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6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停 滞 ( zh) 陨 落( yn) 岔 开( ch) 饶 舌( ro) B.婆 娑 ( su) 灼 伤 ( sho) 粗 犷 ( kung) 岑 寂( chn) C.禀 赋( bng) 威 慑 ( sh) 驽 钝( n) 咫 尺( zh) D.钦 差 ( chi) 熹 微( x) 拘 谨 ( jn) 窒 息( zh)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B 项, 灼 伤 ( zhu) 粗 犷 ( gung) 岑 寂( cn) 答
2、案: B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笨拙 悖谬 不言而喻 一劳永逸 B.愤慨 隘口 痛心疾首 稍纵即逝 C.眷顾 蹒跚 兴致勃勃 无动于衷 D.鳞峋 谩骂 死心塌地 水泄不通 解析: D 错, “ 鳞 ” 应为 “ 嶙 ” 。嶙峋一形容不平,所以都是 “ 山 ” 字旁。 答案 : D 3.下列加点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 故步自封 。 B.央视 “ 歌从漓江来 ”2016 端午特别节目正 紧锣密鼓 地准备着。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 若隐若现 ,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
3、却让听者 潸然泪下 。 解析: A“ 故步自封 ” 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不符合句意。 答案 : 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 “ 智慧桂林 ” 城市免费 WIFI 的热点数已逾 9000 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我市将通过实施老城区特色街区改造工程,进 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或修改病句。 A 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B 项“逾”和“左右”矛盾; D项,“通过”后面缺少宾语。 答案 : C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4、 2 分) 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 贬谪 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 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A. B. C. D. 解析: 句总说法古代礼仪 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句承接有句“尊卑之分”,说明座位的位置,举例说明在具体的场合“座位的尊卑之分”,“另外”,最后补充说明。 答案 : B 6.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 速及
5、时,语言简明。 B.到家老子认为 “ 上善若水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解析: 说明文顺序分三种, “总分顺序”包括在“逻辑顺序”中。 答案 : C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阅读下文,完成 问 题。 不能没有家 梁衡 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 磨练 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
6、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 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
7、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 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 A)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 ,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 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 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 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
8、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 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 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B) 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 到的。( 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
9、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 机会。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赵一曼烈士对 儿子说: “ 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 ” 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 ;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
10、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 家庭组成 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 2 分) A.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 “ 爱 ” ,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本文抓住文题“不能没有家”阅读文章,作者反复得到“家庭教育”,据此可以判断 B 项错误。 答案: B 8.对 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
11、当的一项是( )( 2 分) A.第 段 “ 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 ” 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B.第 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 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 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 段加点的 “ 最基本 ” 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解析: 本题 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 A 不恰当, 第 段 是类比不是比喻; 第 段 和第 段 是递进关系; D 错误,“最基本”是强调不可缺少,删去影响观点的表达。 答案: B 9.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 ( ) ( 2 分)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
12、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解析: 本题考查 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 通读全文,知道选项各处的分论点, 论据中“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第四段中所说“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相伴终身”内容是相同的,所以此论据应该放在 C 处。 答案:
13、C 三、古诗文阅读( 16 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问 题。( 10 分) 言志 论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 ” 子曰: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注释】本文是论语一书中 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盍:何不。裘:轻暖的皮袄。憾:遗憾。伐:夸耀。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盍各言 尔 志(助词,无义) B.衣 轻裘(名词活用为动
14、词,穿) C.敝 之而无憾(弄坏,使 破旧) D.无施 劳 (功劳) 解析: 本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A 项, 在“ 盍各言 尔 志 ”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答案: A 11.下列句子中 “ 之 ” 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 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解析: 本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D 句与例句中的 “ 之 ” 皆为代词。 A B C三项中 “ 之 ” 都是代词 “ 它 ” 的意思,而 B 项中 “ 之 ” 表助词 “ 的 ” 。 答案: B 12.请将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广西 桂林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