO4、 Na2CO3、 HCl、 BaCl2 解析 :四物质中 BaCl2和稀 H2SO4和 Na2CO3均会生成白色沉淀, Na2CO3和 HCl、稀 H2SO4反应均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表格可知丙能够产生两次沉淀,因此丙是氯化钡,则乙和丁分别是硫酸、碳酸钠真的一种,那么剩下的甲就是盐酸,由于甲和丁混合能够产生气体,因此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就是碳酸钠,那么乙就是硫酸,带入表格验证,符合要求,即:甲是盐酸,乙是硫酸,丙是氯化钡,丁是碳酸钠; 答案: 项为: C。 二、填空与简答 (共 1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济宁市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