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B卷).docx
《2017年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B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7年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 (B卷 ) 一、选择题 1.(2分 )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解析: A、在甲 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D、用石 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C 2.(2分 )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 A.氢能源车 B.共享单车 C.电动汽车 D.柴油
2、汽车 解析: A、氢能源车,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共享单车,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电动汽车,使用电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柴油燃烧时就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故符合题意 。 答案: D 3.(2分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 答案: A 4.(2分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加热液体 B. 验纯氢气 C.
3、 滴加液体 D. O2验满 解析: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氢气验纯的操作是: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近火焰,松开拇指,听到尖锐的爆呜声,说明不纯,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氧气验满时 ,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答案: C 5.(2分 )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4、( ) A.2H B.2CO C.SO42 D.SO2 解析: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H可表示 2个氢原子, 答案项错误 。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CO可表示 2个一氧化碳分子, 答案项正确 。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 1要省略 .SO42 可表示硫酸根离子, 答案项错误 。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
5、分子 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SO2可表示 1个二氧化硫分子, 答案项错误 。 答案: B 6.(2分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冰水 B.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 解析: A、冰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 A正确; B、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B 错; C、食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C错; D、浓盐酸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D错 。 答案: A 7.(2分 )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氧是一种氧化物 B.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 C.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减小 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解
6、析: 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单质,故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C.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氧,是因为加压降温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正确; D.氧气与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 答案: C 8.(2分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蒸馏可将海水淡化 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解析: A、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过滤不能除去钙离子和镁离子,因此通过过滤不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故正确; B、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正确; C、蒸
7、馏可以得到纯水,可以将海水淡化,故正确; D、常用 的净水方法有过滤、吸附,消毒等,电解水不是水净化的方法,故错误 。 答案: D 9.(2分 )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 Cl2+2NaOH 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 ) A.+2 B.+1 C.0 D. 1 解析: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 为零,故 Cl2中 Cl 的化合价为 0; NaCl 中 Cl 的化合价为 1 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设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x+( 2)=0,解得 x=+1
8、。 答案: A 10.(2 分 )氯化铵 (NH4Cl)是 “ 侯氏制碱法 ” 的一种副产品 .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 .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A、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答案项说法错误 。 B、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答案项说法错误 。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会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答案项说法错误 。 D、氯化铵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铵,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项说法正确 。 答案: D 11
9、.(2 分 )将适量乙醇 (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简称乙醇汽油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B.静置后乙醇汽油会出现分层现象 C.一个乙醇分子由 9个原子构成 D.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 1 解析: A.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成,使用乙醇汽油能节约石油资源,故正确; B.乙醇 (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形成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与稳定性,静置后乙醇汽油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故错误; C.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是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共 9个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D.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0、12 2): (1 6)=4: 1,故正确 。 答案: B 12.(2分 )O2和 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O2具有助燃性,而 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 O2过多无害,而 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解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灭火,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以灭火,答案 项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过多会造成氧化过度, CO2 过多不会形成酸雨,会引起温室效应,答案 项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都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答案 项
11、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是产物;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产物,答案项正确 。 答案: B 13.(2分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 B.将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
12、现红色物质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铜能和 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 答案: B 14.(2分 )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 .已知白醋里含 3% 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解析: A、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则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答案项说法正确 。 B、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是因为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项
13、说法正确 。 C、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则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项说法正确 。 D、白醋与纯碱反应,是酸与盐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答案项说法错误 。 答案: D 15.(2分 )下列相关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滴加酚酞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除去 KCl固体中的 MnO2 溶解、过滤和蒸发 D 除去 NaCl溶液中少量的 Na2CO3 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 A、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能使酚酞溶液显无色,不能鉴别, 答案项实验
14、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 B、氢气和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蒸气,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均出现水雾,不能鉴别, 答案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 C、 KCl 易溶于水, 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答案项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 D、 Na2CO3 能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 答案: C 16.(2分 )已知 FeCl3也可以催化 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 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 量分数的 FeCl3溶液,充分反应 (忽略水的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重庆市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