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
《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化学 一、选择题 1.(2015铜仁市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D、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A 2.如图表示 a、 b、 c 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下列
2、选项中各类别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的是( ) A.金属材料、钢、生铁 B.纯净物、单质、金刚石 C.燃料、化石燃料、天然气 D.含氧化合物、氧化物、氧化铜 解析: A、钢、生铁都属于铁的合金,都是金属材料,但是并列关系,故符合题意 。 B、纯净物分为 单质和化合物,金刚石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 C、化石燃料主要有三种:煤、石油、天然气,故不符合题意 。 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为含氧化合物,而在含氧化合物中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为氧化物,氧化铜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 答案: A 3.如图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熄灭酒精灯 C. 取用固体粉末 D. 稀释浓硫酸 解析:
3、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 两查、两禁、一不可 ” ,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 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答案: D 4.(2015咸宁 )关于 C、 CO、 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CO 、 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CO 2可用于光合
4、作用, CO可用于人工降雨 CO 2能产生温室效应, 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CO 2可用来灭火, 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 C 、 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正确; 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 CO 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正确; CO 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CO 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正确 。 答案: C 5.如图是 A、 B、 C三种
5、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20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B C B.50 时把 50gA放入 50g水中能得到 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1: 2 C.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A=C 解析: A、 20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B C错误,因为没有指明具体温度,应该是由小到大的顺序, 答案 项错误; B、 50 时, A的溶解度是 50g,因
6、此把 50gA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 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 =25g: 75g=1: 3,1: 2是错误的; 答案 项错误; C、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因为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答案 项正确; D、将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A C, B A=C 是错误的,答案项错误 . 答案: C 6.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 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 A.性质与用途 B.化学 用语与意义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做防腐剂 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7、可用来吸附毒气 2H表示 2个氢原子 3H2O表示 3个水分子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 C.物质的鉴别 D.物质与微粒构成 软水和硬水观察颜色或闻气味 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 老陈醋和酱油闻气味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 Na+和 Cl 构成 A.A B.B C.C D.D 解析: A、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做燃料,故 A错; B、 Al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 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 B 错; C、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是使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观察颜色和气味不能鉴别,故 C错; D、金属铜由铜原子
8、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 Na+和 Cl 构成,故 D对 。 答案: D 7.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 )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亚铁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既没有硫酸铜,也没有稀硫酸,如
9、果含有硫酸铜,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如果含有稀硫酸,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产生气泡; 氧化铜和铁都是 黑色的,所以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故正确; 因为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氧化铜反应,如果稀硫酸的量不足,不足以和氧化铜完全反应,那么就没有气体生成,并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 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铜;如果铁恰好和硫酸铜反应,则滤渣中没有铁,如果铁足量,则滤渣中有铁,所以滤渣中不一定有铁,故正确; 如果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
10、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 有硫酸铜,故错误;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铁,故错误;所以以上说法中 是正确的,个数是 2个 。 答案 : A 8.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g 10 3 90 0 反应后的质量 /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 Z物质的质量为 86.4g 解析: 设待测值为 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合表格中的数
11、值,则 10+3+90+0=3.2+3+X+3.2,解得 X=93.6,分析质量的变化: X质量减少, Y质量不变, Z质量增加, W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 。 A、 W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故说法正确; B、 Y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C、 X质量减少, Y质量不变, Z质量增加, W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为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D、由上分析 可知反应后 Z物质的质量为 93.6克,故说法不正确 。 答案: D 二、填空题 9.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1)
12、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束待集气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填一条即可 ) ; 解析: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 2P2O5;测量的结果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是因为反应的红磷量不足导致氧气未被完全消耗或装置漏气或未等集气瓶彻底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故填: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未冷却至温室就开始读数 ); 答案: 4P+5O2 2P2O5 红磷不足 (或装置漏气、未冷却至温室就开始读数 ) (2)放置一周后, B实验观察到 U型管内的现象是 ; 解析: 铁在空气中锈蚀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湖北省 黄冈市 中考 模拟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