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市A卷中考真题历史.docx
《2015年重庆市A卷中考真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重庆市A卷中考真题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5 年重庆市 A 卷中考真题历史 (开卷 本卷共五个大题,满分 50 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 90 分钟)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15 分。在 备选 答案中只有 一 项是符合 题目 要求的,请按答 题 卡的要求 作 答。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解析:三幅图片分别指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子、陶盆、纺轮。故答案选 D。 答案: D 2.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朝时人们把
2、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 青铜器上 B.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C.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相关知识。四个选项中, B 选项明显错误,因为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 始的,当时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而秦朝统一使用小篆。故答案选 B。 答案: B 3.列 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 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中的内容推测,图中的“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孔子,因为孔子是我国历
3、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著有诗经尚书春秋等书。故答案选 A。 答案: A 4.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部分工程 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 C.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 D.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在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中国古代部分工程和建筑成就。四个选项中, A 项错误,李冰是战国时期设计和主持建造都江堰的蜀郡太守; B 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正确; C 项错误,因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而秦长城
4、才是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D 项错误,因为故宫早在明成袓时期就已经开始修建了。故答案选 B。 答案: B 5.重庆是古代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其中下图所示战国时期巴国编钟在 1972 年出土于( ) A.涪陵 B.云阳 C.巫山 D.忠县 解析:图片中的战国编钟是 1972 年出土于重庆涪陵,对研究战国时期涪陵文化具有重大的史学价值。故答案选 A。 答案: A 6.巴蜀大地曾出现了许多被人们称颂的历史人物。其中,人们作歌“晨风习习吹动,春雨滋润禾苗;太守注重农业,百姓丰足富饶”赞扬的是( ) A.蔓子 B.张仪 C.文翁 D.吴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乡土历史知识。巴蜀
5、大地曾出现了许多被人们称颂的历史人物。其中,人们作歌“晨风习习吹动,春雨滋润禾苗;太守注重农业,百姓丰足富饶”赞扬的是吴资。吴资是东汉末年吕布的部下,时任济阴太守,在任期间重视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故答案选 D。 答案: D 7.鸦片流入中国,从 1842年的 33000箱上升到 1848年的 46000 箱仅 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 1 两银子在 18 世纪时兑换 1000 文铜钱,而在 1845 年,则超过了2000 文。这表明( ) 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 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破产 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
6、加重 A. B. C. D. 解析:材料说明了鸦片战争后, 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同时又说明了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和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 答案: C 8.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其中,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因此答案为 D。 答案: D 9.1919 年 6 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
7、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 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讲述了受学生罢课的爱国行为影响,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正在酝酿,五四运动的目的也由争取青岛主权变为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北京学生、罢免卖国贼。这说明了五四运动已经扩展到上海,学生是运动的先锋,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但此时工人还未举行罢工。故答案选 B。 答案: B 10.下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该图所
8、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 C.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片反映的是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史实,井冈山会师后,两支革命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1.雨果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每年 6 月 5 日 ,重庆防空警报长鸣,它唤起了人们对苦难历史 “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的记忆与思考。这一惨案发生于( ) A.1938 年 B.1939 年 C.1940 年 D.1941 年 解析:为
9、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1941 年 6 月 5 日,日本飞机轰炸重庆,大批重庆市民躲入大隧道,造成许多市民窒息而死,为纪念此次惨案,每年 6 月 5 日,重庆防空警报长鸣。故答案选 D。 答案: D 12.提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遵义会议的召开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联系的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能力。四个选项中, A 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因此这两者之间是
10、直接因果关系; B 项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因此这两者之间是直接因果关系; C 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发生于抗战即将胜利时,因此这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D 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这两者是直接因果关系。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3.下列图 片所示人物中,对近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的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近代音乐。四幅图片所示的人物中, A 是牛顿,他是近代杰出物理学家; B 是贝多芬,他是
11、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近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 是达尔文,他是近代杰出生物学家; D 是爱因斯坦,他是近代杰出的物理学家。故答案选 B。 答案: B 14. 1933 年 5 月,美国颁布法令,一是缩小现有耕地面积,控制生产过剩;二是由政府补贴来维持农产品的价格。使农民的收入恢复到 1909 至 1914 年繁荣年代的水平。其目的是( ) A.复兴农业经济 B.恢复银行信用 C.增加就业机会 D.增加政府收入 解析:题文材料中美国对农业采取的做法,其目的是抑制农产品价格下跌,增加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达到复兴农业经济的作用。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5
12、.感天动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苏军攻克柏林 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四个重大事件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 署于 1942 年 1 月 1 日;苏军攻克柏林发生于 1945 年 4 月 30 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发生于 1944年 6 月 6 日;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发生于 1945 年 2月。因此正确的顺序是。故答案选 C。 答案: C 二、判断题:本 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13、 分,共 5 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巴黎和会确立了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调整了美日英三个战胜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样,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 30 年代以来一系列地区性局部战争逐步扩大演变而成的。这是区别它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从 1931 年到 1939 年的局部战争,中间经过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 略我国东北德国吞并奥地利、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等。在此期间,英法等西方国家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无 疑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战争的全面爆发。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
14、处于孤立少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德意日等国的侵略行动未得到有效阻止,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最终走向崩溃,世界大战爆发。 摘编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现代历史专题 30 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 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 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 C”。 16.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的都是一战后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 解析:从材 料第一段可以看出巴黎和会调整的是一战后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但是华盛顿会议调整了美日英三个战胜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故本题观点错误,答案是 B。 答案: B 17
15、.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巴黎和会上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材料并没有提及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巴黎和会上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只提及巴黎和会确立了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凡尔赛体系。故本题违背材料意思,答案是 C。 答案: C 18.德国和日本都是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对当时世界和平构成巨大 威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材料介绍了一战后,德国欧洲发动侵略战争,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日本在亚洲步步侵略中国,实际上,它们分别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这说明了德国和日本都是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对当时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
16、。故本题观点正确,答案是 A。 答案: A 19.面对德日法西斯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行为,英法等西方国家一再妥协退让。 解析:材料有介绍英、法等西方大国为了自身利益,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弱小国家的行为,采取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靖政策,一再妥协 退让。故本题观点正确,答案是 A。 答案: A 20.未能有效防止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是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的历史教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材料中提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一个原因是英、法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发动局部战争,不加制止,但没有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此,而且第一次 世界大战不是因为局部战争引起的,它是直接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重庆市 中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