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淮南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
《2014年安徽淮南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安徽淮南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年安徽淮南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一 、 选择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 1.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 B. C. D.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结合西周分封制可知 “西周某国 ”指的是某诸侯国,故 正确;诸侯国内诸侯为大宗,因而七鼎墓主人应是诸侯,故 错误, 从墓葬的排列秩序可以看出 正确。墓葬考证是一手材料,可信度高,但并非最便捷的途径,故
2、 错误。采用排除法,故正确选项为 A。 答案: A 2.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 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 进士科受时人追捧 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 A. B. C. D. 解析: 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 “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 (世家大族 )女,不得修国文 ”,可判断 材料中元超梦寐以求的是追求进士及第、进入世家大族和编修国文,因此 正确,但并不能说唐朝中书令全是负责修史书的官员。 故选 A。 答案: A 3.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
3、图,这一时期管理 A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解析: 从图中的 “大都、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周围的大片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和山东省都归中书省直接管辖。所以管理 A区域的机构是 B 中书省。 A项是管理少数民族及宗教事务的机构; C 项是地方行政机构; D 项是宋朝检建立的管理军政的机构。 答案: B 4.公元前 5 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 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议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
4、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全体雅典公民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形式将雅典的民主领袖和民族英雄泰米斯托克利放逐海外,反映了雅典民主是一种极端的直接民主 ,故选 A。 B项没有看到雅典民主属所有雅典公民的民主; C 项错误,代议制民主始于近代西方,且不符合材料; D 项没有看到公民和居民的区别,雅典民主仅属于雅典公民。 答案: A 5.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
5、他人木料者,提出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讼。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 ) A.“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 ”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亲族继承 ” 解析: 题干信息 “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反映的是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A 不对,反映的是法律的公正; C 不对,反映的是保护子女的权益; D 不对,反映的是财产继承的问题;B符合题意。 答案: B 6.英国学
6、者梅因在其古代法中说 “从整体上讲,罗马人在法律改进方面,当受到自然法的理论的刺激时,就发生了惊人的进步。 ”这主要表明 A.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根源 B.古代罗马人的法律 意识较强 C.自然法使罗马法臻于完善 D.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 从材料“ 当受到自然法的理论的刺激时,就发生了惊人的进步 ”可以看出自然法对罗马法的 推动作用 ,故选 C。 AB项错误,罗马法的根源材料并未体现; D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罗马法演进的情况,影响部分材料并未体现。 答案: C 7.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
7、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联邦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解析: 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分权,美国是两者有机结合,故 D 正确。 A 项只是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B 项说的是国家机构相互制衡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 C 项错误,各州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并非无限制的增强。 答案: D 8.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 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
8、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解析: 卢梭主张三权分立, 从材料“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 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可以看出卢梭特别强调立法权的重要作用,故选 B。 AC 项只是对材料的转述; D 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是认为 立法权是最重要的,所以掌握立法权的议会也是最重要的。 答案: B 9.俾斯麦从 19 世纪 50 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 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
9、,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 1871 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解析: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建立了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 ”, B 项可以排除。 A、 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 1871 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
10、成 ”,说明德意志帝国通过 1871 年宪法,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即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度。故选D。 答案: D 10.据大清律规定: “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 ”。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 “领事裁判权 ”的理解能力, “领事裁判权 ”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最早规定了这一条款,从而打破了题干中大清律例的规定。 BCD 项都是在英国之后。 答案: A 11.1858
11、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 “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 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 ”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解析: 材料中洪秀全的意思是:感谢西洋兄弟帮我们杀清妖。通过洪秀全此时期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程度。故选 A。 B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民族危机的问题,而是突出洪秀全感谢洋人对清政府的战争; C 项错误,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是在八国缅
12、军侵华后; D 性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强国御辱 的内容。 答案: A 12.1939 年 1 月在讨论建立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问题上,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而这民主又是苏维埃在现阶段的发展物,现在各阶级,工农商学兵各界都可参加参议会。标准就是:凡是日本帝国主义、汉奸所反对的,那一定是好事。”下列说法中对边区参议会的解释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领导之下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劳苦民众的民主专政政权”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政权” C.“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 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
13、主义国家政权” 解析: 关键信息是: “1939 年 1 月 ”“凡是日本帝国主义、汉奸所反对的,那一定是好事 ”。也 就是那一定是联合一切积极因素进行抗日的民主政权。 故选 B 项。 A 项错误,并未突出各个革命阶级之间的联合; C 项错误,并未涉及到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 D 项错误,是建国后的国家性质。 答案: B 13.阅读“ 1937 1945 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无法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日军总师数 在中国 师数 在东南亚及 太平洋师数 在朝鲜 师数 在日本 师数 新增加 师数 1937 年冬 24 2l l 2 1941 年 12 月 5l 35 10 2
14、4 2 1944 年冬 99 35 38 2 18 29 A.日本陆军总师数不断增多,已完全占领了亚洲、太平洋地区 B.1944 年日本侵华兵力相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牵制 C.日本国内师数逐渐增多与当时日本本土遭到盟军进攻有关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图片中 , 日本兵力仅涉及中国、东南亚、朝鲜和日本等亚洲地区 ;而且 , 通过对比发现日本在中国投入了绝大多数的兵力 ;这就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 而不能说明日本就此占领了整个亚洲 , 故 A不符合。 B 项正确, 1944 年太平洋战争进入到了日军防御阶段,给日军造成了巨大
15、的压力; C 项正确,日本国内兵力 1944 年达到了 18 个师,说明日军本土压力巨大。 答案: A 14.观察下表,导致 19461947 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军队 年份 共产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1946 127 万 430 万 1947 195 万 370 万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解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反攻阶段。观察图表,依据时间信息即可判断 C正确 , 1947 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国共兵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
16、变化 ; A、 B项明显错误, D 均与表中时间不符。 答案: C 15.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 74 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
17、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 ”说明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解决民众的饥饿问题和接受民众要求退出一战的主张,因此被民众所抛弃,列宁主张的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张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信奉,答案选 B, A项发生在二月革命之前, C 项说法错误, D 项 是在 1948 年后 。 答案: B 16.表 1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 不能说明的是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
18、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解析: 图中数据反映的是农村人大代表与城镇人大代表比例的变化 , 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无关。故 D 项不能说明。 从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以及它们的人大代表数额的比例情况来看,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城镇化人口的增多反映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到 2009 年城镇人口比例占据了一半左右,说明我国城市与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因此 ABC 项材料均能体现。 答案: D 17.“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 ”的提出 B.“九二共识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 淮南 中高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