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 选择题 (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 划线 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偌 大( nu) 瞥 见( pi) 潸 然泪下( shn) 苦心孤 诣 ( y) B.岑 寂( cn) 附 和 ( h) 言简意 赅 ( gi) 踽 踽独行( j) C.栖 息( q) 狼 藉 ( j) 棱 角分明( lng) 爱不 释 手( sh) D.执 拗 ( ni) 狭 隘 ( i) 痛心 疾 首( j) 锲 而不舍( q) 解析: A.偌( ru)大 。 C.棱( lng)角分明 。 D.锲( qi)而不舍 。 答案 : B 2.下列词语中,没
2、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和霭 揶揄 水泄不通 蜂涌而至 B.葱笼 宣泄 销声匿迹 按部就班 C.阴霾 精典 人世苍桑 稍纵即逝 D.诀别 招徕 脍炙人口 义愤填膺 解析 : A 项“和霭”应写作“和蔼”,“蜂涌而至”应写作“蜂拥而至”; B“葱笼”应写作“葱茏”; C 项“精典”应写作“经典”;“人世苍桑”应写作“人世沧桑”,故选 D。 答案 : D 3.下列各句中 划线 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爱迪生 试验 电灯的消息,通过报纸传遍了全美国,也轰动了大西洋两岸。 B.在集训途中,因为海拔过高缺水,李国瑞 甚至 只能用尿液使自热米饭升温。 C.在这个封闭的山村,对一些简单的科
3、学常识,这里的人们都会觉得 不可理喻 。 D.世界上的艺术珍品已是 洋洋大观 ,但它们都曾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解析 : 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 C 句中“不可理喻”意为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沒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与句意不符,词语使用错误。 答案 :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乔金斯化石断崖是一处世界级古生物学遗址,是 2008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 B.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汽车工业将会借助现代科技,向高效率、低能耗、零污染发展。 C.针对“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的现状,我们
4、要积极倡导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切忌不可拥堵。 D.今年一月,绵阳火车站自动安检系统的正式启用,使旅客的安检时间大大缩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解析: A 句成分残缺,要在句末加上“的自然景观”。 C 句否定不当,应该去掉“ 不可 ”。 D句成分残缺,应该去掉“使”。 答案 : B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 由语段内容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
5、一部分和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中,是也是是连在一起的,可排除 BD;判定的位罝,是紧接来说的,故排列,排除 C;这样就可选定答案 A。 答案 : A 二、古诗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 文字,回答问题 。 ( 17 分)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 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兴病愈,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 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虽母道
6、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诸子奉行焉。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 : 安众,县名。字,哺 育、养育。笃 d,忠实。 6.下列句子中 划线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使其自 迁 善也 迁:改变、变化 B.或 谓母曰 或:或者、或许 C.状己之 过 过:错误、过失 D.临终 敕 诸子曰 敕:命令、训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
7、词含义的能力。 B 项中“或” 是古今异义词, 在古文中是“有的人”的意思,故此项解释不正确。 答案 : B 7.下列各句中, 划线 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 A.文矩 为 安众令 向吾不 为 斯役 B.四子 以 母非所非 以 此遗之,不亦厚乎 C.而 穆姜慈爱温仁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 而 白章 D.虽 母道益隆 虽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解析: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 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可以。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A 项中“为”皆为“做”
8、,意义用法相同 。 答案 : A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5 分) ( 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答案 : ( 1)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 2)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 9.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答案 : 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
9、亲生;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继母临终戒子。 (二) 阅读下 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0.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2 分) 解析: 阅读诗歌,了解内容。“幽居之处”一词指的是环境,据此抓住诗中描写环境的词语“满庭花落”“绕院泉声”,根据作者写“花”写“泉”写“鸟”的“满”“绕”“关关”形态与声音来分析概括幽居之处的特点。 答案 : 落花满径、依山 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 11.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 分) 解析: 仔细阅读诗
10、歌,抓住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特点,结合诗的题目“寻幽居不遇”,根据诗中“迷”“暮”“深”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答案 : 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 默写。( 10 分) 12.( 1) 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 2)春冬之时, 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 3) _,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柳宗元小石潭记) ( 4)山河破碎风飘絮, _。(文天祥过零丁洋) ( 5) _, 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 6)行到水穷处, _。(王维终南别业) ( 7)曾子曰: _,任重而道远。(论语) ( 8) _,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 9)诸葛亮在出师表里用“ _, _”两句精辟地指出了后汉倾颓的原因。 ( 10)李煜在相见欢里以冷落的清秋之景,来描写自己寂寞离愁的句子是: _。 解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答案 : ( 1)苔痕上阶绿( 2)则素湍绿潭( 3)日光下彻(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衔远山,吞长江( 6)坐看云起时( 7)士不可以不弘毅( 8)白日放歌须纵酒( 9)亲小人,远贤臣( 10)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四 、 综合性学习 。 ( 11 分) 立人中学举行“中国人读书情况专题研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 2012 年中国 18 70
12、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 本,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与我们形成了对比:韩国 11 本、法国 20 本、日本 40 本、以色列 64 本。 材料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 2015 年) 年份 国民图书阅 读率( %) 数字化阅读 率( %) 综合阅读率 ( %) 人均纸质阅读量(本) 人均电子阅读量(本) 2013 年 57.8 50.1 76.3 4.56 2.48 2014 年 58.0 58.1 78.6 4.77 3.22 材料三: 李克强总理把“全国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的全国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
13、全国上下涌动着读书的热情,各大中小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 下面 是格致中学的同学设计的学校读书活动的海报。 13.请认真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中国人读书现状的三个结论。( 3 分) 解析: 仔细阅读 两 则材料,根据表中的项目分析表中数据的变化,从中国人读书的频率和方式等来归纳结论。 答案 : 人均阅读量偏少;人均阅读量在逐年上升;选择数字化阅读的人数增长较快。 1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材料 三 中画面(文字除外)的内容及寓意。(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 答案 : 面面内容:一个小姑娘,正欢快地顺着一条由许多书铺成的路前进,路的另一头是一道彩虹。寓意:读书带给人快乐
14、,读书给人幸福的生活。 15.阅读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请你为提高全民阅读兴趣提三条建议。( 3 分) 解析: 联系现实生活人们阅读所存在的问题,可从培养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以及多出好书和学习开设阅读课等多方面提出建议。 答案 : 学校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读书要拒绝功利化;出版商要多出好书;政府和社会单位要适当增加公民的休闲时间。 五、( 31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问 题。 ( 18 分)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
15、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 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母亲是那个 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
16、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 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 21 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 21 克。守着母亲的灵魂,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 21 克,应该是 21 千克, 210 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母亲是个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 为人母。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四川省 绵阳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