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docx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问 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
2、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 2016 成都石室中学 2016 届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 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
3、。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 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地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
4、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 ,“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
5、,对内欺压少数民族, 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1.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解析: 答非所问, A 项并不是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
6、表述,而是对各项政治主张的总说。 答案: A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夷狄”、“诸夏”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很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 许,这体现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个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解析: B 项中 “杂处局面使矛盾愈演愈烈”强加因果;“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无中生有。 答案: B 3.根据原
7、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王朝的权威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力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虽然孔子谈周礼的言论并不多,但其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张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应辨证地看待。 解析: 偷换对象,原文指“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言论不多,而 D 项变成了“谈周礼的言论并不多”。 答案: D 二、古代
8、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 文字 ,完成 问 题。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 御史,俄丁内艰。先是,父旅殡在远。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缞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 而珽日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 。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汭率水军十万援于鄂。珽入言曰:“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汭性刚决,不听。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
9、,兵尽溺,汭亦自沈于江,一如所料。 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寻以本官监曹州事。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珽在任期岁,众庶以宁。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珽驰往,以伺察之。珽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行袭欲使人代受诏,珽曰:“东首加朝服,礼也。”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珽,代
10、掌军府事。及庶人 友珪篡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内讨之日,军士大扰,珽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珽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搢绅所称。 (节选自旧五代史 梁书 列传十四,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舳舻容介士千人 /载稻倍之 /缓急不可动 /吴人剽轻 /若为所绊 /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 /屯巴陵一月不与战 /则吴寇粮绝 /而鄂州围解矣 B.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 /倍之缓急 /不可动 /吴人剽轻 /若为所绊 /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 /屯巴陵一月不与战 /则吴寇粮绝 /而鄂州围解矣 C.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 /倍之缓急 /不可动 /吴人剽
11、轻 /若为所绊 /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屯巴陵 /一月不与战 /则吴寇粮绝 /而鄂州围解矣 D.今舳舻容介士千人 /载稻倍之 /缓急不可动 /吴人剽轻 /若为所绊 /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屯巴陵 /一月不与战 /则吴寇粮绝 /而鄂州围解矣 解析: 根据文意,“屯巴陵一月不与战”中间需要断开,排除 A;“载稻”主语应是“舳舻”,排除 BC。 答案: D 5.下列对 文中 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B.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于上古时的禅让制,
12、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等。 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解析: 据上下文,“丁内艰”此处是指遭遇母丧。 答案: A 6.下列对原文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珽聪明有才学。 24 岁就进士及第,他工于辞赋,在太祖征讨刘守文时应召起草檄文,挥笔立就,深得太祖赏识。 B.李珽为人孝悌。母亲去世时,先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还安放于外地,因家贫,他就和弟弟李琪一起冒着风雪四处
13、求人,最终让父母合葬。 C.李珽治民有方。他在曹州任职时,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这是之前十几任官员都未曾做到的。 D.李珽见识过人,有谋略。征讨淮寇时准确判断局势;太祖让他出任许州留后,他亲近安抚将吏,并解除了冯行袭的后顾之忧。 解析: 由原文“珽在任期岁,众庶以宁”可知,他在任已满一年。 答案: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而珽日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 5 分) ( 2) 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5 分) 解析: 文言文句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
14、的翻译,一般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 答案: ( 1) 而李珽每天吃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庐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 2) 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 ,完成 问 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 【注】元和十四年,韩愈无辜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隔岭篇章”即指该诗 ) ,传到京师,
15、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浪西楼:潮州名楼。 8.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 ( 6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字词品味。 答案: “悬”,高悬,险峰上驿路高悬 ,写出山高路险的特点;“浸”,浸蚀,海涛汹涌浸蚀城根,写出潮州地低潮湿的特点。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9.尾联“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别开生面,试赏析其妙处。 ( 5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名句赏析。 答案: 尾联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以景结情(或与颈联形成对比
16、),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 (三)名句名篇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说的是阿房宫突出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 ”。 子夏在论语 子张中指出要得到“仁”,应该广泛学习而且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求教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情的两句是:“ , ”。 解析: 本题考查背诵默写,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
17、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问 题。( 25 分) 四家书楼 谈歌 乾隆初年,保定读书风气渐盛,藏书风气空前。其中最有名声的藏书者是丁聚会,其次有郝伯力,王家惠,郑子森。四人从小一起长大,经常一起切磋,谈书论诗。四家人关系相处和睦,来来往往,应付唱酬,情感自然愈演愈深。丁家是保定城内藏书行里首推的第一,丁聚会的父亲丁延祺卧病在床之后,长子丁聚会便接手了这些藏书。丁聚会的同胞弟弟丁聚合,在北京做生意,据说生意很是红火 这几年丁聚会一改深入简出的习性,开始出入酒楼茶肆,又常常去城中的赌坊逍遥。据说他总是不计输赢地豪赌。发展到后来他便举债进赌坊,郝伯力、郑子森、王家惠三家都被丁聚会借过大笔银两,
18、转眼两年过去,丁聚会已经债台高筑,至今也没有还贷的动静。三人深深叹息一向稳重持家的丁聚会如何走到这一步田地,商议既然劝解丁聚会无效,也应与丁延祺老先生讲明白,让此事有个了结。 到了丁宅,门人传话只请郝伯力进去。一个时辰后,郝伯力冷着一张脸,闷闷地讲,丁延祺老人病得很重,有些神志不清了。三人商议求见丁聚会的妻子冯氏。冯氏木着一张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听三人讲述。三人说过后,客厅一片沉默。三人好生无趣,便起身告辞。 三人走在街上,郝伯力说道:“聚会败家,已成定局。我相信聚会是不会白白赖账的 。只要催得紧,他必定将藏书抵债。再说聚会的胞弟丁聚合,只在银子上看得要紧,诗书上却无一点儿兴趣。丁老人朝不
19、保夕,聚会已经变得这样,又没有后人,丁家藏书到此缘分便是尽了。若是到了聚合手里,岂不是要尽其所有货与了书商吗?” 面对三人的讨债,丁聚会长叹道:“我往日待你们三个不薄 , 几十年的交情,书友一场,如此相逼,是否有些过分了?”郝伯力冷笑道:“谁不知道聚会兄家中藏书万册有余,如何不以此抵账?”丁聚会怔了片刻,哀哀地说:“我今日就与你们做一个了断,拿我的藏书抵账就是了。”说罢步子软软地向家中走去。 城中飘起了雪花,渐渐地越下越猛。清点书册,谈好价钱,打包装箱,搬上马车,三人各自引领着装满书籍的马车走了。车载很重,车轮转动得吃力,压迫得积雪痛苦地作响。 这一夜丁延祺老人去世,两个时辰后丁聚会去世。 丁
20、聚合匆匆赶回,他还带来一个姓李的书商,早已经将丁家的藏书讲好了价钱。丁聚合得知家中的藏书已经被丁聚会抵了债,气愤得说不出话来,书商也气急败坏地索回了定金,泄气地走了。 郝伯力等三人吊唁后出了丁家,郑子森感慨万端说:“伯力兄,你催逼借贷,竟是为了保存那些藏书呀。”郝伯力叹道:“这是丁老人的一片苦心啊。那日我三人索债,丁老先生单独叮嘱我:逼迫聚会用藏书抵账。这些藏书丁家已经传了九代,他万不想被后人换了银子挥霍一空,他知道我等都是藏书之人,便要我等借着索债的口实收藏这些书继以传世,他唯恐你二人心慈面软迁就了聚会这才瞒过。”郝伯力接着郑重地说:“切记告诉自家后人,这些书传之后世,是我等的职责啊。” 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四川省 成都市 石室 中学 第二次 模拟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