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模拟地理.docx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模拟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模拟地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6 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模拟地理 一、选择题 (共 60 分 )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地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海亮于内陆 B.美洲亮于亚洲 C.北半球亮于南半球 D.亮度与经济水平无关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非洲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比较黑暗,亮度也并不高, A 错。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北部亮度不如日本和印度高, B 错。南半球总体亮度不如北半球, C 对。北美洲和欧洲以及南亚和东亚亮度较高,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2、水平比较高, D 错。故选 C。 答案: C 2.获取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地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IS C.GPS D.BDS(北斗导航系统 ) 解析: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遥感用于资源调查 、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地理信息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制图、查询等, BDS(北斗导航系统 )与 GPS 属于同一手段。故选 A。 答案: A 下图中, OA、 OB、 OC、 OD 为某时刻四地直立旗杆 (长度 10m)的影长及其朝向示意图, O 为旗杆原点。回答下列问题。 3.此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 A. B. C.
3、D. 解析: 由图可知,四地此时竿影相同,且与旗杆同高,可知此时四地的太阳高度均为 45,OA 和 OB 影子在正北和正南方向,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O 点所在的经线上,即 OA 和 OB 此时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该地的太阳高度已经最大,为 45, OC 此时与 OB 夹角很小,说明 OC 的太阳高度接近正午太阳高度为 , 45,而 OD 此时位于东北方位,其影子要达到正北或者正南,还需要很长时间,此时已经为 45,说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 D。 答案: D 4.若图示时间正值密西西比河进入汛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昼长与夜长 相等 B.地纬度高于地 C.地昼短夜长 D
4、.地正值日落 解析: 若图示时间正值密西西比河进入汛期,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由此可以知道,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在太阳直射点以南,而二地的纬度数一定不同,所以两地的昼长之和不会等于 24(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点,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A 错。由上题分析可知,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影子朝向相反,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离太阳直射纬度 45地位于南半球,离太阳直射点纬度 45, 地纬度低于地, B 错。影子朝南说明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南半球昼短夜长, C 对。地太阳高度为 45,日落时太阳高度为 0, D 错。故选 C。 答案: C 20
5、15 年 11 月 10 日晚浙江省丽水市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下图为该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最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地点是 ( ) A. B. C. D. 解析: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由图可知处下方岩层为修公路已经被破坏,稳定性差,且该处坡度较大,所以处最易发生滑坡灾害,故选 B。 答案: B 6.对图中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 A.a、 b 两河河谷形态均呈 U 型 B.此地地壳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C.甲处地貌形成与流水堆积有关 D.乙断层可能受张力影响所致 解析: U 型谷的形成是由于冰川侵蚀造成的,一般在高纬度或者高山地区,
6、A 错。此地地壳如果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则该地应以外力沉积为主,由图在地层剖面来看,当地是沉积 后发生水平挤压,抬升,然后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 B 错。由图可以看出,甲处为谷地,应当为流水侵蚀形成, C 错。乙处断层是受内力拉伸,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发生断裂形成的,故选 D。 答案: D 2015 年 11 月 25 日,我国北方许多地区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读该日亚洲东部地区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7.由天气形势图分析可知,这一天最可能形成降雪的地点是 ( ) A. B. C. D. 解析: 读图可知,位于暖锋锋前,容易产生降水,但由于是暖锋控制,降水形式应以雨水为主,均位于冷锋后面,冷空
7、气势力强劲,可能产生降雪,位于冷锋锋前,此时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易产生降水,故选 B。 答案: B 8.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 ) A.偏南风 B.西北风 C.偏西风 D.西南风 解析: 甲地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偏力向右,偏转形成偏南风。某地的风向为过该点做所在等压线的切线,再做切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偏转 30-45夹角即可。 答案: A 降水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上升 1OO 米,降水的变化量。读某山地一侧 1 月、 7 月均温及降水垂直变化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9.该侧山地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高度约为 ( ) A.1200 米 B.1500 米 C.2300
8、米 D.3000 米 解析: 由题文可知,降水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上升 100 米,降水的变化量。也就是说,如果垂直变化率大于 0 则 降水量在增加,小于 0 则减少。读图可以看出,该山地的垂直变化率从左侧开 始呈増大趋势,达到最 大值后开 始降低,在垂直变化率降到 0 时,该侧山降水量达到最大值 , 然后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剖面线的交点,即为该点海拔,可知为 2300 米,故选 C。 答案: C 10.该侧山地可能位于 ( ) A.天山 B.峨眉山 C.乞力马扎罗山 D.安第斯山 解析: 读图可知,该侧山地海拔 500 米处 1 月份气温在 7 , 7 月份气温在 28 ,应当属于北半球
9、亚热带地区的山地,天山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乞力马扎罗山和安第斯山均位于南半球,故选 B。 答案: B 2015 年以来,难民潮困扰欧洲。读难民潮迁移路径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引起 2015 年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 ( ) A.收入下降 B.灾害频繁 C.战争威胁 D.就业困难 解析: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 2015 难民潮的因素属于政治因素(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故选 C。 答案: C 12.这次难民潮对欧洲带来的地理影响是 ( ) A.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B.有利于提高欧洲的环境人口容量 C.推动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 D.提高
10、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水平 解析: 大量中东难民迁入欧洲地区,可以缓解欧洲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A 对。对于欧洲的环境人口容量没有影响, B 错。欧洲各国城市化水平很高,部分国家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 错。对欧洲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没有影响 D 错。故选 A。 答案: A 下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图中商业区 ( ) A.主要从事商品批发活动 B.主要沿河分布 C.位于高速公路和铁路交汇处 D.位于市中心,呈带状分布 解析: 读图可知,商业区主要接近居住区,主要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方便,从事的主要为零售活动,呈带状分布, ABC 错, D 对,故选 D。 答案: D 14.下列拟
11、建的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是 ( ) A.甲: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B.乙:旅游休闲中心 C.丙:仓储物流中心 D.丁:化学工业中心 解析: 甲地位于规划范围之外,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小,空气清新,且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适合布局高新技术, A 对。乙处于规划范围之外,靠近一座小山,风景优美,适宜布局休闲旅游中心, B 对。丙地位于居民区内,空 间狭小,且不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不适宜布局仓储物流中心, C 错。丁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区影响小,且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D 对。故选 C。 答案: C 读“新疆土地开垦 (a)和耕地转移 (b)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有关
12、新疆耕地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 A.1975 1985 年间耕地变化以开垦为主 B.1975 1985 年间土地开垦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 C.1985 年净增耕地最多 D.1998 年土地开垦力度最大 解析: 读图从新疆在 1975-1985 年间耕地变化来看,上左图的各种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耕地的面积都小于上右图退耕的数值(注意坐标系数值不同)可以知道,在该时间段耕地以减少为主, A 错。上左图从 1975-1985 年各种土地转化耕地的面积逐渐减少, B 对。结合上面两图,1985 年其它用途转为耕地的面积基本为 0 而右侧图改年退耕面积较大,所以当年耕地面积减少, C 错。 2006 年各
13、种土地用途转化为耕地的面积最大, D 错。故选 B. 答案: B 16.在新疆土地开垦与转移类型中,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最大的是 ( ) A.耕地 草地 B.草地 耕地 C.耕地 建设用地 D.耕地 林地 解析: 读图可知,在新疆土地开垦与转移类型中,草地的面积变化最大。草地 耕地与耕地 建设用地两种变化会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 BC 错。耕地 草地与耕地 林地类型,都对生态环境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草地对地表的覆盖面积更大,另外,新疆地区气候干旱,种植树木成活率也较低,适合种植一些草类,故选 A。 答案: A 第 2l 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
14、会议的主题。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人类影响大气中 C0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 A. B. C. D. 解析: 读图可知,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燃烧矿物质燃料排放二氧化碳, 为火山活动放出二氧化碳,为有机物残体转化化石燃料。人类影响大气中 C02含量的主要环节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故选 B。 答案: B 18.对地表碳循环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 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B.导致海平面上升 C.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 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是由于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所致,与地表碳循环无关, A错。地表碳
15、循环属于自然过程,如果不是人类过度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过多,整个地表碳循环是一个平衡的转化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增多,就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也不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C 错,在地表碳循环过程中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 对。故选 D。 答案: D ( 二 )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 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对图中各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迎风坡,降水丰富 B.地土层深厚,适合种植
16、 C.矿区地势低洼 D.城市的形成与河流有关 解析: 由图中河流流向来看,两地唯一河流上游地区,海拔较高,北侧林区与种植区分界线为两条河流分水岭,位于分水岭南侧,我国东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所以为迎风坡,降水丰富, A 对。地位于河流上游,海拔高,土层薄,不宜种植, B 错。附近河流向四周分流,可知该处地势高, C 错。位于两条河流汇合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所以城市的形成与河流有关, D 对。故选 AD。 答案: AD 20.乙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甲河没有,其原因是乙河流域 ( ) A.开山采矿,河流污染严重 B.林地分布少,水土保持作用 弱 C.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 D.湖泊数量少,泥沙
17、沉积弱 解析: 开山采矿,主要是对水质有影响,与三角洲形成无关, A 错。林地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泥沙在河口沉积容易形成三角洲, B 对。城镇人口多,需水量大,不会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加,不会影响三角洲的形成, C 错。湖泊数量少,沉积的泥沙少,被带到下游的多,对三角洲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D 对。故选 BD。 答案: BD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谷物生产状况及归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图示类型与大洲匹配相符的是 ( ) A.甲 北美洲 B.乙 欧洲 C.丙 非洲 D.丁 亚洲 解析: 读图可知,甲大洲平均每公顷土地谷物生产量较高,每个农民谷物生产量也最大,符号美洲的情况,美洲科技发
18、达,机械化水平高,谷物生产量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少,A 对。乙大洲平均每公顷土地谷物生产量较高,每个农民谷物生产量也较大,为欧洲, B 对。丙平均每公顷土地谷物生产量较高,不会是科技落后的非洲,应为亚洲, C 错。丁平均每公顷土地谷物生产量最低,每个农民谷物生产量也最少,不会是亚洲,应为非洲, D 错。故选 AB。 答案: AB 22.对不同国家间谷物生产特征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较国气候条件更加优越 B.国较国生产经验更加丰富 C.国较国机械化水平更高 D.国较国生产规模更大 解析: 国平均每个农民生产量与国相同,说明劳动生产率高,科技水平差不多,可是每公顷谷物生产量小于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江苏省 南京市 盐城市 高考 模拟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