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理论-18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理论-1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理论-18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理论-18 及答案解析(总分:14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 _(分数:2.00)A.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控制制定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C.师生活动具有互动性D.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2.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_(分数:2.00)A.不平衡性B.顺序性和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稳定性和可变性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_。(分数:2.00)A.文化传统的制约B.马克思关于人的
2、全面发展学说的制约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D.外国教育目的的制约4.不是选择德育方法依据的一项是 _(分数:2.00)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政治形势D.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5.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_(分数:2.00)A.论语B.大学C.学记D.理想国6.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_(分数:2.00)A.讲授法B.演示法C.谈话法D.实验法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分数:2.00)A.教育B.环境C.遗传D.社会活动8.“教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_(分数:2.00)A.创造性B.主体性C.广延性D.间接性9.学校对学生进行
3、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_(分数:2.00)A.社会实践活动B.班主任工作C.课外校外教育D.各科教学10.德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 _(分数:2.00)A.个体学生B.学生个体C.学生群体D.学生的个体和群体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分数:6.00)_12.我国明确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须实行“六三”分段。 (分数:6.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3.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 (分数:8.00)_14.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分数:8.00)_15.班主任应该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分数:8.00)_五、论
4、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6.试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分数:15.00)_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7.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_(分数:2.00)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18.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地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之为 _(分数:2.00)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有意识记D.不随意识记19.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_(分数:2.00)A.观察能力B.思维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20.视觉控制大大降低,动觉控制
5、占主导是技能形成阶段的(分数:2.00)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21.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划分的根据是 _(分数:2.00)A.按需要的种类划分B.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划分C.按动机在活动中的作用划分D.按动机的来源划分22.某人生病后,想早日痊愈但又害怕吃药打针。这种心理冲突属于_(分数:2.00)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双重趋避冲突D.趋避冲突23.教师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批评。这种强化方式体现了班都拉提出的(分数:2.00)A.间断强化B.替代强化C.直接强化D.自我强化24.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_ 。(分数:2.0
6、0)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25.寻求享乐,无忧无虑,社会适应性强;不断追求新异感觉经验,对艺术品感兴趣;直觉压抑。这种人格类型属于荣格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_(分数:2.00)A.思维外向型B.感觉外向型C.情感外向型D.直觉外向型26.心理咨询遵循的理论体系属于_(分数:2.00)A.社会意识形态领域B.自然科学的领域C.心理科学的范畴D.哲学领域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27.注意是不可以分配的。 (分数:6.00)_28.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分数:6.00)_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29.简述
7、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分数:8.00)_30.简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分数:8.00)_31.简述智力的定义及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分数:8.00)_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2.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分数:15.00)_教育理论-18 答案解析(总分:14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 _(分数:2.00)A.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控制制定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C.师生活动具有互动性D.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 解析:
8、解析 无论是课外、校外教育或课内教育,都是有一定的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注意从两种教育活动概念上进行理解。2.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_(分数:2.00)A.不平衡性B.顺序性和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稳定性和可变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核对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解。对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方面要注意把握其主要特征。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_。(分数:2.00)A.文化传统的制约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制约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D.外国教育目的的制约解析:解析 该题难度较大,要求
9、考生理解“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生产方式、人的发展需要。根据这三点,再看四个选项,A、D 两项没有,可以不考虑,而 B 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不变的,C 项“社会生产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其变化就引起了教育目的的变化,所以正确答案应是 C。4.不是选择德育方法依据的一项是 _(分数:2.00)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政治形势 D.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解析:5.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_(分数:2.00)A.论语B.大学 C.学记D.理想国解析:解析 本题是基本知识点,显示我国教育专著在世界发展史上的地位。注意不
10、要与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混淆。6.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_(分数:2.00)A.讲授法 B.演示法C.谈话法D.实验法解析:考点 教学方法 解析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有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讲授法是最古老、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分数:2.00)A.教育B.环境 C.遗传D.社会活动解析:8.“教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_(分数:2.00)A.创造性 B.主体性C.广延性D.间接性解析: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_(分数:2.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教育 理论 1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