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5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5及答案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22.00)1.中国古代行政体制从三公列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化的过渡阶段是_ A.春秋战国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辽金元时期(分数:1.00)A.B.C.D.2.北魏孝文帝改定官秩时,将太常、光禄、卫尉三卿_ A.位列吏部尚书之前 B.位列曹尚书之前 C.与曹尚书平级 D.位列吏部尚书(分数:1.00)A.B.C.D.3.东汉时,实际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是_ A.尚书台 B.中书省 C.少府 D.御史台(分数:1.00)A.B.C.D.4.曹丕称帝后,尚
2、书台不再隶属于_,正式独立于宫廷。 A.丞相省 B.少府 C.门下省 D.三公府(分数:1.00)A.B.C.D.5.曹魏时期,取代东汉以来尚书台决策权成为中央重要决策机构的是_ A.中书省 B.中书监 C.门下省 D.侍中省(分数:1.00)A.B.C.D.6.曹魏建国后,以_执掌诏令发布权。 A.中书 B.尚书 C.门下 D.侍中(分数:1.00)A.B.C.D.7.魏晋南北朝时期,职掌封驳权的机构是_ A.中书省 B.中书监 C.门下省 D.三公府(分数:1.00)A.B.C.D.8.从曹魏开始,在边境诸州之上设置协调各州行动的官员是_ A.都督诸州事 B.州牧 C.镇将 D.典签(分数
3、:1.00)A.B.C.D.9.北魏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州之上设立具有中央派出机构性质的_ A.行省 B.行台 C.道 D.路(分数:1.00)A.B.C.D.10.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采取的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是_ A.三长制 B.州郡侨制 C.军镇 D.宗主督护制(分数:1.00)A.B.C.D.11.北魏初年的基层行政组织是_ A.宗主督护制 B.三长制 C.乡里 D.郡县(分数:1.00)A.B.C.D.12.北魏初年,宗主督护制的基层单位是_ A.宗族 B.部落 C.乡里 D.郡县(分数:1.00)A.B.C.D.13.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进一步促进鲜卑贵族汉化,
4、以邻、里、党为基本组织的基层行政体制是_ A.保甲制 B.宗主督护制 C.郡县制 D.三长制(分数:1.00)A.B.C.D.14.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_ A.尚书省 B.御史台 C.中书省 D.门下省(分数:1.00)A.B.C.D.15.魏晋时期,三省权力逐渐上升,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的权力,这三个方面是_ A.咨询、决策、执行 B.咨询、执行、反馈 C.决策、执行、封驳 D.决策、反馈、执行(分数:1.00)A.B.C.D.16.中国历史上流传的“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说法发生在_ A.五代 B.南朝 C.宋朝 D.北朝(分数:1.00)A.B.C.D.17.
5、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_ A.御史台 B.尚书台 C.中书省 D.门下机构(分数:1.00)A.B.C.D.18.行政权与监察权的相互分离,最早出现于_ A.秦 B.汉 C.南北朝 D.隋(分数:1.00)A.B.C.D.19.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_ A.世卿世禄 B.重用家臣 C.唯才是举 D.门阀取士(分数:1.00)A.B.C.D.20.南北朝时期开始了我国古代最早的有关官员任期的规定,北魏规定地方官任职为_ A.十年 B.五年 C.六年 D.三年(分数:1.00)A.B.C.D.21.南朝为
6、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设置_一职,其具有监察官员的性质,但终未形成制度。 A.典签 B.御史大夫 C.司徒 D.司直(分数:1.00)A.B.C.D.22.魏国建立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的建议,在官员录用上采用_ A.察举制 B.推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军功制(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7,分数:14.00)23.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公宰相制的说法,正确的是_ A.三公的级别和待遇基本不变 B.三公并无实权,地位进一步荣誉化 C.三公对具体行政事务不负实际责任 D.三公对军国大事享有被咨询权 E.三公不再是国家行政长官(分数:2.00)A.B.C.D.
7、E.24.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包含_ A.在州上设官 B.强化县级行政管理 C.侨州郡县 D.州上设县一级监察区域 E.在边远重地设置节度使(分数:2.00)A.B.C.D.E.25.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御史中丞的属官依据职能分为_ A.典签 B.御史大夫 C.治(持)节侍御史 D.殿中侍御史 E.侍御史(分数:2.00)A.B.C.D.E.26.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政府在执行政务过程中拥有较大自主权的原因是_ A.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乱状态 B.地方行政长官兼有军事权 C.中央政府权威下降 D.为有效处理突发事件,中央政府主动给地方较大自由权 E.地方经济的
8、发展(分数:2.00)A.B.C.D.E.27.下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监察的说法正确的是_ A.这一时期的行政监察从制度上看较前代有较大改进 B.为隋唐时期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C.监察重点是根据皇帝需要罗织大臣罪名 D.监察效果往往取决于皇帝或权臣的意志和好恶 E.监察工作达到了依法检查的水平(分数:2.00)A.B.C.D.E.28.关于九品中正制的说法正确的是_ A.九品中正制是从汉代的察举制演变而来的 B.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州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 C.状是依据士人德才行为所下的一个简短评语 D.品主要依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
9、为上上至下下九品 E.九品中正制实行后,品逐渐不受重视,状成为选择官员的唯一标准(分数:2.00)A.B.C.D.E.29.北齐时期,官员俸禄发放的种类有_ A.实物 B.货币 C.土地 D.力役 E.绢绵(分数:2.00)A.B.C.D.E.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7,分数:21.00)军镇_31.左郡县(分数:3.00)_32.宗主督护制(分数:3.00)_33.三长制(分数:3.00)_典签_35.九品中正制(分数:3.00)_36.停年格制(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7,分数:35.00)37.简述列卿职权、地位的下降和尚书诸曹职权地位的上升。(分数:5.00)_
10、38.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度,从体制上已经为隋唐成熟的三省制度奠定了基础?(分数:5.00)_39.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过渡性质。(分数:5.00)_40.简述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分数:5.00)_4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管理中的特点。(分数:5.00)_42.北魏时期流行的选官原则是什么?(分数:5.00)_43.简述九品中正制的意义及其沦为土族门阀政治工具的原因。(分数:5.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8.00)44.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决策的程序特点。(分数:8.00)_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
11、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22.00)1.中国古代行政体制从三公列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化的过渡阶段是_ A.春秋战国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辽金元时期(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体制是从三公列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化的一个过渡性行政体制。答案为 C。2.北魏孝文帝改定官秩时,将太常、光禄、卫尉三卿_ A.位列吏部尚书之前 B.位列曹尚书之前 C.与曹尚书平级 D.位列吏部尚书(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定官秩时,将太常、光禄、卫尉三卿位置做了调整,将其位列吏部尚书。答案为
12、D。3.东汉时,实际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是_ A.尚书台 B.中书省 C.少府 D.御史台(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东汉尚书台已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但在组织关系上仍隶属于少府,具有一定程度的宫廷机构性质。答案为 A。4.曹丕称帝后,尚书台不再隶属于_,正式独立于宫廷。 A.丞相省 B.少府 C.门下省 D.三公府(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东汉尚书台已经成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但在组织关系上仍属于少府。曹丕称帝后,尚书台不再隶属于少府,正式独立于宫延。答案为 B。5.曹魏时期,取代东汉以来尚书台决策权成为中央重要决策机构的是_ A.中书省 B.中
13、书监 C.门下省 D.侍中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曹魏时,中书省因接近皇帝,地位日趋重要。通过审理奏章,草拟诏旨逐渐控制了国家机要大权,实际权力开始超过尚书台(省),逐渐取代了尚书台的决策权成为中央重要的决策机构。答案为A。6.曹魏建国后,以_执掌诏令发布权。 A.中书 B.尚书 C.门下 D.侍中(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曹魏建国后,以中书执掌诏令发布权,具体政务由尚书台独立负责。答案为 A。7.魏晋南北朝时期,职掌封驳权的机构是_ A.中书省 B.中书监 C.门下省 D.三公府(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
14、下机构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一为散骑;二为侍中省,又称门下省,不仅对中书起草的诏令有封驳权,对尚书令也“每裁抑之”。答案为 C。8.从曹魏开始,在边境诸州之上设置协调各州行动的官员是_ A.都督诸州事 B.州牧 C.镇将 D.典签(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的调整,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州上设官,二是强化县级行政管理。州数的增加使州的辖境缩小,从曹魏开始,便在边境诸州之上设置都督诸州事以协调各州行动。答案为 A。9.北魏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州之上设立具有中央派出机构性质的_ A.行省 B.行台 C.道 D.路(分数:1.00)A.B. C
15、.D.解析:解析 为了稳定政权,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北魏在州之上设置具有中央派出机构性质的“行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答案为 B。10.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采取的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是_ A.三长制 B.州郡侨制 C.军镇 D.宗主督护制(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高级地方政区的行政权已为武官把持。在北方地区还有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即军镇。答案为 C。11.北魏初年的基层行政组织是_ A.宗主督护制 B.三长制 C.乡里 D.郡县(分数:1.00)A. B.C.D.解析
16、: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北魏初年保留有较多的氏族社会组织的残余,基层组织是以宗族为单位的宗主督护制。孝文帝改革后,以三长制为地方基层行政组织。答案为 A。12.北魏初年,宗主督护制的基层单位是_ A.宗族 B.部落 C.乡里 D.郡县(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北魏初年基层组织是以宗族为单位的宗主督护制。后来,在入据中原后,北魏开始任命坞主为宗主都护,让他们行使基层政权的职能。答案为 A。13.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进一步促进鲜卑贵族汉化,以邻、里、党为基本组织的基层行政体制是_ A.保甲制 B.宗主督护制 C.郡县制 D.三长制(分数:1.00)A.B.C.D. 解
17、析: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以三长制为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负责核查户口,征收赋税,并办理一般民事诉讼。答案为 D。14.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_ A.尚书省 B.御史台 C.中书省 D.门下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答案为 A。15.魏晋时期,三省权力逐渐上升,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的权力,这三个方面是_ A.咨询、决策、执行 B.咨询、执行、反馈 C.决策、执行、封驳 D.决策、反馈、执行(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魏晋时期宰相
18、权力的相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之间虽未有机结合起来,但决策、封驳、执行的新权力结构体系和施政程序的雏形已基本奠立。在这一决策程序中,各机构上报文书经三省审核后,择要送达君主,皇帝裁断后由承担草诏工作的官员草诏,经皇帝认可后,由宰相副署,然后下达执行,行政决策过程即告结束。答案为 C。16.中国历史上流传的“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说法发生在_ A.五代 B.南朝 C.宋朝 D.北朝(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鉴于地方势力强大对中央构成威胁,南朝时设置典签一职,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典签职微权重,每年数次回京述职,诸王刺史对典签恭敬备至,以致当时流传“诸州惟闻有签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中国 行政 考题 3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