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2004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成对观念术语关系简析/B(总题数:5,分数:200.00)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分数:40.00)_2.成就动机理论动机层级理论(分数:40.00)_3.学习论教学论(分数:40.00)_4.一般领域的策略(弱方法)特殊领域的策略(强方法)(分数:40.00)_5.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建构主义(分数:40.00)_二、B问答题/B(总题数:4,分数:100.00)6.简述专家新手比较研究的结论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意义。(分数:25.00)_7.论述自动化基本技能获得的过程中知识从陈述向程序转化的过程
2、。(分数:25.00)_8.论述认知策略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及今后研究的取向。(分数:25.00)_9.分析当今教育心理学将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归于行为主义联结说的基本理由。(分数:25.00)_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2004 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成对观念术语关系简析/B(总题数:5,分数:200.00)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3、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2.成就动机理论动机层级理论(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提炼。他的主要贡献是,区分了这种动机中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人们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失败这两种类型的人。阿特金森认为,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得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 马斯洛提出的动机层级理论。该理
4、论认为,人的某些活动是由生物需要驱动的,这些行为可以用需要剥夺、内驱力和强化等概念来解释。满足这五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在用这一动机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时,马斯洛提出如下假设:第一,人的需要的满足有先后之分,越是低级的需要越是要先满足。只有较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以后才能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第二,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被称为缺失性需要,当这些需要尚未满足前,它们一直推动人从事满足需要的行为。但一旦满足,行为暂时停止。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长性需要。这类需要是在适当程度的满足以后才产生的,而且不会暂时终止,因此将一直推动人去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行为。第三,人类的最高级
5、的需要是自我实现。3.学习论教学论(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是以学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动物能学,故可以训练;人能更善于学,故“教”自古以来就存在。反过来,没有“学”,“教”不可能存在。所以可以把教学定义为“以促进学习者能力和倾向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的师生双边活动”。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的定义是“教学论(didactics),亦称教授论,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目的)、内容、过程、原则、方法、形式和评价等”。现代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简称“学习论”)是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学习论
6、与教学论研究同一对象的两个方面,但侧重点不同。学习论侧重于研究学生学的方面,而教学论侧重于研究教师教的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等。4.一般领域的策略(弱方法)特殊领域的策略(强方法)(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由专门领域的知识构成的针对具体学科问题的方法被称为强方法(strongmethod),它们能保证问题迅速有效地解决。而非针对具体学科问题的方法,被称为一般的启发式方法(generalheuristic),这种方法与强方法相对,又被称为弱方法。后者是脱离了具体应用条件的知识,难以保证问题迅速而有效地解决。所以
7、,通过比较新手与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表明,专家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强方法,新手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弱方法,从而导致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有明显差异。弱方法必须经长期反复的实践才能有效应用。至少就成人来说,他们采用的弱方法是经过多年实践的,在学习迁移训练情境中不可能有明显进步,因此在迁移测验中也下能表现出来。5.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建构主义(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J. Piaget)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自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布
8、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建构主义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很多研究者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建构主义理论,但在具体观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但各种观点之间也有一定的共识。例如,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教学观上,强调教学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的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社会文化建构主义是建
9、构主义的取向之一。这种倾向受到了维果斯基的突出影响,也把学习看成是建构过程,关注学习的社会性的方面。它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所以,它着重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差别。他们借鉴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际活动,并认为这些实际活动是以一定的社会交往、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产品为背景的。二、B问答题/B(总题数:4,分数:100.00)6.简述专家新手比较研究的结论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意义。(分数:25.00)_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 心理学 200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