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0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0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04及答案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20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因为( )(分数:1.00)A.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B.市场经济是一种更好的资源配置方式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改革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2.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几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 )(分数:1.00)A.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理论联系实际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合同法中规定了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
2、体现了法的( )(分数:1.00)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C.预测作用D.指引作用4.抗战胜利后,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分数:1.00)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5.实践做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实践具有( )(分数:1.00)A.客观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近代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分数:1.00)A.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B.晚清政府的军事抵抗C.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7.20
3、08 年 11 月 15 日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发表了通力合作,共克时艰的讲话。其中提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分数:1.00)A.公正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B.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C.公平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D.包容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8.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 )(分数:1.00)A.国家资本所有制B.股份资本所有制C.法人资本所有制D.个体资本所有制9.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他的小朋友全都在仍
4、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的,火车来了(而且理所当然的上面有很多小孩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耍)。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这一事实反映了( )(分数:1.00)A.道德的两难B.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难以统一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一和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1.00)A.物质观B.意识观C.发展观D.实践观11.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分数:1.00)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5、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12.已知某单位资本为 1000 万,资本有机构成为 6:4,剥削率为 50%。问资本周转一次资本家能够获得的剩余价值为( )(分数:1.00)A.200 万B.500 万C.150 万D.300 万13.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 )(分数:1.00)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14.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
6、台湾问题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中国政府的上述态度主要表明( )(分数:1.00)A.主张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B.中国政府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对台湾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C.“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D.“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15.1949 年 6 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
7、( )(分数:1.00)A.新民主主义论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16.取代欧盟宪法条约、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文件是( )(分数:1.00)A.里斯本条约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C.罗马条约D.伦敦条约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 )(分数:2.00)A.共性和特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一般和特殊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8.2009 年 6 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在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会谈中,胡锦涛提出为了确保两国关系未来更好更快地发展,应当始终把握好以下主导原则( )(分数:2.00)A.讲
8、双赢B.讲互信C.讲大局D.讲长远19.以下论断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2.00)A.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B.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取得都要求劳动生产率提高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起点D.超额剩余价值是各资本家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2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分数:2.00)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1.面对不公正合理的国际
9、政治经济旧秩序,中国要特别做好的工作包括( )(分数:2.00)A.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坚持“求同存异”B.以维护各国独立主权为核心,保证各个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C.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助”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D.联合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同世界超级大国做坚决的斗争22.2008 年 12 月 18 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其目的就是( )(分数:2.00)A.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B.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D.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23.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康有为 1898 年 4 月保国会演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这反映了( )(分数:2.00)A.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C.反封建思想开始越来越强烈D.民族资产阶
11、级的思想相当狭窄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 )法律部门组成(分数:2.00)A.宪法及宪法相关法B.民法商法、行政法规C.经济法、社会法、刑法D.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25.毛泽东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进行过阐述的重要著作有( )(分数:2.00)A.井冈山的斗争B.发刊词C.整顿党的作风D.学习和时局26.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说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应( )(分数:2.00)A.学习榜样,积极进取B.躬行实践,知行统一C.闭门造车,坐而论道D.坚持“慎独”,纯洁品质27.按照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
12、答,哲学可以划分为( )(分数:2.00)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与二元论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9.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有( )(分数:2.00)A.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B.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C.鼓舞了士气D.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分数:2.00)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
13、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C.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D.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31.1912 年 3 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分数:2.00)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C.“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D.“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32.我国经济法原则主要有( )(分数:2.00)A.国家适度干预原则B.效率公平原则C.可持续发展原则D.等价原则33.马克思主义产生
14、的实践基础是( )(分数:2.00)A.德国的古典哲学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1)为什么“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2)列宁的该论断包含了哲学的哪个原理。(分数:10.00)_3
15、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面对国防建设亟待加强,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任务极为繁重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手抓”的思想:一手抓国防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巩固国防;一手抓经济建设,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新中国的经济大发展奠定基础。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对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和阐述,指出“一定要加强国防”,而加强国防建设“首先要加强经济”,“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摘自解放军报2004 年 9 月 30 日材料 2党的十一届三
16、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国际战略总体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的重大变化,明确指出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他指出:“过去我们过多地认为世界大战很快就要打起来,忽视发展生产力,忽视经济建设。现在根据新的观察、新的分析,下决心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定要抓紧利用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不失时机地、认真地搞好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和军队的长期性、根本性建设,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基于这一科学判断,我们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军队和国家建设由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为了使
17、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幅度裁减军队员额,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布局,军队开放部分机场、码头、仓库、铁路军事专用线等军用设施,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国家财政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摘自解放军报2005 年 10 月 25 日材料 3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协调发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是党执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不仅关系到能否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而且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
18、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标志,也是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体现。历史经验说明,一个巩固的国防,一支强大的军队,始终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始终是党建设成就和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摘自解放军报 2004 年 11 月 3 日材料 4200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多种新式武器接受检阅。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阅兵,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以恢宏、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摘自人民网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指出材料 1、2、3 各自所反映的基本观点或理论。(2)根据材料 3、4,
19、说明当前为什么要重视建立强大的国防建设?(分数:10.00)_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在停泊于南京长江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 年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4 年 7 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 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材料 2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 年 3 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为此而垮台
20、。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材料 3中日甲午战争时,当时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光绪皇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是慈禧太后,而外交活动和战争指挥权则掌握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手里。1894 年,清廷为筹办慈禧太后 60 岁生日庆典,除要求各级官员捐纳外,还提用户部饷银和边防经费,甚至挪用海军军费。战争爆发后,大小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如何抵抗外敌,而是给皇太后送什么礼物。11 月 7 日慈禧太后寿辰,恰好是日军攻陷大连之日。慈禧太后却照样在宫中升殿受贺,大
21、宴群臣,还让皇帝与大臣们陪坐听戏 3 日,不问国事。指挥战争的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控制的北洋海军和淮军的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清政府还下令不许接济和支援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在这种情况下,中日甲午战争最后只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材料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守旧派虽然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与列强讨价还价及排斥异己,实际上却一直在背后牵制、破坏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官兵与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慈禧大后带着光绪皇帝及亲贵大臣们西逃。1900 年 9 月 17 日,她在逃亡途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各地文武官员对义和团要
22、“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同时,她又派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勖向八国联军乞降求和。此后,清军便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起来,一同屠杀、镇压义和团团民。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反侵略战争,就是这样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 1,如何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结合材料 1、2、3、4 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分数:10.00)_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我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刘某与某国取得联系后,以出国治病为名,提出申请到该国,经批准出国后,他向该国提出政治避难,公开声明与我国“脱离关系”,并发表诽谤和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诽谤和侮
23、辱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材料 2被告人吴某,男,32 岁,某通讯社编辑;被告人马某,女,29 岁,某杂志社编辑。某年 3 月,被告人吴某与前来北京采访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香港快报记者梁某相识。梁某为获取中共十四大的报告稿,唆使吴某进行搜集。同年 10 月 4 日上午,吴某利用工作之便,将本单位有关人员内部传用的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送审稿)私自复印一份携带回家,并于当日下午指使被告人马某按照事先约定的地点将该“报告”非法提供给梁某。梁某使用私自安装的传真机将此“报告”全文传给快报报社。10 月 5 日,香港快报全文刊登了这个“报告”。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20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