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69 (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69 (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69 (1)及答案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269 (1)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分数:1.00)A.生产力状况B.就业压力C.市场经济的存在D.人口众多2.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是(分数:1.00)A.生产、交换、管理、消费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C.生产、流通、交换、分配D.生产、分配、消费、再生产3.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 K 达 2600 年的这个古老税种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我国彻底取消农业税从(分数:1.00)A.2004 年开始B.2005 年开始C
2、.2006 年开始D.2007 年开始4.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分数:1.00)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D.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 2006 年起设立“文化遗产日”,时间是每年(分数:1.00)A.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六B.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C.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六D.六月的第四个星期六6.列宁提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3、,“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分数:1.00)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7.毛泽东提倡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鞍钢宪法”)是(分数:1.00)A.兼顾国家、生产单位、生产个人的利益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D.“两参一改三结合”8.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分数:1.00)A.投降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官僚主义9.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
4、工造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分数:1.00)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10.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分数:1.00)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再认识”C.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D.回答如何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分数:1.00)A.枪指挥党B.党指挥枪C.三大纪律、八项注意D.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12.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5、。”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分数:1.00)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大多数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各产业部门都起主导作用1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分数:1.00)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14.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对资本主义商业采取的形式是(分数:1.00)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15.“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
6、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分数:1.0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16.在简单商品交换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通过(分数:1.00)A.本身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B.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C.抽象劳动表现出来D.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下列哪些基本原则(分数:2.00)A.以法制化管理为目标B.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C.权利与义务相统一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
7、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18.希腊哲学中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分数:2.00)A.体现了服从真理的科学求实精神B.体现了把追求真理看作高于一切的崇高价值取向C.体现了求师与问道之间的内在矛盾D.体现了敢于突破前人进行理论创新的精神19.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B.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C.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D.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是最为突出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互相提高免税税率或征收附加税B.在汇率问题上通过货币贬值迫使对方货币升值C.
8、实行进口配额限制D.争夺投资场所2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数:2.00)A.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B.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C.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D.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22.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 DNA 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分数:2.00)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23.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2006 年 2 月 14 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
9、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是(分数:2.00)A.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B.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C.“多予少取放活”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24.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分数:2.00)A.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B.非对抗性的矛盾C.要用民主的方法、和风细雨的方法加以解决D.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5.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决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分数:2.00)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B.劳动者之间的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
10、段C.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D.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过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2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分数:2.00)A.(c+v+m)=c+cB.(v+v-+mx)(c+c)C.(c+v+m)(v+v+mx)+(v+v+mx)D.(c+v+m)=(c+c)+(c+c)27.产业资本循环包括(ACD)(分数:2.00)A.商品资本循环B.商业资本循环C.货币资本循环D.生产资本循环28.建国前夕,毛泽东所阐明的我国外交政策的表现有(分数:2.00)A.“两个拳头打人”B.“另起炉灶”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下,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是(分数:2.00)A.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B.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D.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要求3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分数:2.00)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C.市场经济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1.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包括(分数:2.00)A.归属清晰B.权责明确C.保护严格D.流转顺畅3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分数:2.00)A.人的本质是
12、具体的、历史的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33.2006 年 6 月 15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上海举行。胡锦涛发表题为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的明天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说,我们应该全面加强合作,努力把本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为实现这一远景规划,胡锦涛提出的建议包括(分数:2.00)A.加强战略协作,巩固睦邻友好B.深化务实合作,带动全面发展C.拓展人文交流,夯实社会基础D.坚持开放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阅读下列关于实践标准的材料
13、:材料 1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摘自墨翟非命上材料 2所有概念、学说、系统,不管它们怎样精致,怎样坚实,必须视为假设它们是工具,和一切工具同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均不是判断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摘自杜威哲学的改造及逻辑:探索的理论材料 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14、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材料 4实践标准实质上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请回答:(1)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 2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2)比较材料 1、2 和 3,指出它们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3)分析材料 3,阐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4)分析材料 4,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分数:1
15、0.00)_3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如何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那些启示?党的十六大报告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哪些新的发展?(分数:10.00)_36.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主要内涵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分数:10.00)_3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2004 年 4 月 26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有近 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多
16、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急剧上升。2003 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800 万人。2004 年,中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5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7%左右。白皮书指出,未来 20 年,我国 16 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 550 万人的规模增长,到 2020 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 9.4 亿人。白皮书阐述了 21 世纪前期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就业总量达到 8.4%亿,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水平,社会总体上处于比较充分的就业状态。材料 22005 年 9 月召开的我国再
17、就业工作会议上,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引起广泛关注:1994 年至今的 10 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 8000 万个;1998 年至 2003 年,1890 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今后两到三年内,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 1000 万左右,而城镇年度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 2400 万。这意味着在政府强力调控下,每年将仍有 1400 万就业缺口。材料 3经济学家赵晓不久前完成一项关于中国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赵晓说,要从供需两方面来看我国的就业问题。 中国所面临的失业与就业问题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典型失业不可同日而语。在西方历史上,如30 年代大萧条,荚、英、法等国也有近千万人的
18、失业,但主要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只要需求上去了,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认为,中国的失业,一部分是由就业岗位总量绝对少于劳动总量引起的失业;另一部分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某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人员失业。根据专家的计算,前一种失业人口大约在 1.5 亿左右,后一种失业人口大约在 3000 万至 5000 万。也就是说,中国的失业问题中非需求因素占了主导。“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材料 4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看来,经济全球化也限制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就业岗位的释放。他说,日元贬值与日本 5%的失业率有关,日本现在出现“中国威胁”论也是因为就业岗位的竞争,导致日本出现产业空
19、心化。美国加征钢铁关税,之所以不惜动用 201 条款,是因为美国还有 15 万钢铁工人,要保证他们的饭碗。而中国家电业在欧洲遭到反倾销,也是欧洲国家保护就业的表现。陈淮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和国际间的重新分工。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就意味着有限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置。请回答:(1)结合材料并依据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原理分析中国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性。(2)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分数:10.00)_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20、。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中国和日本于 1972 年恢复邦交,9 月 29 日,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在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双方决定从 1972 年 9 月 29 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并尽快互换大使;同意进行以缔
21、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政府间的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决心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中国外交史2002 年版材料 2在承认中日联合声明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条:一、缔约双方应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二、根据上述各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缔约双方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第二条: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
22、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第三条:缔约双方将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1978 年 8 月 12 日)材料 3双方重申恪守 1972 年 9 月 29 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和 1978 年 8 月 12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所阐述的各项原则,确认上述文件今后仍将是两国关系最为重要的基础。双方认为,正视过去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 日方表示,遵守 1972 年的中日联合声明和 19
23、95 年 8 月 15 日内阁总理大臣的谈话,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中方希望日本汲取历史教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两国发展长久友好关系。双方一致认为,加强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对增进相互理解,加强相互信任十分重要。日方继续遵守日本在中日联合声明中表明的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重申中国只有一个。 日本将继续只同其维持民间和地区性往来。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1998 年 11 月 26 日)材料 4中日贸易连续 3 年创新高。2002 年两国贸易额已超过 1000 亿美元。 日本连续 10 年成为中国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269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