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冰升华 B.食物腐败 C.活性炭吸附色素 D.矿石粉碎 解析: 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C、活性炭吸附色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B 2.人体内缺少下列某种元素会造成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该元素是 ( ) A.碘 B.铁 C.钙 D.锌 解析: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 答
2、案项 错误 。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 答案项 错误 。 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答案项 错误 。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答案项 正确 。 答案: D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塑料 B.棉花 C.羊毛 D.蚕丝 解析: A、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答案项 正确 。 B、棉花属于天然材料, 答案项 错误 。C、羊毛属于天然材料, 答案项 错误 。 D、蚕丝属于天然材料, 答案项 错误 。 答案: A 4.关于分子、原子
3、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 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 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 B正确; 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 C错误; 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 D正确 。 答案: C 5.钨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常用作灯泡里的灯丝 。 如图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4、.钨的原子序数是 74 B.钨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钨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74 D.钨的相对原 子质量是 183.8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7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4, 答案项 说法正确 。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钨,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项 说法错误 。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74,表示原子序数为 74;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 74, 答案项 说法正确 。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3
5、.8, 答案项 说法正确 。 答案: B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点燃酒精灯 B. 放入锌粒 C. 稀释浓硫酸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 两查、两禁、一不可 ”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瓶底放水的为了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
6、裂瓶底,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答案: C 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解析: A、可燃物燃烧不但要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改变,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故错误; D、氢气不含碳,但能够燃烧生成水,不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 答案: B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7、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化肥硫酸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到瓶口处有白烟产生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项 说法错误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 答案项 说法错误 。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肥硫酸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答案项 说法正确 。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 到瓶口处有白雾生成,而不是白烟, 答案项 说法错误 。 答
8、案 : C 9.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 丙 乙 B.丙 乙 甲 C.甲 乙 丙 D.丙 甲 乙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丙在铜前,乙在铜后;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说明了甲在丙的前面 。 由以上分析可
9、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 丙 乙 。 所以, A正确, B、C、 D错误 。 答案: A 10.根据如图的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 、 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微粒 B. 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1价 C. 、 、 表示的是原子 D. 、 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 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 、 的质子数相同,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微粒,所以 A正确; B、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大于 4,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1价,故 B说法正确; C、根据当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0、,为原子;当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 、 、 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故 C说法正确;D、 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化学性质不同,故 D说法不正确 。 答案: D 11.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 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物质与用途 B 化学与环境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生石灰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石墨可用于做电极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 C 物质与分类 D 日常物质的区别 盐酸和硫酸都属于酸 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 棉线和羊毛燃烧闻气味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观察现象 酱油和
11、醋闻气味 A.A B.B C.C D.D 解析: 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 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做电极; 。 故 A正确; 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处理达标后排放;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大气污 染,所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污染,所以需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故正确; C、根据物质的分类,化合物分为酸、碱、盐,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错误;
12、 D、棉线 和羊毛可以燃烧闻气 味、硬水和软水可以加肥皂水并搅拌,酱油和醋可以闻气味鉴别,正确 。 答案: C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条件已省略 ),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 8 解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4NH3+5O2 4NO+6H2O。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 NO、 H2O两种氧化物,故 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
13、类发生变化,故 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乙中氧元素显 0价,生成物中氧元素显 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 故 C错误;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6=7: 8;故 D正确 。 答案: D 13.除去以下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及方法 A CO2 HCl 通入足量的 NaOH溶液中 B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 CaCO3,过滤 C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 CaCl2溶液,过滤 D CuO Cu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 A、 CO2和 H
14、Cl气体均能与 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B、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 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C、 Na2CO3溶液能与适量的 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答案: B 二、填空题 14.根据如图标签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年青 西宁市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