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7及答案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7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30.00)1.前人称杜甫为“诗史”,又谓其“备于众体”,试结合作品说明之。 (分数:3.00)_2.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 (分数:3.00)_3.简述韩愈的古文理论。 (分数:3.00)_4.简述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分数:3.00)_5.说明唐代古文运动的文学史意义。 (分数:3.00)_6.简述唐传奇的三个分期以及各时期的作家、作品。 (分数:3.00)_7.唐代传奇兴起的原因。 (分数:3.00)_8.指出李商隐安定城楼中的典故: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贾生年
2、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分数:3.00)_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谁的诗句?取自何诗?说明其中的典故及含义。 (分数:3.00)_10.诗分唐宋,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分数:3.00)_二、论述题(总题数:15,分数:45.00)11.谈谈建安诗风对唐代诗人的影响。 (分数:3.00)_1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分数:3.00)_13.李白行路难的艺术特色、题目的含义和诗中的典故。 (分数:3.00)_14.试述白居易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分数:3.00)_15.结合诗歌艺术的发展和社会风尚,谈一下盛唐山
3、水诗对齐梁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 (分数:3.00)_16.谈谈王维与孟浩然诗歌艺术的异同。 (分数:3.00)_17.阐述杜甫在诗歌史中的意义。 (分数:3.00)_18.杜甫律诗成就。 (分数:3.00)_19.“安史之乱”后唐代诗歌有哪些变化? (分数:3.00)_20.杨慎曾说:“唐人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主理去三百篇却远”。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00)_21.如何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分数:3.00)_22.试述唐传奇对元明清小说戏曲的作用。 (分数:3.00)_23.结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有关论述,谈谈唐传奇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分数:3.00)_24.你最喜欢唐诗、
4、宋词中哪些作家作品?阐述理由。 (分数:3.00)_25.结合作品,谈谈李杜诗风的异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分数:3.00)_三、诗歌分析(总题数:4,分数:25.00)26.分析杜甫的登高。 (分数:6.00)_27.赏析韩愈送董邵南序。 (分数:6.00)_28.作品评析:张籍节妇吟。 (分数:6.00)_29.分析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恰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分数:7.00)_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7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30.00)1.
5、前人称杜甫为“诗史”,又谓其“备于众体”,试结合作品说明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员而沿途征兵,杜甫有“三吏”、“三别”。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到的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从杜诗可见“安史之乱”后蜀中的混乱情形。而忆昔则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是常被史学家用
6、来说明开元盛世社会风貌的一首诗。写时事,不始于杜甫,但是到了杜甫,才从如此广阔的视野并如此频繁地写时事。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还在于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史称玄宗后期沉湎声色,记载了不少事实,而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这沉湎声色的情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杜甫的诗大部分涉及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有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可是无处不浸透着诗人
7、的真情实感。例如杜甫中年时期的两篇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内容丰富,作者的心情波澜起伏,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产生强烈的感应。 (2)杜甫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鸿篇巨制,像我们熟悉的自京赴奉先县
8、咏怀五百字、北征以及“三吏”、“三别”和兵车行等。 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贡献特别卓著。杜甫以前的七律大都是歌功颂德或者是应酬之作。杜甫不仅用七律来描绘自然的风景,或者用来赠答酬唱,而且用七律这种形式表现政治内容,感叹时事,批评政治,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艺术上,杜甫以前的七律是一味的秀丽、典雅,杜甫则创造出沉雄悲壮、慷慨激昂的风格,把七律的创作推向了高潮,像登高即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完美的韵律被奉为“古今七律第一”。2.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白居易的新乐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讽喻诗是其前期“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也是
9、其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这些作品多取材于现实,反映了民生疾苦,讽刺和批判了现实政治中的各种弊政。如观刈麦、轻肥、买花、杜陵叟、卖炭翁等。这些诗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人物事件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主题明确而集中,多一篇咏一事,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善于运用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及对比的手法,以加强情感、深化主题。这类诗歌大多是直叙其事,体现了平实率真、通俗质朴的诗风。 (2)感伤诗。此类诗是感于一时一事而作,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品,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长恨歌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前半部分以写实的手法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后半部分以虚构的手法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
10、的刻骨思念。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悲惨命运,并抒发了自己被贬的苦闷和悲愤。两诗都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以叙事为线索并穿插着抒情。两诗情节曲折,叙事详尽,描写细腻,语言精美流利,音韵和谐,婉转动人,善于渲染气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3)闲适诗和杂律诗。二类诗数量最多,或是抒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或是写景抒情,或是赠答唱和之作。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逊于前两类,但其中也有些写景抒情的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艺术价值较高。 总体上说,白居易的乐府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贴近现实,体现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在艺术上体现了通俗晓畅、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3.简述韩愈的古文理论。 (分数:3.00
11、)_正确答案:()解析: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古文运动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韩愈在革新文风的同时,也致力于诗歌的革新,在继承李、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自成一家,并开辟了以奇崛险怪为特色的新诗派。他的主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韩愈以仁义道德为其道德内涵(原道),而以文为明道的手段。他之所以倡导古文,目的是尊崇古道,但是他重道却不轻文。此外,他还把明道与事功相结合,力图振
12、兴儒道,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韩愈继承阐发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不平则鸣”说,他认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送孟东也序)他的“不平则鸣”说突破了传统的“文以明道”的功利主义藩篱,更强调文学抒情言志的功能。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 (3)学古创新。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词必己出”,反因袭,贵独创;同时还要求文章“文从字顺各识职”,不同于佶屈聱牙的殷盘周诰,而
13、运用平易流畅、长短自如、宜于表达感情的口语化语言。 (4)提高学养。强调要创作出内容充实的作品,必须要提高作者的学养。他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主张从道德和学术两方面,提高作者的修养。这样,创作才能“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答李翊书)。4.简述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气势见长。 大历、贞元以来,诗人局限于抒写个人狭小的伤感与惆怅,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也多染上了这种情感色彩;他们观察细致、体验入微,但想象力不足,气势单薄,而韩愈的诗则以宏大的气魄、丰富的想象,改变了诗坛上的这种纤巧卑弱现象。 他的诗大都气势磅礴,如
14、南山诗扫描终南山的全貌,春夏秋冬,外势内景,连用五十一个“或”字,把终南山写得奇伟雄壮,气象万千。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中有四句写瀑布:“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把一处瀑布想象得如横空出世,颇有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味,而力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2)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过去人们认为可怖的(如“鬼”、“妖”、“阴风”、“毒螫”)、丑陋的(如腹疼肚泄、打呼噜、牙齿脱落)、惨淡的(如荒蛮、死亡、黑暗)事物和景象,在韩愈手里都成了诗的素材,甚至主要以这一类素材构造诗的
15、意境。如永贞行中“狐鸣枭噪”、“踢啖跳踉”、“火齐磊落”、“益虫群飞”、“雄虺毒螫”,送无本师归范阳中“众鬼囚大幽”、“鲸鹏相摩率”、“奸穷怪变得”这一类描写,以及“夬夬”、“訚訚”、“兀兀”、“喁喁”等叠字,都有些匪夷所思,光怪陆离,这无疑引起了诗歌的变革。 (3)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他常常把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跌宕跳跃、变化多端。像忽忽采用十一、六、十一、七、三、七、七的句式,开头就是一句“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完全是散文的句法,却又给人以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息似的震撼
16、。又如南山诗连用五十多个“或”和“若”,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雏”,在五言古诗中开创了赋体式的长篇排比句法,构成满目琳琅、多姿多彩的风景图。使诗的平稳和谐节奏与意脉发生了曲折变化,令人感到惊讶、陌生,也令人感到新奇而注目。5.说明唐代古文运动的文学史意义。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浞、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
17、,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骈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 “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倡古朴的文风,反对奢靡的文风,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答刘正夫书)、“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反因袭,贵独创;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6.简述唐传奇的三个分期以及各时期的作家、作
18、品。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唐传奇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1)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作品数量不多,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内容近于志怪,艺术上也不够成熟。 (2)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而且颇有名家名作涌现。如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内容题材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但大多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 (3)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时期。虽然作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古代 文学史 分类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