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3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3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36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36 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分数:2.00)A.战国时期B.西汉C.蜀汉建立以后D.南朝2.战国时期,首先变法的是( )。(分数:2.00)A.齐国B.鲁国C.魏国D.秦国3.( )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分数:2.00)A.楚悼王B.楚庄王C.楚肃王D.楚襄王4.春秋时期,楚相( )主持修建的“芍陂”是当时最著名的水库。(分数:2.00)A.王景B.马融C.孙叔敖D.子驷5.我国最早的人工大运河邗沟是由( )修建的。(分数:2.0
2、0)A.齐国B.郑国C.吴国D.魏国6.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进展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7.( )提出了著名的民贵君轻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分数:2.00)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老子8.“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是对( )进行改革的评价。(分数:2.00)A.管仲B.李悝C.吴起D.商鞅9.韩昭侯时,任用( )为相进行改革。(分数:2.00)A.吴起B.申不害C.韩非D.李斯10.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 )。(分数:2
3、.00)A.邯郸B.大梁C.曲阜D.宛1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分数:2.00)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12.下列不属于五经的是( )。(分数:2.00)A.诗B.春秋C.礼D.公羊传13.( )思想在政治上消极,反对社会进步,主张“无为而治”。(分数:2.00)A.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分数:2.00)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15.下列( )的社会思想突出表现为“仁”。(分数:2.00)A.老子B.孔子C.庄子D.荀子1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4、商鞅( )。(分数:2.00)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二、B名词解释 21-28 小题(总题数:17,分数:34.00)管仲_18.叁其国、伍其鄙(分数:2.00)_19.葵丘之会(分数:2.00)_20.城濮之战(分数:2.00)_21.践土之盟(分数:2.00)_22.殽之战(分数:2.00)_23.楚庄王问鼎(分数:2.00)_24.弭兵之会(分数:2.00)_25.“隐民”、“私属徒”、“宾萌”(分数:2.00)_26.“公作”、“分地”(分数:2.00)_27.“相地而衰征”(分数:2.00)_28.初税亩(分数:2.00
5、)_老子_孔子_31.孙子兵法(分数:2.00)_32.战国七雄(分数:2.00)_33.“尽地力之教”(分数:2.00)_三、B史料分析题 29-30 小题(总题数:1,分数:2.00)34.下列此材料材料一: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厮,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材料二: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美金”、“恶金”指什么?材料二中的“宗庙之牺”和“畎亩之勤”指什么?(2)简要评述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35.怎样看待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分数
6、:2.00)_36.春秋时期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的?(分数:2.00)_37.试述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实质与意义。(分数:2.00)_38.商鞅变法述评。(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36 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分数:2.00)A.战国时期 B.西汉C.蜀汉建立以后D.南朝解析:2.战国时期,首先变法的是( )。(分数:2.00)A.齐国B.鲁国C.魏国 D.秦国解析:3.( )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分数:2.00)A.楚悼王 B.楚庄王C.
7、楚肃王D.楚襄王解析:4.春秋时期,楚相( )主持修建的“芍陂”是当时最著名的水库。(分数:2.00)A.王景B.马融C.孙叔敖 D.子驷解析:5.我国最早的人工大运河邗沟是由( )修建的。(分数:2.00)A.齐国B.郑国C.吴国 D.魏国解析:6.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解析:7.( )提出了著名的民贵君轻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分数:2.00)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D.老子解析:8.“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是对( )进行
8、改革的评价。(分数:2.00)A.管仲 B.李悝C.吴起D.商鞅解析:9.韩昭侯时,任用( )为相进行改革。(分数:2.00)A.吴起B.申不害 C.韩非D.李斯解析:10.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 )。(分数:2.00)A.邯郸 B.大梁C.曲阜D.宛解析:1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分数:2.00)A.老子B.孔子C.墨子 D.孟子解析:12.下列不属于五经的是( )。(分数:2.00)A.诗B.春秋C.礼D.公羊传 解析:13.( )思想在政治上消极,反对社会进步,主张“无为而治”。(分数:2.00)A.儒家B.
9、法家C.道家 D.名家解析: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分数:2.00)A.春秋B.战国 C.秦朝D.汉朝解析:15.下列( )的社会思想突出表现为“仁”。(分数:2.00)A.老子B.孔子 C.庄子D.荀子解析:1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 )。(分数:2.00)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解析:二、B名词解释 21-28 小题(总题数:17,分数:34.00)管仲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管仲,名夷吾,字仲,安徽颖上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襄公乱政时,管仲辅佐公子纠,纠
10、失败后,管仲经挚交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管仲对齐国的内政、经济、军事进行了全面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著有管子一书,共 24 卷,86 篇,今存 76 篇,其中轻重等篇,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解析:18.叁其国、伍其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叁其国”,即将国都地区划分为 21 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不服兵役;士农之乡十五,服兵役,由桓公、高子、国子各管五个乡。“伍其鄙”,即在鄙野地区设立五大属区,由五大夫各属一区。五大夫在每年的正月向桓公汇报属内治绩,推举属内贤能。严格实行士
11、、农、工、商分区定居制,使他们各有所务,以利老少传习,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叁其国而伍其鄙”是管仲在政治体制上进行的一项改革。)解析:19.葵丘之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参加盟会者有鲁、宋、郑、卫等国的代表,周天子也派人前往。这次盟会规定,凡同盟之国,互不侵伐,必须共同对付外敌。葵丘之会标志着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解析:20.城濮之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公元前 633 年,楚围宋,宋向晋告急。晋国在宋、齐、秦等国的声援下,于公元前 632 年,出兵车七百乘,与楚大战于城濮(今河南范县)。
12、晋文公采取诱敌深入、袭击敌军薄弱部分、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城濮之战,是关系中原全局的战争,使中原小国摆脱了楚的控制,归附了晋国。)解析:21.践土之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和齐、鲁、宋、卫等七国盟于践土(今河南原阳县境),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晋文公还得到周襄王的策命,史称“践土之盟“。“践土之盟”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解析:22.殽之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晋称霸之时,秦也积极向东扩展自己的势力。公元前 627 年,秦穆公乘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但在回军至觳(河
13、南渑池、洛宁一带)时,遭到晋伏兵的狙击,秦师全军覆灭,三帅都被晋俘获,史称“殽之战”。)解析:23.楚庄王问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楚庄王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任用孙叔敖为令尹,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国势逐渐强大。公元前 606 年,楚庄王伐陆浑(河南嵩县北)之戎,观兵于周郊,并派人去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解析:24.弭兵之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春秋中期,晋、楚争霸,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晋、楚两国本身也疲于征战,于是在两大霸国之间出现了“弭兵”的活动。“弭兵”之会总共有两次,公元前 579 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
14、,订立了停止武力、互帮互助的盟约。但是盟约订立后三年,晋楚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双方都想停止战争,而一些小国也疲于奔命,希望和平,一时间“弭兵”成为大势所趋。由宋大夫向戌倡议,公元前 546 年,晋、楚、齐、秦、鲁、宋、郑、卫、曹、许、陈、蔡、滕、邾等14 国诸侯会于宋。会议规定,除齐、秦两大国和滕、邾等属国外,原来从属于晋、楚的国家要互朝晋、楚,对两国尽同样的义务。“弭兵之会”以牺牲中小国利益的办法确立了晋、楚两国的霸权地位,但也赢得了比较安定的和平环境,客观上为生产的发展和新兴势力的夺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25.“隐民”、“私属徒”、“宾萌”(分数:2.00)_正确答案
15、:(正确答案: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滋长,受地主剥削的农奴大量出现。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有“隐民”、“私属徒”、“宾萌”之类的称呼。“宾萌”系指外来的依附农民,与后来的隶农相类似;“隐民“和“私属徒”是隐匿托庇于贵族豪宗之家的隐庇户,即依附农民。这些依附户虽不自由,但身份不同于奴隶。他们是隐存在奴隶社会内部的封建依附关系,他们虽还受到超经济的剥削,但有权支配部分收获物,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解析:26.“公作”、“分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吕氏春秋.审分览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其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中国 古代史 模拟 3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