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3及答案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23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现代教育的特点。(分数:2.00)_2.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分数:2.00)_3.简述师说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分数:2.00)_4.简述人格发展规律的教育意义。(分数:2.00)_二、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5.必答题(分数:2.00)_6.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分数:2.00)_7.试论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分数:2.00)_8.请分析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分数:2.00)_9.试述罗杰斯自由学习观的主要内容
2、。(分数:2.00)_三、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12.00)10.科举制(分数:2.00)_乡学_12.实验教育学(分数:2.00)_13.教师专业性发展(分数:2.00)_14.元认知(分数:2.00)_15.功能固着(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23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现代教育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意义日益广大,教育的生产
3、性日益突出和加强。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普及化和公共性增强,教育工作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 (4)教育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教育的时空空前拓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制度的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 (5)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外部条件和广阔的国际环境。 (6)教育的终身化,使现代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为此,预备式教育已经转变为终身教育体系。)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教育的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内,由于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体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进入现代社会后,由于社会形态和生
4、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教育的性质和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内的教育性质及其特征,考生需要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加以理解和掌握。2.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 (1)豫、时、孙、摩。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而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2)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一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3)启发诱导。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启发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
6、矣。” (4)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5)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里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则把教学相长进一步引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无论作本义还是引申义的理解,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
7、启发意义的。)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学记中教学原则的掌握情况。“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相长”等都是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3.简述师说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师说是韩愈论师道的重要教育论著,集中体现了韩愈尊师重道的思想,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 从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师说在理论上是具有新意的。具体表现为: (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韩愈的“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论点,直接否定了“生而知之”。韩愈得出了“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论点,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者必有师”
8、这个观点有了充分牢靠的理论依据。师说在认识论上倾向唯物主义,人非生而知之,因而人人都有学习的必要。学习一定要有教师指导,教师是社会必要的。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韩愈总结了以往教师工作的经验,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规定教师工作的三项任务,都有它特定的时代内容。三项中最主要的是“传道”,“授业”和“解惑”都要贯串“传道”,为“传道”服务。韩愈在历史上首先提出教师的基本任务,其文字表达比较概括和明确,有主有次,一经提出,便流传为共知的名言,也为以后的教师所接受。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韩愈认为,求师的目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
9、无常师”。韩愈针对时风,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传道”,学生求学的任务主要在学道,能否当教师,也就以“道”为标准来衡量。谁先闻道,谁就有条件给人传道,在实际上起教师的作用,因此不论年龄大小,也不论地位的贵贱,凡有道就可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社会上有道的人不少,皆可以为师,求学的范围就不应受到限制,而应当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年龄有差别,而闻道则不以年龄大小定先后,学术业务也可能各有专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如果有专长,也可以为教师,教师也可以向有专长的弟子学习,教师与弟子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是理所当然的事。)解析:解析
10、:本题主要考查韩愈教育思想中有关尊师重道、师生关系的知识点。就考纲中有关本章的考点来看,韩愈的教育思想是这一章的重要考点,考生要认真掌握。4.简述人格发展规律的教育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格发展规律的教育意义: (1)注重从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层次性及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人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的形成发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他们的发展历程。 (2)人格的发展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育要以人的年龄为依据,但人格发展水平并不一定与年龄一致。 (3)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应注重利用各种社会因素促进儿童带有社会性因素人格特征的良好发展。(4)儿童的人格特征发展有一
11、定的顺序,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进行。)解析:解析:心理发展规律对于现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抓住这一中心来论述。二、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5.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6.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人类社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由年长一代不断地将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等方面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以保障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教学正是年长一代为了有目的地传授给年轻一代经验、知识以促进他们的成长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活动。所以,教学过程主要是引
12、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基本而特有的活动;教学中的交往活动是围绕认识活动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使其符合社会价值标准与目标的活动,是在相关的认识与交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中,无论是由教师向学生做知识的传授,还是引导学生去探究与发现新知,均离不开有目的地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与传承,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认识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因此,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确切地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特殊的认
13、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体认识活动,而是社会群体性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认识活动。它离不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离不开人们的共同生活。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尤其是个体最初的学习与认识,例如对实物及其名词概念的认识就是在交往中发生与发展的。人们对语言的掌握,对通过语言文字授受的经验
14、、知识的掌握,均有赖于人们交往与沟通的共同生活经验。所以,有目的地进行的教学也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并通过社会交往与联系社会生活来帮助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与社会价值。 教学还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运用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常常有意识地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进行问答、讨论、交流、互助,以便学生获得启发、进行思想碰撞与反思、集思广益与加深理解,并学会应用,使教学中的认知活动进行得更加生动活泼而有效。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运用交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认知,而且运用交往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感染与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师生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模拟 1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