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物理.docx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物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天津卷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 。 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 1 10m范围内,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米波的频率比厘米频率高 B.和机械波一样须靠介质传播 C.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 D.不可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解析 :根据 f= 可知,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故米波的频率比厘米频率低,故 A错误; B、无线电波不需要介质传播,故 B错误; C、无线电波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故 C正确; D、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所以无线电波能产生干
2、涉和衍射现象,故 D错误 。 答案 : C 2.如图是 a、 b两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则 ( )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a光的传播速度比 b光的大 B.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 a光临界角大 C.照射在同一金属板上发生光电效应时, a光的饱和电流大 D.若两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发生,产生 a光的能级能量差大 解析 : A、由图可知 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 b光,根据 可知, a的波长小于 b光,则 a 光的频率大于 b光, a的折射率大于 b光,根据 n= 可知,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时 a光的传播速度比 b光的小,故 A错误; B、根据 可知,同种介质射入真空
3、发生全反射时 a光临界角小,故 B错误; C、光电效应时饱和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所以无法判断饱和电流的大小,故 C错误; D、因 a 光的频率大,故若两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产生,则产生 a光的能级差大,故 D正确 。 答案 : D 3.我国将发射天宫 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 。 假设天宫二号与神州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 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 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
4、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解析 : A、 B、在同一轨道上运行加速做离心运动,减速做向心运动均不可实现对接 。 则 AB错误 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则其做离心运动可使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 则 C正确 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则其做向心运动,不可能与空间实验室相接触 。 则 D错误 。 答案 : C 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级
5、板都接地 。 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 P点的点电荷,以 E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 EP表示点电荷在 P点的电势能, 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 。 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 A. 增大, E增大 B. 增大, EP不变 C. 减小, EP增大 D. 减小, E不变 解析 :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故电量不变;上极板向下移动时,两板间的距离减小,根据 C=可知,电容 C增大,则根据 C= 可知,电压 U减小;故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 两板间的电场强度 E= = = ;因此电场强度与板间距无关,因此电场强度不变; 再根据设 P与下极板距离为 l,则 P点的电势 P=
6、El,电势能 EP=ELq; 因此电荷在 P点的电势能保持不变;故 D 正确, ABC错误 。 答案 : D 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图中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上滑动时, R1消耗的功率变大 B.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上滑动时,电压表 V示数变大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 A1示数变大 D.若闭合开关 S,则电流表 A1示数变大, A2示数变大 解析 :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向上滑动时,电阻变大,则干路电流变小,则 R1消耗的功率变小,则 A错误 B、干路电流变小, R1分
7、压变小,则电压表 V的测量的电压变大,示数变大,则 B正确 C、因输出电流变小,则输出功率变小即输入功率变小,电流表 A1示数变小 。 则 C错误 D、闭合开关 S并联支路增加,电阻变小,则副线圈即 R1的电流变大,分压变大,则 R2的分压变小,电流变小 。 电流表 A1示数随副线圈电流的变大而变大,则 D错误 。 答案 : B 二、不定向选择题 6.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 离子轰击 获得反冲核 ,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
8、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 : A、根据物理学史可知,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故 A 正确; B、查德威克用 粒子轰击铍核,产生中子和碳 12 原子核,故 B错误;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 C正确; D、卢瑟福通过对 射线散射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D错误 。 答案 : AC 7.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 O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 y=5sin( t),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 x=12m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 ) A.
9、此后再经 6s该波传播到 x=24m处 B.M 点在此后第 3s末的振动方向沿 y轴正方向 C.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 y 轴负方向 D.此后 M点第一次到达 y= 3m处所需时间是 2s 解析 : A、波的周期 T= =4s,波长 =8m ,波速 v= =2m/s, 则再经过 6s,波传播的距离为 x=vt=12m,故该波传到 x=24m处,故 A正确; B、 M点在此时振动方向向下,则第 3秒末,即经过了 0.75T,该点的振动方向沿 y轴正向,故 B 正确; C、因波传到 x=12m处时,质点向 y轴正向振动,故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 y轴正向,故 C 错误; D、 M点第一次到
10、达 y=3cm位置时,振动的时间为 t= =1s,故 D错误 。 答案 : AB 8.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它是由动车和拖车组合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 。 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 。 某 列动车组由 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 1、 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列车组 ( ) A.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B.做匀加速运动时,第 5、 6 节与第 6、 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 3: 2 C.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
11、的速度成正比 D.与改为 4节动车带 4 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 1: 2 解析 :设每节动车的功率为 P,牵引力为 F,每一节车厢的质量是 m,阻力为 kmg, A、启动时乘客的加速度的方向与车厢运动的方向是相同的,所以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同 。 故 A 错误; B、做加速运动时,有两节动力车厢,对整个的车进行受力分析得: 2F 8kmg=8ma 对 6、 7、 8车厢进行受力分析得: F1 3kmg=3ma 对 7、 8 车厢进行受力分析得: F2 2kmg=2ma 联立可得: 。 故 B正确; C、设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为 s,则: 可得: s=
12、 可知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故 C错误; D、当只有两节动力车时,最大速率为 v,则: 2P=8kmgv 改为 4节动车带 4节拖车的动车组时: 4P=8kmgv 所以: v=2v ,故 D正确 。 答案 : BD 三、解答题 9.如图所示,方盒 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内有一小滑块 B,盒的质量是滑块的 2倍,滑块与盒内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若滑块以速度 v开始向左运动,与盒的左、右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滑块在盒中来回运动多次,最终相对于盒静止,则此时盒的速度大小为 ,滑块相对于盒运动的路程为 。 解析 :设滑块的质量是 m,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天津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