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1802       资源大小:6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 13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为了调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让他们以 5 点量表对每个节目评分,即非常喜爱评 5 分,比较喜爱评 4 分,一般评 3 分,比较不喜欢评 2 分,非常不喜欢评 1 分。这种测量态度的技术是(分数:2.00)A.瑟斯通量表B.李克特量表C.语义差异量表D.投射测验3.研究表明,人们对支持自己既有态度的材料,学习、记忆起来更容易,而对于与个人既有态度相违背的材料,学习、记忆起来困难,而且获得的信息也容易

    2、歪曲。这一现象称为(分数:2.00)A.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B.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C.态度的激励作用D.态度的向中度4.以启动效应为基础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内隐联想测验B.补笔法C.阈下条件法D.反应时法5.斯腾伯格(RJSteinberg)认为,爱情的基本成分包括亲密、激情与承诺。在他看来,亲密与激情的组合构成(分数:2.00)A.喜欢B.迷恋C.浪漫的爱D.友谊式的爱6.广场上一个演讲者与许多听众的沟通是(分数:2.00)A.小群体沟通B.公众沟通C.组织沟通D.大众沟通7.在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THall)看来,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空间距离在 1 米时的人

    3、际距离类型是(分数:2.00)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交距离D.公共距离8.关于偏见和歧视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偏见是负面态度,歧视是负面行为B.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态度C.偏见是负面行为,歧视是负面态度D.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行为9.内疚感往往会促使我们帮助别人,可以对此进行解释的理论是(分数:2.00)A.共情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心理学D.社会交换理论10.对真正的利他主义最有可能进行解释的理论是(分数:2.00)A.共情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心理学D.社会交换理论11.对打砸豪华小汽车等仇富行为解释力最强的理论是(分数:2.00)A.侵犯的生物学理论B.洛伦茨

    4、的习性学观点C.挫折一侵犯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12.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做出侵犯行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运动时人们的唤醒水平较高B.运动员多数是 A 型人格C.比赛中运动员得以去个性化D.比赛时气温较高1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相信那些我们不信任的人所提供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之为(分数:2.00)A.态度接种B.近因效应C.过度理由效应D.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14.在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lman)看来,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完全的态度改变是(分数:2.00)A.依从B.服从C.认同D.内化15.有时,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

    5、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社会干扰B.社会惰化C.从众D.去个性化16.一个群体经过讨论,原先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意见会变得更强,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会更相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群体极化B.群体思维C.冒险转移D.去个性化17.有时候人们在打牌等娱乐活动中引发冲突,不欢而散,这种情况下引起冲突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活动具有竞争的性质B.参与者之间存在知觉偏差C.参与者感受到不公D.参与者受到威胁二、多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8.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包括(分数:2.00)A.概化他人B.亲近他人C.重

    6、要他人D.社会他人19.凯利认为人们在归因时要检查的信息的维度包括(分数:2.00)A.刺激客体B.行为主体C.行为背景D.行为动机20.态度的构成要素包括(分数:2.00)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21.态度的维度包括(分数:2.00)A.指向B.强度C.向中度D.外显度22.内隐社会认知具有的特征包括(分数:2.00)A.社会性B.积淀性C.无意识性D.启动性23.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数:2.00)A.投射测验B.补笔法C.阈下条件法D.反应时法24.希金斯(ETHiggins)在自我导向理论中提出个体拥有要达到的标准,他们是(分数:2.00)A.理想自

    7、我B.可能自我C.动态自我D.应该自我25.人们在进行归因时涉及的维度通常包括(分数:2.00)A.内因与外因B.稳定性C.可控性D.一致性26.态度的实证测定的方法包括(分数:2.00)A.语义差异量表B.距离测量C.投射测验D.生理反应测量27.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维度包括(分数:2.00)A.情感上的亲疏B.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C.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D.地位上的尊卑28.属于偏见的认知根源的是(分数:2.00)A.社会化B.类别化C.归因偏差D.对独特的人的注意29.从众的动机包括(分数:2.00)A.行为参照B.偏离恐惧C.人际适应D.责任转移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30

    8、.简述自我概念的功能。(分数:2.00)_31.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分数:2.00)_32.简述解释助人行为的三种主要理论。(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33.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杨先生和李女士是一对夫妻。一天,杨先生打了李女士一拳头,结果,李女士的面容被毁,其婚姻也随之解体了。邻居和同事纷纷猜测:杨先生为什么打人?禀性暴躁?仅仅是一时冲动?为了专门毁掉他人面容?为了毁掉他人婚姻?双方厮打是为了自卫?人们无法确定事件的原因。材料 2:小张是刚刚到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见到每个同事都热情打招呼,单位的同事对他的印象比较好,可是他在一个同事的

    9、葬礼上讲笑话,这导致大家都认为他没有教养,结果试用期都没到他就被通知离岗。 材料 3:几个大学男生走进一家书店,其中多数人走到书架前,翻看图书;但小郭却停在漂亮的女店员那里,攀谈起来。大家都认为小郭并不是来买书的。 材料 4:全校组织捐款,某班的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捐款。结果,整个学校中该班同学捐款数额最多。可是,大家并不认为该班级的同学是最高尚的。 (1)阐述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2)根据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关于推断过程影响因素的看法对四个材料中的事件进行解释。(分数:2.00)_34.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大学生阅读赞同或反对卡斯特

    10、罗在古巴推行有关政策的文章。告诉被试,有的人是自愿选择赞同或反对立场的,有些则是按规定被分配去写赞同或反对文章的,也就是说文章并不代表本人的观点。最后要求被试评价这些作者对卡斯特罗的态度。结果发现,即使被试知道有些言论是作者被命令写的,但他们仍然认为凡是写“赞同”文章的人都比写“反对”文章的人更加支持卡斯特罗。 材料 2:某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作为学生本人来说,可能认为试题难度太大,或其他同学在考场中干扰了自己;而老师则认为是因为学生不努力,知识掌握不牢固;家长可能认为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等。 材料 3: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输球时,一般会认为要么是裁判不公平,要么是场地不适应,不会认为是

    11、自己的技术不好;赢球时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拼搏所应得到的,绝对不是裁判的有意偏袒。试从归因偏差的视角解释上述三个材料。(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 13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为了调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让他们以 5 点量表对每个节目评分,即非常喜爱评 5 分,比较喜爱评 4 分,一般评 3 分,比较不喜欢评 2 分,非常不喜欢评 1 分。这种测量态度的技术是(分数:2.00)A.瑟斯通量表B.李克特量表 C.语义差异量表D.投射测

    12、验解析:解析:瑟斯通量表是通过专家评定的手段给测验项目赋值,被试有是和否两种反应,如果回答“是”就获得相应的分数,如果回答“否”就不得分。李克特量表则是让被试对测验项目中的描述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进行判定。投射测量是一种间接的态度测量方法。语义差异量表的基本方法是:给被试呈现成对的两极性的形容词,如好坏,让被试用这些形容词来评价态度对象,在每对形容词中间,从肯定的一级到否定的一级,一般分为七个等级,分别用 7,6,5,4,3,2,1 表示,记录被试在所有回答上的得分并累加。因此本题选 B。3.研究表明,人们对支持自己既有态度的材料,学习、记忆起来更容易,而对于与个人既有态度相违背的材料,学习、

    13、记忆起来困难,而且获得的信息也容易歪曲。这一现象称为(分数:2.00)A.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B.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 C.态度的激励作用D.态度的向中度解析:解析:态度对人们内部信息加工过程会发生影响,题中所涉及的研究即证明了这种影响,称之为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4.以启动效应为基础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内隐联想测验 B.补笔法C.阈下条件法D.反应时法解析:解析: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 IAT)的方法学基础是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先前呈现的刺激对随后的出现刺激或与其相关的某种刺激进行加工时所产生的异化现象。在

    14、 IAT 测验中,要求被试对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做出同一反应。当两个概念之间联系紧密或者相容时,被试对这两个概念做出同一反应的反应时就短,反之反应时就较长。完成两类任务的反应时差异称为 IAT 效应。其他选项的解释见多选题第 6 题。故本题选 A。5.斯腾伯格(RJSteinberg)认为,爱情的基本成分包括亲密、激情与承诺。在他看来,亲密与激情的组合构成(分数:2.00)A.喜欢B.迷恋C.浪漫的爱 D.友谊式的爱解析:解析:斯腾伯格认为有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喜欢只有亲密:迷恋只有激情;空洞的爱只有承诺;浪漫的爱亲密与激隋的组合;友谊式的爱情亲密与承诺的组合;昏庸的爱激情与承诺的组合;完美的爱

    15、亲密、激情与承诺的组合。因此本题选 C。6.广场上一个演讲者与许多听众的沟通是(分数:2.00)A.小群体沟通B.公众沟通 C.组织沟通D.大众沟通解析:解析:小群体沟通是指以小群体为背景的沟通。公众沟通是指一个演讲者与许多听众的沟通。组织沟通是在社会组织内发生的沟通。这三种沟通情况都属于群体沟通。公众沟通和组织沟通是小群体沟通的广延形式。大众沟通即大众传播,即通过大众媒介实现的信息交流。因此本题选 B。7.在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THall)看来,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空间距离在 1 米时的人际距离类型是(分数:2.00)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 C.社交距离D.公共距离解析:解析:爱德华.霍

    16、尔认为人际距离分为四类,每一种距离又有近范围和远范围之分。亲密距离的近范围就是身体的充分或直接接触,远范围为 015 一 045 米。个人距离的近范围是 045076 米,远范围为 076112 米。社交距离的近范围是 122213 米,远范围为 2136365 米。公共距离的近范围是 365762 米,远范围为 722 米以上。因此本题选 B。8.关于偏见和歧视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偏见是负面态度,歧视是负面行为 B.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态度C.偏见是负面行为,歧视是负面态度D.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行为解析:解析:偏见是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歧视

    17、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偏见态度。因此本题选 A。9.内疚感往往会促使我们帮助别人,可以对此进行解释的理论是(分数:2.00)A.共情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心理学D.社会交换理论 解析:解析: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而个体要获得的回报包括外部回报和内部回报。降低内疚感就属于内部回报。因此本题选 D。10.对真正的利他主义最有可能进行解释的理论是(分数:2.00)A.共情理论 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心理学D.社会交换理论解析:解析:真正的利他主义即强调利他行为是不计回报的。关于共情的研究表明,共情会产生帮助行为,即使对方是敌对群体的成员;当人们

    18、的共情被唤起后,即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帮助行为不会被人知道,他们也愿意提供帮助。即使仍有学者怀疑共情是否是真正利他主义的来源,但这一理论试图解释这种利他主义,解释力较强。因此本题选 A。11.对打砸豪华小汽车等仇富行为解释力最强的理论是(分数:2.00)A.侵犯的生物学理论B.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C.挫折一侵犯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解析:解析:挫折一侵犯理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遇到挫折后,可能会将他们遇到的挫折转嫁到富人身上,由此产生仇富行为。因此本题选 C。12.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做出侵犯行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运动时人们的唤醒水平较高 B.运动员多

    19、数是 A 型人格C.比赛中运动员得以去个性化D.比赛时气温较高解析:解析:生理唤醒水平是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运动时人们的唤醒水平较高。因此,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在运动时会做出侵犯行为。运动员在比赛中是被关注的焦点,因此无法去个性化。选项 B 和 D 都无法证实。因此本题选 A。1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相信那些我们不信任的人所提供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之为(分数:2.00)A.态度接种B.近因效应C.过度理由效应D.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 解析:解析:低可信性传递者所造成的态度的改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的效应被称之为睡眠者效应。因此本题选 D。14.在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

    20、lman)看来,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完全的态度改变是(分数:2.00)A.依从B.服从C.认同D.内化 解析:解析:凯尔曼提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实现的,分别是依从、认同和内化。依从是指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应或表面行为。认同是指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依赖关系,或者个人情感上存在与别人活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内化是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因此本题选 D。15.有时,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这

    21、种现象是(分数:2.00)A.社会干扰B.社会惰化 C.从众D.去个性化解析:解析:社会干扰是指他人在场是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社会惰化是指人们一起工作时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因此本题选 B。16.一个群体经过讨论,原先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意见会变得更强,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会更相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群体极化 B.群体思维C.冒险转移D.去个性化解析:解析:所谓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增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群体思维指的是一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在凝聚力很高的群体中,如果有人的意见与大家不一致,那

    22、么他很可能最终放弃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顺从群体的意见,这种现象就是群体思维。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被称为冒险转移。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中自身同一,陛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A。17.有时候人们在打牌等娱乐活动中引发冲突,不欢而散,这种情况下引起冲突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活动具有竞争的性质 B.参与者之间存在知觉偏差C.参与者感受到不公D.参与者受到威胁解析:解析:竞争的活动容易引起冲突,而打牌等娱乐活动具有竞争的性质,因此人们在打牌等娱乐活动中会引起冲突。因此本题选 A。二、多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8.米德认为

    23、影响自我的他人包括(分数:2.00)A.概化他人 B.亲近他人C.重要他人 D.社会他人解析:解析: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有两类,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另一类是重要他人(thesignificant others)。概化他人即社会文化整体。重要他人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如父母、老师和导师等。因此本题选 AC。19.凯利认为人们在归因时要检查的信息的维度包括(分数:2.00)A.刺激客体 B.行为主体 C.行为背景 D.行为动机解析:解析:凯利认为,人们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三个维度分别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个人)和背景(

    24、情境或条件),这三个维度组成了一个协变的立体构架。因此凯利的理论被称为三维理论。因此本题选 ABC。20.态度的构成要素包括(分数:2.00)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 解析:解析:作为一种具有认知基础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兼具认知、情感和行动三种成分,并且这三种成分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本题选 ABD。21.态度的维度包括(分数:2.00)A.指向 B.强度 C.向中度 D.外显度 解析:解析:态度的维度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指向。指向即态度的方向,是指人们对于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2)强度。强度是指一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3)深度。深度是指

    25、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它的操作指标,通常是一种态度得不到支持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强度。(4)向中度。也称向中性,是指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高向中度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态度的认知、情感与行动等诸方面因素密切关联、相互支持,各因素会同时发挥作用,促使人作出与态度一致的行为。因而,高向中度的态度与行为会有较高的一致性。(5)外显度。也称明显度,是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外显度可以表现在行为的方向上,也可以是行为方式的表现。因此本题选 ABCD。22.内隐社会认知具有的特征包括(分数:2.00)A.社会性 B.积淀性 C.无意识性

    26、D.启动性 解析:解析: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的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不需努力的、无意识的操作过程。它具有的特征包括:(1)社会性。它是对人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对象的认知,这一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2)积淀性。作为一种社会认知结构,它是已有的社会历史事件和生活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3)无意识性。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操作过程。(4)启动性。个体的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果,会对新的对象的认知加工产生影响。因此本题选 ABC

    27、D。23.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数:2.00)A.投射测验 B.补笔法 C.阈下条件法 D.反应时法 解析:解析: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所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技术和方法,具体包括:(1)投射测验法,如让被试根据一幅抽象的图片、照片或抽象的刺激讲故事或进行联想式描述,可以获得被试本人不自觉的许多内隐心理内容。(2)补笔法,即在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主试给被试提供单词的缺笔词,要求被试把心中想到的单词填写出来。(3)阈下条件法,主试给被试迅速呈现一组富有感情色彩(愉快不愉快)的刺激物,然后呈现中性刺激物,测查其是否对原来的中性刺激做出了情感性判断。(4)反应时法,根据被试完成判断任务的反应时差异,来

    28、考察其内隐社会认知效应。因此本题选 ABCD。24.希金斯(ETHiggins)在自我导向理论中提出个体拥有要达到的标准,他们是(分数:2.00)A.理想自我 B.可能自我C.动态自我D.应该自我 解析:解析:希金斯认为个体拥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体想成为的人,它激励个体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能自我是个体应该成为的人,它引导个人尽职、尽责、尽义务。可能自我和动态自我是马科斯(HMarkus)提出的概念。因此本题选 AD。25.人们在进行归因时涉及的维度通常包括(分数:2.00)A.内因与外因 B.稳定性 C.可控性 D.一致性解析:解析:人们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这

    29、些原因进行归类的依据即归因维度或个体行为的原因结构,主要包括内外部、稳定性和可控性。凯利的三维理论提出的一致性并非是指“原因”类型,而是指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反应是否一致。因此本题选 ABC。26.态度的实证测定的方法包括(分数:2.00)A.语义差异量表B.距离测量 C.投射测验D.生理反应测量 解析:解析:态度的实证测定包括距离测量和生理反应测量两种方法。距离测量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接近程度和融合程度来研究人们的态度。生理反应测量是一种在实验室里运用仪器测量人对某些事物的生理反应,从而探究其内隐态度的方法。因此本题选 BD。27.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维度包括(分数:2.00)A.情感上的亲疏

    30、 B.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C.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D.地位上的尊卑 解析:解析:研究发现,情感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因人而异还是一视同仁)、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是人际关系中比较次要的维度。因此本题选 AD。28.属于偏见的认知根源的是(分数:2.00)A.社会化B.类别化 C.归因偏差 D.对独特的人的注意 解析:解析:社会化是偏见产生的社会根源。人类认识世界时的类别化倾向、归因偏差以及对显著性事物易产生注意等因素都是偏见产生的认知根源。因此本题选 BCD。29.从众的动机包括(分数:2.00)A.行为参照 B.偏离恐惧 C.人际适应 D.责任转

    31、移解析:解析:从众的动机包括行为参照、偏离恐惧和人际适应。行为参照是指人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时以他人的行为作为参照。偏离恐惧是指和大家一样会避免压力和制裁。人际适应是指和他人做同样的事情会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责任转移是服从的原因。因此本题选 ABC。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30.简述自我概念的功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1)自我一致性维持 一致性维持功能是指自我概念使人保持内在一致性,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人们的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并且自相一致的。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 (2

    32、)经验解释 解释功能是指自我概念具有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一定经验对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取决于个人在怎样的自我概念背景上做出评价。同样的经验对不同自我概念背景的人,会具有不同的意义。 (3)期望定向 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是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和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自我概念。)解析:解析:伯恩斯(RBurns,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能。一致性维持功能是指自我概念使人保持内在一致性,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

    33、一致性的方式行动。个人怎样理解自己,是保持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人按照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消极的自我概念引导人放松自我约束。31.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凯利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会像科学家一样在所有信息中去寻求规律,即寻求决定一种效应是否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2)凯利认为,人们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三个维度分别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个人),背景(情境或条件)。这三个维度组成了一个协变的立体构架。因此,凯利的理论也被称为三维理论。 (3)凯利的三维理论,将外界信息分成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 区别性,又称为

    34、特异性,即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只对这一刺激客体作这样的反应呢,还是对所有此类客体都作同样的反应。 一致性,又称为共同性,即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是否作相同反应。 一贯性,即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所作的反应是否一致。)解析:解析:凯利提出的归因理论,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分析模式,对人们的归因过程的分析和解释比较细致、合理。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理论过分强调归因逻辑性,是理想化的模式,因而脱离了一般人归因活动的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期望,进行经济、迅速的归因。32.简述解释助人行为的三种主要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人

    35、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也就是说,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助人行为是为了获得回报,避免惩罚。 (2)社会规范理论 社会规范理论认为社会规范规定了人们的助人行为。社会中存在互惠规范和社会责任规范这两种最为普遍的规范。互惠规范是社会期望每个人去帮助对自己有善意的人。社会责任规范是指社会期待人们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3)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使基因存活下来。我们的基因驱使我们采用某些能使其存活机会最大的方式。该理论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更愿意帮助与我们有亲缘关系的人,特别是为什么父母甘愿为孩子做奉献。)解析:解析:本题考

    36、查考生对三种解释助人行为的理论的掌握情况。下表是对三种理论的比较: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33.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杨先生和李女士是一对夫妻。一天,杨先生打了李女士一拳头,结果,李女士的面容被毁,其婚姻也随之解体了。邻居和同事纷纷猜测:杨先生为什么打人?禀性暴躁?仅仅是一时冲动?为了专门毁掉他人面容?为了毁掉他人婚姻?双方厮打是为了自卫?人们无法确定事件的原因。材料 2:小张是刚刚到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见到每个同事都热情打招呼,单位的同事对他的印象比较好,可是他在一个同事的葬礼上讲笑话,这导致大家都认为他没有教养,结果试用期都没到他就被通知离岗。 材料 3

    37、:几个大学男生走进一家书店,其中多数人走到书架前,翻看图书;但小郭却停在漂亮的女店员那里,攀谈起来。大家都认为小郭并不是来买书的。 材料 4:全校组织捐款,某班的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捐款。结果,整个学校中该班同学捐款数额最多。可是,大家并不认为该班级的同学是最高尚的。 (1)阐述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2)根据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关于推断过程影响因素的看法对四个材料中的事件进行解释。(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的观点 所谓相应推断,就是指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内在动机和人格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琼斯、戴维斯等

    38、认为,行为和引起行为的意图总是与人的某种重要的稳定特点(倾向性)相对应。一般都假定,对他人倾向性的归因,使我们能够理解和预测他人的行为。 在做相应推断的时候,我们要先了解个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目的,再进行由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 相应推断的过程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行为结果的严重性,如果行为结果严重,对其原因的推断就比较困难。 第二,社会赞许性,某种行为越被社会所赞许,越难对其原因进行推断。因为,人们认为合平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的行为很难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特质。相反,社会赞许性小的行为、越轨行为则能对人做出本质归因。 第三,非共同性效应,非共同性亦即独特性,它是推断个性本质的重

    39、要因素。非共同性因素越少,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第四,选择自由性,如果某种行为是该人自由选择的,则此行为与其内部品质相对应,否则就难以作出判断。 (2)对材料的解释 我们可以从行为结果的严重性这一因素对材料 1 进行解释。材料 1 中人们之所以无法确定杨先生打妻子的原因,是因为他打人的后果较为严重,对其原因的推断就较为困难。 我们可以从行为社会赞许性这一因素对材料 2 进行解释。打招呼这一行为合平社会规范,由此很难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特质,而在葬礼上讲笑话则算得上越轨行为了,因此,同事们认为这位新同事品质有问题。 我们可以从非共同性效应这一因素对材料 3 进行解释。小郭的行为和大家不一致,所以

    40、大家据此对他来书店的原因进行推断。 我们可以从选择自由性这一因素对材料 4 进行解释。因为同学们的行为不是自由做出的,因此,大家并不认为该班同学并比别的班的同学更有奉献精神。)解析:解析: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不难理解,就是认为内在动机和人格是外显行为的原因,因此可用外显行为反过来推断个体的内在动机和人格。34.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大学生阅读赞同或反对卡斯特罗在古巴推行有关政策的文章。告诉被试,有的人是自愿选择赞同或反对立场的,有些则是按规定被分配去写赞同或反对文章的,也就是说文章并不代表本人的观点。最后要求被试评价这些作者对卡斯特罗的态度。结果发现,即

    41、使被试知道有些言论是作者被命令写的,但他们仍然认为凡是写“赞同”文章的人都比写“反对”文章的人更加支持卡斯特罗。 材料 2:某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作为学生本人来说,可能认为试题难度太大,或其他同学在考场中干扰了自己;而老师则认为是因为学生不努力,知识掌握不牢固;家长可能认为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等。 材料 3: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输球时,一般会认为要么是裁判不公平,要么是场地不适应,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技术不好;赢球时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拼搏所应得到的,绝对不是裁判的有意偏袒。试从归因偏差的视角解释上述三个材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材料 1 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 材料

    42、 1 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是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又称为主要归因错误,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景的作用。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这条规律比较适合西方,强调集体主义的亚洲国家的人多使用情境归因。 (2)材料 2 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 材料 2 中不同的主体归因不同,这符合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是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虽然,双方认知到的是同一个行为,但是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 (3)材料 3 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 材料 3 中提到,不管是赢球还是输球,运动员提到的原因总是对自己有利。这个归因偏差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归因偏差类型的掌握情况。三种归因偏差有一定的联系,基本归因偏差仅仅考察了观察者的归因特点,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则加入了对自身归因特点的分析。基本归因偏差和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特别是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中蕴含了自我服务偏差的思想。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