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语文知识积累( 27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 月光下,吟诗篇,举杯邀青莲,( fn) (1)舟思易安。三月三,天朗气清,曲水流觞;五月五,汨罗江上,龙舟竞( d) (2)。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 x) (3)。让我们( rng) (4)入中华血脉,追寻文化之根,在古风古韵中安放心灵。 解析: 本题是对字音把握能力的考查。解答时要与其相应的形近字、同音字却别开,不能张冠李戴,如第处的“泛”字就不能写成“贬”;第处的“渡”就不能被“度”所替代;第处的“息”不能写成“习”“惜”等同音字;还有第处的“融”不能写成
2、“触”或“熔”“溶”等。 答案: (1)泛 (2)渡 (3)息 (4)融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 分) (1)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贺铸青玉案) (3)子曰:“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4)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舟抒怀,发出“ , ”的感慨。 (6)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 , ”。 今年 5 月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不畏困难,以杜甫“ , ”那样的雄心,奋力拼搏,终获冠军,重登亚洲之巅。 解析: 本题是对名句默写能力的考查。第句是对接
3、型默写,只要根据上下句的提示,不难写出相对应的名句;第句是理解性的默写,解答时,一定要根据题干中的相关提示,如第句中的“借舟抒怀”;第句中的“以泪代 语”;第句中的“杜甫那样的雄心”等,都是重点提示语,依次选出相应的诗句,注意不能错字。 答案: (1)云从窗里出 (2)梅子黄时雨 (3)学而不厌 (4)一鼓作气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 分) (1)陈太丘与友 期 行 (2)媵人持 汤 沃灌 (3)由是先主遂 诣 亮 (4)惧其不 已 也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词语理解能力的考查。第句中
4、的“期”,名词用作动词“约定”“相约”;第句中的“汤”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指“热水”;第句中的“诣”,应理解为“造访”“拜访”;第句中的“已”是“停止”的意思。 答案: (1)约定 (2)热水 (3)拜访 (4)停止 4.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4 分) (1)微不 足 道() A.不 足 为外人道也 B.食不饱,力不 足 (2)不可 名 状() A.不能 名 其一处也 B.名 之者谁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语句中关键字词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先要弄清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如中,“微不足道”的“足”字,是“值得”的意思,而“力不足”的“足”是“充足”之意,与其不符;第句中,“不
5、可名状”的“名”,是“说出”之意,而“名之者谁”的“名”,是“命名”“取名”之意,与其不符,故应分别选 A。 答案: A。 A。 5.名著阅读。( 5 分) (1)下面片段中的“他”是谁?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他不再梦见狂风暴雨,或者女人,或者大场面,或者巨鱼,或者拳赛,或者角力,或者亡妻。如今他只梦见各种地方和岸上的 狮子。 A.保尔 柯察金 B.斯科特 C.尼摩船长 D.圣地亚哥 答案: D (2)阅读下面片段,完成两小题。( 3 分) 第二天中午,我坐在婴儿室的壁炉旁边,感到身体虚弱,支持不住,但我最严重的疾病,还在于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痛苦。然而,我想,我应该快活,因为里德
6、家的人一个也不在这里,他们跟他们的妈妈一起坐马车出去了。我央求白茜去把 _拿来。这本书我曾经津津有味地看过一遍又一遍。那书中的国度,我相信都是地球表面实实在在的一部分。我毫不怀疑,早晚有一天,我出去长途旅行,会亲眼看见这一个国度的小小的田地、房屋、小牛和小羊,亲眼看见那一个国度的森林般的麦田、巨兽般的猫和像塔一样高的男人和女人。 (摘自夏洛蒂 勃朗特简 爱) 根据上下文,写出空缺处的书名。 根据简 爱相关情节,说说哪件事让“我”感到“心灵上的痛苦”。 答案:格列佛游记 “我”受到表兄的欺负,后来被舅妈关进红房子。 解析:本题是对名著知识掌握能力的考查。第题要 求写出片段中的“他”是谁,首先要明
7、确这个片段的出处,该片段选自老人与海,作品中的“他”指的是圣地亚哥。第题选自简 爱这部作品,第小题,片段中的书名指的是格列夫游记;第小题,要联系简 爱的相关情节,说出“我”感到“心灵上的痛苦”的理由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31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6 12 题。 (一)( 19 分) 寻找 马德 (1)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 (2)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 (3)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 (4)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 (5)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羊们正
8、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胸地往家走。 1, 2, 3, 4, 5, 6,不对,少 1 只。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 (6)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我看看啊,不多。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永远这么利索。 (7)三姑夫,你家羊多不?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 (8)我有些沮丧。 (9)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我 就纳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10))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不知道,你自己去看!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 (11)看就
9、看。我一进她家羊圈,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我一把把它拽住,狠狠地骂了一句。它“咩”地低号了一声,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也难怪,那只老羊是它妈妈,年初,父亲把它从李神七那里买过来,都七八个月了,它还是不认我家家门。 (12)它只认妈妈。 (13)把羊赶回家,把圈门扎好。父亲回来了。父亲说,赶紧,咱家的骡子没回来,得去找。你去芦草沟,我去黑山子。 (14)我的心突突突,骤然间狂跳不已。 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 一边骂,我一边狂奔,看着即将暮色四合的山野,我急得都快哭了。 (15)雨后的芦草沟水汽湿重,我一边瞪大眼睛往四下里寻觅,一边张开耳孔,极细致地听。
10、我家的骡子爱打响鼻,如果它看到我来了,或许会友好地暗示一下子。但是,没有。巨大的寂静,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16)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我朝空空的山谷喊了一嗓子,我也不知道是想喊我家的骡子,还是想壮壮胆子,但回响传来,声调古怪而尖利,仿佛是另一个什么可怕的东西朝我喊了一嗓子,我有点害怕。不找了,活该它!我三步并作两步开始从沟岔里往出退,起先是大步流星,后来干脆变成了跑。窸窸窣窣的声响里,仿佛是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 (17)我一口气跑回家里。院子里,母亲在喂猪,父亲就着灯光,在磨镰刀。我拖着哭腔,战战兢兢地向父亲禀告:没有,
11、芦草沟我都找遍了,就是没看见咱家的骡子。我咬紧牙关,撒了个谎。父亲头也没抬,只简单回了一句:哦, 你说骡子啊,它早自个儿回来了,饭在炕上,你去吃吧。 (18)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之后,母亲出来进去,一趟一趟地为猪添食,把一面锅刮得咣当乱响。父亲则依旧埋着头,嚯 嚯 节奏铿锵地磨着他的镰刀。 (19)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 (20)直到现在,我在梦境里,依旧在不停地寻找着。不是我家少了只羊,就是骡子跑得没了踪影。有时候,内容会稍稍变换到高考上,同学们倏忽间都进了考场,而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考场;或者,答着答着,突然没了笔,怎么找也找不着。然后,画面一转,又回到了村庄里,李神七的媳
12、妇走出 家门,面色凝重地对我说,我没见你家的羊。 (21)那,我家的羊呢?我家的羊在哪里?我一急,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 (选自文苑 经典美文 2015 年第 3 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主要写“我”寻找羊和骡子的事情。 B.找骡子时,“我”没找遍芦草沟就回来了。 C.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 D.“我”的寻找从现实延伸到梦境里。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通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照,找出不同之处,如 C 项中“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与第段的“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
13、的屁股后面”不符,所以, C 项错误。 答案: C 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4 分) (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解析:本题是对加点词语表达效果品析能力的考查。第句中的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失 踪”的习惯行为,表达了我不止一次寻找牲口的烦恼。第句的“咕咚一声”和“掉入”形象地写出天色变黑的突然性,为“我”在黑夜中找牲口的恐惧布置了一个特殊环境。 答案: (1)一连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没回来、“我”要去寻找是经常的事,表现了我着急、抱怨、无奈的心理。 (2)“咕咚一声”
14、和“掉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天色瞬间变黑,表现了“我”在黑夜中仍找不到骡子的恐慌。 8.第( 18)( 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本题是对相关内容正确理解能力的考查。第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是因为牲口已在家里,父母不以为然,而“我”惊恐万状,此时需要得到安抚,而父母的冷漠态度使“我”孤独和无助,这一强烈的反差,表达了“寻找”给“我”带来的巨大创伤。 答案:父母虽在家里,可是无暇顾及“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而此时的“我”“气喘吁吁”,惊魂未定,急需得到安抚。这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浙江省 温州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