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物理一、选择题(本题共 22 小题,共 44 分。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 2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 50kg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 39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 4m/sD.家用电热壶工作时的功率约为 25w解析:A、成年人的质量在 70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1.1m/s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家用电热水壶正常
2、工作的电流在 5A 左右,额定功率在 P=UI=220V5A=1100W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答案:A2.下面现象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A.风吹树叶摇动B.扫地时尘土飞扬C.玫瑰花芳香四溢D.河水向低处流解析:水向低处流、风吹树叶动、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玫瑰花芳香四溢是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属于分子的热运动。答案:C3.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A.反射B.折射C.直线传播D.色散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
3、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答案 C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解析: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上课可以听见老师讲课的原因是由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
4、不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D5.小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A.熔化B.凝固C.蒸发D.凝华解析: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冰糕,用舌头去添了一下,舌头被“粘住”了,是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答案:B6.同学在制作简易(直流)电动机的过程中,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可以()A.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B.改变通电电流的大小C.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D.增加电动机的线圈匝数解析:A、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改变。故 A 正确;B、电流方向影响线圈转动方向,电流大小影响的是转动速度。改变通电
5、电流的大小,线圈转动速度改变,但转动方向不变。故 B 不正确;C、磁场方向影响线圈转动方向,磁性强弱影响的是转动速度,故 C 不正确;D、这样做可以增大转速,不改变转动方向,故 D 不正确。答案:A7.如图列出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B C DA.图 AB.图 BC.图 CD.图 D解析:A、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通过后视镜看到车后的景物是 利用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错误。B、铅笔的光线从水射入空气,发生偏折,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正确;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树叶时,便在物体后形成影子,而没有树叶的地方光沿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形成光
6、斑。错误。D、湖水中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错误。答案:B8.如图是中国航母“辽宁号”训练时舰载飞机飞行的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A.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始终漂浮,航母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变B.飞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压强差,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C.飞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飞行时,受到平衡力D.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将消失解析:A、航载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的总重力减小,航母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浮力会减小,A 说法错误;B、飞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压强差,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 B 说法正确;C、
7、飞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飞行时,受非平衡力,C 说法错误;D、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不可能消失,故 D 说法错误。答案:B9.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解析: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而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是因为冰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成为水蒸气。答案:A10.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热的酒精量
8、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解析:A、实验中,应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保证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相同的热量,故有必要,不合题意;B、实验中,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对升温的快慢不会造成影响,属多余的量,符合题意;C、实验中,必须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有必要,不合题意;D、实验中,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也会影响其吸热与升温的情况,故应使容器保持相同,故有必要,不合题意。答案:B11.如图,用 F=20N 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 4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 F 对物体做了 40J 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 40JB.物体一定受
9、到 20N 的摩擦力C.物体一定运动了 2mD.物体一定运动了 4m解析:(1)物体在重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做的功为 0,故 A 错误;(2)用 F=20N 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 4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没有说是匀速直线运动,故摩擦力不一定是 20N,故 B 错误;(3)由 W=Fs 可得,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s= = =2m。故 C 正确,D 错误。答案:C12.小强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按如图连接好了电路,闭合开关 S 后,观察实验,两灯均不发光。为检测出电路故障,他做了以下操作:将电压表接到 b、c 两点,观察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将电压表接到 a
10、、b 两点,观察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而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A.灯 L2断路B.灯 L2短路C.电流表烧坏了D.灯 L1断路解析: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说明电路故障为断路;将电压表并联在 b、c 两点,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与电源两极相连,即 L1完好;将电压表接到 a、b 两点,观察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说明灯 L2断路。答案:A13.如图为吊车从图 示位置向上起吊货物的工作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 O 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
11、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不变B.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C.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大D.吊臂是一个省力的杠杆解析:如图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 L1小于阻力臂 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故 D 错误。吊车吊起货物的过程中,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动力臂不变,动力减小,所以支持力逐渐变小。故 B 正确,AC 错误。答案:B14.如图,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磁铁的上端为 S 极B.电源左端为“+”极C.断开开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D.若滑动变阻器的
12、滑片 P 不动,抽去电磁铁铁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解析: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则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从而可以确定电磁铁的磁性变强;而磁体的下端为 N 极,并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电磁铁的上端为 N 极。故 A 不符合题意。B、电磁铁的上端为 N 极,下端为 S 极,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流电磁铁的下端流入,故电源右侧为正极,左端为负极。故 B 不符合题意。C、断开开关,电路中没有电流,所以电磁铁磁性无磁性,即电磁铁对条形磁铁即不吸引也不排斥,但条形磁体有重力,故弹簧测力计有示数。故 C 不符合题意。D、抽去铁芯后,电磁铁的磁性
13、变弱,而电磁铁的上端为 N 极,并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对条形磁铁的排斥力减小,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故 D 符合题意。答案:D15.为测量某电热杯的电功率,小明同学把家中其余用电器均从电源上断开,只将该电热杯接入电路,观察电能表,发现在 1min 内电能表转盘转动 15 圈。电能表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该电热杯的电功率是()电压 220V电流规格 10(20)A电流频率 50Hz每千瓦时的转数 K 3000revs/(kWh)A.300WB.30WC.150WD.200W解析:转盘转动 15 转消耗电能:W= 15kWh=0。005kWh=1。810 4J,t=1min=60s,用电器的功率
14、:P= = =300W。答案:A16.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12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5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A.5NB.7NC.14ND.12N解析: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5N,浮力 F 浮 =GF=12N5N=7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液 = 水 gV 排 可知,物体全部浸没水中时浮力 F =2F 浮 =27N=14N;浮力 F 浮 大于物体的重力 G,故物体上浮,直至漂浮,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F =G=12N。答案:D17.将两个定值电阻串连接到电压为 U
15、的电源两端,R 1消耗的功率为 P1,R 2消耗的功率为3P1。将这两个定值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 U 的电源两端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1与 R2的电阻之比为 3:1B.并联时 R2消耗的功率为 P1C.并联时通过 R1与 R2的电流之比为 1:1D.并联时两电阻消耗的总功率为 P1解析:(1)R 1、R 2串联时,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P=I 2R,且 P2=3P1,R 2=3R1,即 。选项 A 错误;U=IR,U 1:U 2=R1:R 2=1:3;电路中的电流 I= ,则 P2=I2R2=( )2R2=( )23R1= 。选项 B 错误;(2)当 R1、R 2并联在同一电源两端时,
16、两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为 U,R1消耗的功率为 P1= =16P1;I= ,通过 R1与 R2的电流之比 I1:I 2=R 2:R 1=3:1。选项 C 错误;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 总 = + = + = 16P1= P1。答案:B18.实验中绘出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 UI 图象如图,则下列图中有关此小灯泡功率 P 与 U2或 P 与 I2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B.C.D.解析:由 P=I2R= 可知,在 PI 2图象中图象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 R,而电阻R 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D 正确,B 错误;同理在 PU 2图象中,图象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倒数 ,因随温度的
17、升高 R 增大因而 应减小,故 AC 均错误。答案:D19.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解析: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B、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说明内能减小,不符合题意;C、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类似,不符合题意;D、当加热试管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的内能足够大会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符合题意;答案:D20.在某些重要会
18、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 0.5m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 0.5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 0.2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 0.2m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距镜头距离大于透镜的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又因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 0.5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所以 0.5m 应大于 2 倍焦距,即 0.5m2f。所以焦距 f0.25m。符合题意的是 C 选项。答案:C21.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泰安市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