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 13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为了调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让他们以 5 点量表对每个节目评分,即非常喜爱评 5 分,比较喜爱评 4 分,一般评 3 分,比较不喜欢评 2 分,非常不喜欢评 1 分。这种测量态度的技术是(分数:2.00)A.瑟斯通量表B.李克特量表C.语义差异量表D.投射测验3.研究表明,人们对支持自己既有态度的材料,学习、记忆起来更容易,而对于与个人既有态度相违背的材料,学习、记忆起来困难,而且获得的信息也容易
2、歪曲。这一现象称为(分数:2.00)A.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B.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C.态度的激励作用D.态度的向中度4.以启动效应为基础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内隐联想测验B.补笔法C.阈下条件法D.反应时法5.斯腾伯格(RJSteinberg)认为,爱情的基本成分包括亲密、激情与承诺。在他看来,亲密与激情的组合构成(分数:2.00)A.喜欢B.迷恋C.浪漫的爱D.友谊式的爱6.广场上一个演讲者与许多听众的沟通是(分数:2.00)A.小群体沟通B.公众沟通C.组织沟通D.大众沟通7.在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THall)看来,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空间距离在 1 米时的人
3、际距离类型是(分数:2.00)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交距离D.公共距离8.关于偏见和歧视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偏见是负面态度,歧视是负面行为B.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态度C.偏见是负面行为,歧视是负面态度D.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行为9.内疚感往往会促使我们帮助别人,可以对此进行解释的理论是(分数:2.00)A.共情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心理学D.社会交换理论10.对真正的利他主义最有可能进行解释的理论是(分数:2.00)A.共情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心理学D.社会交换理论11.对打砸豪华小汽车等仇富行为解释力最强的理论是(分数:2.00)A.侵犯的生物学理论B.洛伦茨
4、的习性学观点C.挫折一侵犯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12.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做出侵犯行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运动时人们的唤醒水平较高B.运动员多数是 A 型人格C.比赛中运动员得以去个性化D.比赛时气温较高1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相信那些我们不信任的人所提供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之为(分数:2.00)A.态度接种B.近因效应C.过度理由效应D.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14.在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lman)看来,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完全的态度改变是(分数:2.00)A.依从B.服从C.认同D.内化15.有时,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
5、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社会干扰B.社会惰化C.从众D.去个性化16.一个群体经过讨论,原先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意见会变得更强,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会更相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群体极化B.群体思维C.冒险转移D.去个性化17.有时候人们在打牌等娱乐活动中引发冲突,不欢而散,这种情况下引起冲突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活动具有竞争的性质B.参与者之间存在知觉偏差C.参与者感受到不公D.参与者受到威胁二、多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8.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包括(分数:2.00)A.概化他人B.亲近他人C.重
6、要他人D.社会他人19.凯利认为人们在归因时要检查的信息的维度包括(分数:2.00)A.刺激客体B.行为主体C.行为背景D.行为动机20.态度的构成要素包括(分数:2.00)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21.态度的维度包括(分数:2.00)A.指向B.强度C.向中度D.外显度22.内隐社会认知具有的特征包括(分数:2.00)A.社会性B.积淀性C.无意识性D.启动性23.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数:2.00)A.投射测验B.补笔法C.阈下条件法D.反应时法24.希金斯(ETHiggins)在自我导向理论中提出个体拥有要达到的标准,他们是(分数:2.00)A.理想自
7、我B.可能自我C.动态自我D.应该自我25.人们在进行归因时涉及的维度通常包括(分数:2.00)A.内因与外因B.稳定性C.可控性D.一致性26.态度的实证测定的方法包括(分数:2.00)A.语义差异量表B.距离测量C.投射测验D.生理反应测量27.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维度包括(分数:2.00)A.情感上的亲疏B.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C.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D.地位上的尊卑28.属于偏见的认知根源的是(分数:2.00)A.社会化B.类别化C.归因偏差D.对独特的人的注意29.从众的动机包括(分数:2.00)A.行为参照B.偏离恐惧C.人际适应D.责任转移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30
8、.简述自我概念的功能。(分数:2.00)_31.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分数:2.00)_32.简述解释助人行为的三种主要理论。(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33.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杨先生和李女士是一对夫妻。一天,杨先生打了李女士一拳头,结果,李女士的面容被毁,其婚姻也随之解体了。邻居和同事纷纷猜测:杨先生为什么打人?禀性暴躁?仅仅是一时冲动?为了专门毁掉他人面容?为了毁掉他人婚姻?双方厮打是为了自卫?人们无法确定事件的原因。材料 2:小张是刚刚到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见到每个同事都热情打招呼,单位的同事对他的印象比较好,可是他在一个同事的
9、葬礼上讲笑话,这导致大家都认为他没有教养,结果试用期都没到他就被通知离岗。 材料 3:几个大学男生走进一家书店,其中多数人走到书架前,翻看图书;但小郭却停在漂亮的女店员那里,攀谈起来。大家都认为小郭并不是来买书的。 材料 4:全校组织捐款,某班的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捐款。结果,整个学校中该班同学捐款数额最多。可是,大家并不认为该班级的同学是最高尚的。 (1)阐述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2)根据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关于推断过程影响因素的看法对四个材料中的事件进行解释。(分数:2.00)_34.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大学生阅读赞同或反对卡斯特
10、罗在古巴推行有关政策的文章。告诉被试,有的人是自愿选择赞同或反对立场的,有些则是按规定被分配去写赞同或反对文章的,也就是说文章并不代表本人的观点。最后要求被试评价这些作者对卡斯特罗的态度。结果发现,即使被试知道有些言论是作者被命令写的,但他们仍然认为凡是写“赞同”文章的人都比写“反对”文章的人更加支持卡斯特罗。 材料 2:某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作为学生本人来说,可能认为试题难度太大,或其他同学在考场中干扰了自己;而老师则认为是因为学生不努力,知识掌握不牢固;家长可能认为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等。 材料 3: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输球时,一般会认为要么是裁判不公平,要么是场地不适应,不会认为是
11、自己的技术不好;赢球时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拼搏所应得到的,绝对不是裁判的有意偏袒。试从归因偏差的视角解释上述三个材料。(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 13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为了调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让他们以 5 点量表对每个节目评分,即非常喜爱评 5 分,比较喜爱评 4 分,一般评 3 分,比较不喜欢评 2 分,非常不喜欢评 1 分。这种测量态度的技术是(分数:2.00)A.瑟斯通量表B.李克特量表 C.语义差异量表D.投射测
12、验解析:解析:瑟斯通量表是通过专家评定的手段给测验项目赋值,被试有是和否两种反应,如果回答“是”就获得相应的分数,如果回答“否”就不得分。李克特量表则是让被试对测验项目中的描述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进行判定。投射测量是一种间接的态度测量方法。语义差异量表的基本方法是:给被试呈现成对的两极性的形容词,如好坏,让被试用这些形容词来评价态度对象,在每对形容词中间,从肯定的一级到否定的一级,一般分为七个等级,分别用 7,6,5,4,3,2,1 表示,记录被试在所有回答上的得分并累加。因此本题选 B。3.研究表明,人们对支持自己既有态度的材料,学习、记忆起来更容易,而对于与个人既有态度相违背的材料,学习、
13、记忆起来困难,而且获得的信息也容易歪曲。这一现象称为(分数:2.00)A.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B.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 C.态度的激励作用D.态度的向中度解析:解析:态度对人们内部信息加工过程会发生影响,题中所涉及的研究即证明了这种影响,称之为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4.以启动效应为基础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内隐联想测验 B.补笔法C.阈下条件法D.反应时法解析:解析: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 IAT)的方法学基础是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先前呈现的刺激对随后的出现刺激或与其相关的某种刺激进行加工时所产生的异化现象。在
14、 IAT 测验中,要求被试对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做出同一反应。当两个概念之间联系紧密或者相容时,被试对这两个概念做出同一反应的反应时就短,反之反应时就较长。完成两类任务的反应时差异称为 IAT 效应。其他选项的解释见多选题第 6 题。故本题选 A。5.斯腾伯格(RJSteinberg)认为,爱情的基本成分包括亲密、激情与承诺。在他看来,亲密与激情的组合构成(分数:2.00)A.喜欢B.迷恋C.浪漫的爱 D.友谊式的爱解析:解析:斯腾伯格认为有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喜欢只有亲密:迷恋只有激情;空洞的爱只有承诺;浪漫的爱亲密与激隋的组合;友谊式的爱情亲密与承诺的组合;昏庸的爱激情与承诺的组合;完美的爱
15、亲密、激情与承诺的组合。因此本题选 C。6.广场上一个演讲者与许多听众的沟通是(分数:2.00)A.小群体沟通B.公众沟通 C.组织沟通D.大众沟通解析:解析:小群体沟通是指以小群体为背景的沟通。公众沟通是指一个演讲者与许多听众的沟通。组织沟通是在社会组织内发生的沟通。这三种沟通情况都属于群体沟通。公众沟通和组织沟通是小群体沟通的广延形式。大众沟通即大众传播,即通过大众媒介实现的信息交流。因此本题选 B。7.在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THall)看来,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空间距离在 1 米时的人际距离类型是(分数:2.00)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 C.社交距离D.公共距离解析:解析:爱德华.霍
16、尔认为人际距离分为四类,每一种距离又有近范围和远范围之分。亲密距离的近范围就是身体的充分或直接接触,远范围为 015 一 045 米。个人距离的近范围是 045076 米,远范围为 076112 米。社交距离的近范围是 122213 米,远范围为 2136365 米。公共距离的近范围是 365762 米,远范围为 722 米以上。因此本题选 B。8.关于偏见和歧视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偏见是负面态度,歧视是负面行为 B.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态度C.偏见是负面行为,歧视是负面态度D.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行为解析:解析:偏见是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歧视
17、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偏见态度。因此本题选 A。9.内疚感往往会促使我们帮助别人,可以对此进行解释的理论是(分数:2.00)A.共情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心理学D.社会交换理论 解析:解析: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而个体要获得的回报包括外部回报和内部回报。降低内疚感就属于内部回报。因此本题选 D。10.对真正的利他主义最有可能进行解释的理论是(分数:2.00)A.共情理论 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心理学D.社会交换理论解析:解析:真正的利他主义即强调利他行为是不计回报的。关于共情的研究表明,共情会产生帮助行为,即使对方是敌对群体的成员;当人们
18、的共情被唤起后,即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帮助行为不会被人知道,他们也愿意提供帮助。即使仍有学者怀疑共情是否是真正利他主义的来源,但这一理论试图解释这种利他主义,解释力较强。因此本题选 A。11.对打砸豪华小汽车等仇富行为解释力最强的理论是(分数:2.00)A.侵犯的生物学理论B.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C.挫折一侵犯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解析:解析:挫折一侵犯理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遇到挫折后,可能会将他们遇到的挫折转嫁到富人身上,由此产生仇富行为。因此本题选 C。12.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做出侵犯行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运动时人们的唤醒水平较高 B.运动员多
19、数是 A 型人格C.比赛中运动员得以去个性化D.比赛时气温较高解析:解析:生理唤醒水平是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运动时人们的唤醒水平较高。因此,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在运动时会做出侵犯行为。运动员在比赛中是被关注的焦点,因此无法去个性化。选项 B 和 D 都无法证实。因此本题选 A。1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相信那些我们不信任的人所提供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之为(分数:2.00)A.态度接种B.近因效应C.过度理由效应D.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 解析:解析:低可信性传递者所造成的态度的改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的效应被称之为睡眠者效应。因此本题选 D。14.在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
20、lman)看来,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完全的态度改变是(分数:2.00)A.依从B.服从C.认同D.内化 解析:解析:凯尔曼提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实现的,分别是依从、认同和内化。依从是指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应或表面行为。认同是指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依赖关系,或者个人情感上存在与别人活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内化是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因此本题选 D。15.有时,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这
21、种现象是(分数:2.00)A.社会干扰B.社会惰化 C.从众D.去个性化解析:解析:社会干扰是指他人在场是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社会惰化是指人们一起工作时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因此本题选 B。16.一个群体经过讨论,原先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意见会变得更强,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会更相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群体极化 B.群体思维C.冒险转移D.去个性化解析:解析:所谓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增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群体思维指的是一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在凝聚力很高的群体中,如果有人的意见与大家不一致,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普通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