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8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8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82及答案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语文 82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表述有不当之处的一项是:(分数:2.00)A.我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贬官职称“左迁”,免去官职称“除”。B.“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中的“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实指“天下”;“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中的“六合”指两人出生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C.我国古代山南、水北称阳,水南、山北称阴;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最后一天称晦。D.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从小到大的顺序是:孩提、童龀、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2.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
2、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上述引文:(分数:2.00)A.肯定了“光荣革命”的历史作用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C.肯定了法国大革命对英国议会改革的积极影响D.肯定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方向3.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分数:2.00)A.光球层的黑子B.色球层爆发形成的耀斑C.日冕层上的太阳风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顶上。 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
3、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分数:2.00)A.B.C.D.5.人们的消费活动,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其根本上是受:(分数:2.00)A.供养人口数量的制约B.家庭收入水平的制约C.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制约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6.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分数:2.00)A.华力电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B.格力空调,创造良机。C.金利来皮鞋,足以自豪的名牌皮鞋。D.亚都矿泉水,让您口服心服。7.下列加点词语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纽:通“
4、扭”,这里是“拧伤”的意思。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 暄:这里指炎热。 淡烟暮霭相遮蔽 暮霭:傍晚的云气。 你听一声卖花,把读书声差 差:差错。 招花眼把绣针儿签瞎 签:刺。 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 争:差。(分数:2.00)A.B.C.D.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2.00)A.品位 艺术品味 成功 计日程功B.付出 入不敷出 谋取 牟取暴利C.修养 休养生息 提名 金榜题名D.肤浅 认识浮浅 雀巢 鸠占鹊巢9.根据下面表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耕地、人口、粮食三者的变化情况,回答问题:(分数:2.00)A.时间 项目B.人口C.人均耕地D.人均粮食占有量E.粮食产量F.1
5、949年G.5.4亿H.3亩I.204千克J.11318万吨K.1990年L.11.3亿M.1.3亩N.387千克O.43500万吨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B.关于石达开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是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当年在乌江边走投无路的情形未必尽都被众人知道。C.有人说:“你就是家财万贯,如果得一场大病,转眼之间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捉襟见肘。”D.听说老李被调走的消息后,人们议论纷纷,但有谁知道,老李到新单位报到的那天上午,新单位的领导、群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他。11.古
6、籍记载:大禹治水,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此传说说明:(分数:2.00)A.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在实践中人们创造新的生产工具D.实践比认识更重要12.下列各句中,符合逻辑的一句是:(分数:2.00)A.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经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B.李师傅是远近闻名的百事通,他会修理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多种家用电器。C.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自行车、空调、书籍杂志、儿童玩具等的节日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很多。D.目前,有一种名叫“猕猴酒”
7、的新酒上市,据传说,早在汉朝,就有深山居民酿造过这种酒。13.某地发掘了一座古代墓葬,随葬文物有:丝织品 景德年间的瓷罐 唐三彩马 活字印刷的书 烟叶残渣 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时间是;(分数:2.00)A.唐代B.北宋C.南宋D.明朝14.下列古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伶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天境”、“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写法。)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他对话,是拟人写法。)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泪没一朝伸。 (“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诗才出众,是夸
8、张写法。)D.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轻舟短棹”写泛舟游湖,景色迷人,是借代写法。)15.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的字形、读音全对的一组是:(分数:2.00)A.长歌当(dn 哭 博闻强识(zh) 殒(y 身不恤 忸(ni 怩作态B.脍(ku 炙人口 扪(m 心自问 深恶(w)痛绝 余勇可贾(g)C.杀一儆(jn 百 锲(qi)而不舍 娇(ji 揉造作 挈(qi)妇将雏D.诲(hu)人不倦 剑拔驽(n)张 久而弥笃(d) 前倨(j)后恭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在国际贸易中,软件的买卖属于:(分数:2.00)A.国际商品贸易B.国际技术
9、贸易C.国际劳务贸易D.进口贸易17.由中科院地理所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对长江、黄河和_ 的“三江源”科考活动,正在我国西部的 _省进行,这是一次为保护母亲河而开展的规模空前的大型科考活动。(分数:2.00)A.乌江 四川B.澜沧江 四川C.澜沧江 青海D.金沙江 青海18.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包括_ 环境和_ 环境两大类。(分数:2.00)A.地理 人文B.自然 社会C.自然 人文D.地理 社会19.1914年,袁世凯颁布了_,实行独裁统治;1946 年,蒋介石公布了 _,确认了以其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分数:2.00)A.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宪法C.
10、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宪法20.地质作用按其 _ 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_ 力作用。(分数:2.00)A.热量 内B.热量 外C.能量 外D.能量 内21.下列词语中,拼音正确的是: 短暂 中肯 脂肪 酗酒(分数:2.00)A.zhn zhng zh xB.zhn zhng zh xC.zn zhng zh xongD.zn zhng zh x22.1898年年初,_ 向光绪帝呈递的_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分数:2.00)A.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折B.张之洞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C.李鸿章 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1、D.康有为 大同书23.从银行的产生过程来看,银行主要经营:(分数:2.00)A.存款、放款、汇兑业务B.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业务C.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D.统一经营外汇业务24.“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取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培根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分数:2.00)A.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先要占有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继而又要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正确的25.选出下文采用的修辞方法: 啊,泰山竟是一座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灵山哟。岭顶的满天繁星仿佛在树梢游移
12、,好像是挂满枝头的晶亮的硕果。再往上攀登,那星星又好像已被山风吹落树根,我们竟可以把它拾进袋子里了。然而大地上却有比天上更美的奇观。低头,只见泰安城斑驳陆离的万家灯火,那色泽光彩真是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了。(分数:2.00)A.抒情 比喻 夸张 夸张 排比B.抒情 比喻 比喻 夸张 排比C.感叹 比喻 比喻 夸张 抒情D.抒情 比喻 夸张 夸张 抒情26.“六艺”在中国古代有二种含义,其中指“才能”的“六艺”是:(分数:2.00)A.礼、乐、射、御、书、诗B.礼、乐、射、御、书、数C.诗、书、礼、乐、易、射D.诗、书、礼、乐、易、数27.下列加线的部分,有些要保留,有些要删除,要删除的是
13、: U在/U当时两个势力最大的军阀U曹操和袁绍/U相争,孔融知道U曹操和袁绍/U这两个人都企图篡夺汉朝政权,他对U曹操和袁绍/U谁也不依附。(分数:2.00)A.B.C.D.28.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_ 性、_ 性和 _ 性。(分数:2.00)A.地域 季节 周期B.多样 季节 偶发C.内陆 季节 周期D.地域 时间 周期29.选出横线上词填入最恰当的一项: 他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_,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分数:2.00)A.自在无碍,兴尽而返,独往独来B.独往独来,自在无碍,兴尽而返C.独往独来,兴尽而返,自在
14、无碍D.兴尽而返,自在无碍,独往独来30.在当今世界上,某些国家出于一己私利,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发展模式强加于别人,以自己为尺子衡量别人,稍有不同就视别人为异类,横加指责和干涉。这种君临天下,称霸世界的做法是_,是_ ,是_ ,是_ 。(按语句的逻辑关系填) 注定行不通的 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 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 不得人心的(分数:2.00)A.B.C.D.三、B阅读理解/B(总题数:5,分数:40.00)B阅读下文,回答下列 4题。/B调侃既是一种形式,又是一种方式,但它更是一种眼光,一种 的眼光,一种 的心态,一种 的处世哲学。语言的调侃,多半是以作品人物语言的方式出现,或也兼有叙述语言的调
15、侃。新近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调侃可谓丰富多彩。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与百无聊赖,以口语、俚语、俗语、民间歌谣等形式出来,出来, 出来,不乏小小的机敏,不乏油腔滑调,也不乏嘲弄。讥刺毁誉褒贬。人物语言的调侃有故作机智状,有故作笨拙状,有反语、夸张,有“文革”中人尽皆知的标语口号或现实生活中的熟语等等,也有不无深刻又难免以偏概全的民间打油诗、顺口溜。如果说,作品人物语言的调侃是借语言之助表达了调侃意蕴,那么,作品叙述语言的调侃则类同于柏格森所说的“语言创造的滑稽”,“它是由句子的构造和用词的选择得来的在这里,滑稽的乃是语言本身”。叙述语言的调侃在作品中往往不是单色调,当与其他手法结合
16、使用,方才韵味无穷。如王蒙那篇被一些人称作“真来劲”和被另一些人指斥为“胡言乱语”的来劲,是从人物语言加叙述语言共同癫狂混乱中透出了调侃。作者像玩魔术般地“玩”语言,彻底毁灭语言规范,从而让读者不仅从语言表达中,同时也从语言自身感受现代人生存着的纷繁万状、价值观念多向的世界。(分数:8.00)(1).第段中方框内按顺序选填的词语是:(分数:2.00)A.叙述语言 机敏挑剔 谋求主客体双重接受B.语言叙述 愤世嫉俗 谋求主客体相互排斥C.语言叙述 睹物观世 谋求主客体双重接受D.语言叙述 睹物观世 谋求主客体相互排斥(2).第段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是:(分数:2.00)A.语言的调侃主要是体现在作品
17、人物的语言方面B.语言的调侃主要是体现在人物语言方面,其次是在叙述方面C.语言的调侃在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中均有所体现D.语言的调侃一般体现在人物语言方面,有时也表现在叙述语言中(3).第段中 空缺处应选填的词语是: 甲 乙 丙 (分数:2.00)A.冒、甩、倾泻B.冒、甩、流淌C.跳、甩、流淌D.跳、甩、倾泻(4).全文论述的中心是:(分数:2.00)A.作品人物语言的调侃B.作品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的调侃C.调侃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D.作为语言形式的调侃B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 4题。/B生物体都具有感觉器官,无论是感知物理信息抑或检测化学信息的这些自然感测器,都是生物体藉以获得生存必需
18、信息的良好帮手。然而人要获得客观世界的大量信息,光凭人类自身的感觉器官是远远满足不了的,必须借助人造的各类感测器。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 2000多种不同的酶。由于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担任催化剂作用的酶具有严密的对象选择性,即某一种酶只促成对应的某种对象的化学反应,科学家们就巧妙地设计出各种带不同酶的生物类化学感测器。为了克服酶会溶于水而不能反复使用的技术难题,他们又将酶涂布在高分子膜上,然后将这种带酶的膜放进所测试的采样中,催化受质(待测的特定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在膜附近产生或消耗的其他化学物质,通过膜上带有的碳电极测定化学物质的浓度变化,就能间接地计算出原受质的浓度。这样,只要
19、使用不同的酶,便可制成测定各种不同化学物质的生物感测器了。这种生物感测器是高技术的结晶。它利用了先进的印刷和半导体加工技术。先在基板上印刷碳电极,再印刷附着特定酶的膜,之后裹上多孔的高分子膜,类似集成电路的制作。一般是在同一基片上制成大量感测元件,只要将它们切开,就能同时制成多枚生物感测器。如今科学家已不满足于上述利用物质电特性制成的生物感测器,他们又投入以物质的光特性为基础的光纤传感类的新型生物感测器的研制,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分数:8.00)(1).第三段的“这种生物感测器”指什么?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科学家根据酶具有催化作用的特点,通过联想而制造的带不同酶的感测器
20、。B.科学家根据生命活动中担任催化剂作用的酶具有严密的对象选择性而设计的人造感测器。C.科学家利用先进的印刷和半导体加工技术,设计制造的人造感测器。D.科学家将酶涂布在高分子膜上,然后进行催化受质的化学反应而制造出来的感测器。(2).从列出的概念中选择五个,分别填在图示的 处,使其正确揭示人造感测器的研制程序: (分数:2.00)A.B.C.D.(3).第二三自然段说明的要点是:(分数:2.00)A.人造生物感测器研制的机理、技术难题和具体程序B.人造生物感测器研制的技术难题和具体程序C.人造生物感测器研制的程序D.人造生物感测器研制的机理(4).全文有四段(已标明序号),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
21、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B.C.D.B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 4题。/B安慰剂就是没有有效药物(食品、化学)成分的一种制剂,对于病人和受试者只起一种心理作用。安慰剂有没有作用,作用有多大,能不能对病人使用安慰剂,怎样使用等,便涉及对人道和是否合乎生命伦理的评价。医学和心理学的试验与临床结果表明,安慰剂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心态平和,衣食起居正常,从而调动身体潜在的免疫功能,抗御病魔。使用安慰剂争论的焦点是,安慰剂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虚拟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给人一种假的第二信号的作用,这种没有实质内容的刺激当然无论怎样也不可能起到与真正药物相同的作用。所
22、以,在临床治疗中一般是在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都不起作用后,才使用安慰剂,对病人说只是一种最新最好的药物,起到调节心理、稳定情绪的作用。使用安慰剂是为了试验一种药物是否管用。但是当安慰剂并不能治疗疾病而病人的病情在恶化时,是否还使用安慰剂,这就涉及科学试验第一还是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的问题。从 2000年初到年底,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几家医院对病人进行了一种治疗心衰的药物达利全的疗效试验,其中就涉及对一些病人使用安慰剂。所有病人都是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才进行双盲试验的。试验分为服用达利全的治疗组和服传统药物的对照组。但是在试验进行到一大半时出现了另一种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比对照组的死亡率降低了 35
23、%。这时就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到了研究人员面前,继续试验,当然能获得达利全这一药物的所有基本数据和疗效结论,为以后大规模投入临床使用获得翔实的指标。但也就意味着对照组的病人不能获得有效治疗的机会,最后产生更多的死亡。而停止试验则可以挽救病人生命,但却得不到这一药物的完整试验资料。在生命和健康重要还是获得技术和知识重要面前,指导北京和上海各家医院进行药物试验的临床伦理委员会经过几年讨论后,最后作出了符合伦理的选择,终止试验,让对照组病人也服用疗效好的达利全,以挽救病人生命和保证病人的健康。这样的研究和试验正是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最大体现。(分数:8.00)(1).下列对安慰剂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8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