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2005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60.00)知识_能力_3.学会学习(分数:12.00)_4.德育或品德的培养与形成(分数:12.00)_5.体育或动作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分数:12.00)_二、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240.00)6.专家(expert 或 expertise)的研究及其对教改的含义。(分数:80.00)_7.产生式系统对推理研究的意义。(分数:80.00)_8.阅读能力的构成分析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含义。(分数:80.00)_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2005 年答案解析
2、(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60.00)知识_正确答案:()解析:从本质上说,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现实活动中,获得来自客体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 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数据是客观世界的、相互零散的事实,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由一条条合乎语法、语意的消息组成,信息给知识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所以,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经过主观建构的信息,个人在加工信息、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某些观点和解释。信息本身
3、是客观的、可以共享的而知识却带有主观色彩,是以前学习的结果,并影响以后的学习。 知识一方面存储在个人的头脑中,成为个体知识或者主观知识,同时又可以通过文字符号表述出来,传播开来,成为公共知识或者客观知识,而人可以通过学习和交往活动,借助公共知识来发展自己的个体知识。 一般认为,知识是人们对实践经验或实践活动的认知成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明确性,特别在教育领域中,各门学科所涉及的是该学科中较为确定、接近共识的内容,是人类积累下来的较为可靠的经验体系。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千真万确、不可质疑的定论,知识总在不断地进化和更新,人总在试图对世界做出更准确、更完整、更深刻的理解和解释。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
4、们不应把知识作为事先已经断定了的结论教给学生,不要用知识的“权威”去“压服”学生,而应该把知识当成一种看法,一种解释,让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去鉴别。在不可超越、不可挑剔的“权威”面前,学生就不可能有展现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知识是人对行为进行定向和调节的基础,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知识具有三方面的功能:(1)辨别功能。人可以根据有关知识对感受到的事物进行辨别和归类,从而对它们不再感到陌生。(2)预期功能。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时,人就可以通过推论对事物形成一定的预期,推知事物会是怎样的,它会怎样发展变化等。(3)调节功能。个体总在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来确定活动的程序,并对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5、和调节。能力_正确答案:()解析:人们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与活动有关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有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人的体力、知识,以及人是否暴躁、活泼等,虽然对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因此不能称之为能力。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
6、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又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能力与大脑的机能有关,它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身能量。3.学会学习(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会学习”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定义,第一层次是
7、狭义的学会学习,仅指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第二层次是指学生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自主、自觉地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与学习技术,使学习不再仅仅是储存知识、形成某种技能的过程,而更重视身心发展与思维方法、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探索,更加注重创造潜能的开发。第三层次是广义的,是学习主体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自由地学习。学习者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我批评学习效果,调控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策略、方法和技能。学会学习是通向认识、生存和发展的途径,学会
8、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习与创造的并存和通融。由上可知,“学会学习”包含这样几个方面:方法与技巧;兴趣与习惯;策略与思维;开发潜能与实践,向社会的推延。教学中,要让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学习的方法、技巧和兴趣,逐渐养成学习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要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努力,学习策略的建构和思维品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4.德育或品德的培养与形成(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一种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社会规范的依从。依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个体对规范所要求的行为缺乏足够的了解,只是迫于权威或情境的
9、压力才遵从了规范。因此,依从水平上的规范是最不稳定的。(2)社会规范的认同。认同是个体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了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这已不单是因为外部压力,认同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认同水平的规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社会规范的信奉。在此阶段,学习者对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念一体化。对规范的信奉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而成了稳定的品德。 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其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点:(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奠基作用。首先,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品德的发展;其次,父母的道德观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 心理学 200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