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4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分数:2.00)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3.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
2、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分数:2.00)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分数:2.00)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5.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分数:2.00)A.
3、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00)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7.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00)A.普遍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8.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
4、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分数:2.00)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9.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分数:2.00)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0.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分数:2.00)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分数:2
5、.00)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1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足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分数:2.00)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4.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
6、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5.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分数:2.00)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E.主从关系16.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分数:2.00)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17.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
7、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分数:2.00)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E.行难知易18.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分数:2.00)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8、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分数:2.00)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20.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分数:2.00)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B.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C.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D.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E.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21.科学家对 1994年夏发生
9、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分数:2.00)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E.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宁宙中有着巨大作用22.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分数:2.00)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分数:2.00)A.个别般个别B.实践
10、认识实践C.群众领导群众D.团结批评一一团结24.马克思生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分数:2.00)A.从相对真理到绝埘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冉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5.真理具有(分数:2.00)A.具体性B.全面自性C.过程性D.客观性E.普遍性26.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分数:2.00
11、)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D.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27.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分数:2.00)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三、分析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8.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9
1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奎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 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芙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 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时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队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把问题
13、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bq-: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的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 年 3月 16日)材料 2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 2011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
14、设计类奖。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药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进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到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他坦然。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
15、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使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这位研究生说他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 PeterZec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摘编自扬子晚报(2012 年 3月 17日)(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2013 年)(分数:2.0
16、0)_30.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 X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
17、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2003 年)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分数:2.00)_31.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 一?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 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 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 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
18、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 2+5=10000吗?” (2004年)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1)既然在数学领域 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 2+5=10000也是可能的?(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分数:2.00)_32.最近,四用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
19、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 50年,突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
20、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 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2008 年)(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涵着何种哲理?(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分数:2.00)_33.成仿吾是我国无
21、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竞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是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
22、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2007 年)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分数:2.00)_34.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 世纪 70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