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真题语文 汉字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 划线 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分) 1.胸藏丘 壑 (),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答案: h 2.春风如酒,夏风如 mng(),秋风如烟,冬风如姜芥。 答案: 茗 解析:这是对汉字字音和字形识记的考查。 3.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三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恰当的 横线上 。( 3 分) 少年读书如隙中 _月;中年读书如庭中 _月;老年读书,如台上 _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之所得之浅深耳。 A.玩 B.望 C.窥 解析:这是对字词运用能力的考查。 答案: C B A .下 边 文段中 划线 的三个词语,分别
2、指哪三项传统文化活动?( 2 分) “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 二句,极( A) 琴心 之妙境; “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 二句,极( B) 手谈 之妙境; “ 帆随湘转,望衡九面 ” 二句,极( C) 泛舟 之妙境。 A.琴心 () B.手谈 () C.泛舟 () 解析: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 答案: A.琴心(弹琴) ; B.手谈(下棋或下围棋) ; C.泛舟(划船) 。 5.下边文段中 划线 的三个词语 , 都是我国传统节日、时令、季节的特定称谓,请你从中任选一个,具体指明其 在 农历中所代表的时间界限。( 1 分) 吾欲致书雨师:春雨,宜始于 上元 节后,至清明十日前之内,及
3、谷雨节中;夏雨,宜于夏季每月上弦之前,及 下弦 之后;秋雨,宜于 孟秋 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 选词: _ 时间: _ 解析: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 答案: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下弦(农历每月二十或二十三日);孟秋(秋天的第一个月,农历七月) 6.清朝文学家张朝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副写出对句。 ( 2 分)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 “ 枯叶带虫飞 ” ;其一为 “ 乡月大于城 ” 。姑存之以俟异日。 选句: _ 对句: _ 注:以上题均节选自清朝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特此说明。 解析:这是对名句积累的考查。
4、答案: 示例: 落花伴蝶眠;鸣蝉携风歌 幽篁秀于林;秋叶红于霞 阅读 容美山水钟灵秀,古今风流任神游 。 ( 18 分) 容美纪游(节选) 顾彩 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 度 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 A。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虽可笑,然亦奇观。 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 ,走 B 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 霁 矣。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 间不去徐徐放之最
5、可娱玩 。 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 路坦如康庄 ,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 C 少亭台为点缀耳。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 嶙峋,下马 策 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 浴 ,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 “ 纪 ”通 “ 记 ” 。煜口: yln 光耀灿烂。 牖 : yu 窗户。 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 礛: ji
6、n磨玉的砺石。 7.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4 分) 度() 霁() 策() 浴() 解析: 这是对文言实词含义理解的考查。 答案: 度(估计、揣测 ) ; 霁(雨雪停,云雾散 , 天放晴) ; 策(扶、拄) ; 浴(沐浴 , 游泳 ,洗澡) 8.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 3 分) 百无一空 A 走 B 下方 C 少亭台为点缀耳 解析: 这是对文言虚词运用的考查。 答案: A.者 B.于 C.但 9.请用“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 分)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解析: 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
7、不要把词义划破。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 答案: 当云行时 /急闭窗 /则留云一片 /挂窗牖间不去 /徐徐放之 /最可娱玩。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 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答案: 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 11.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
8、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 3 分) _ _ _ 解析: 这是对内容理解的考查。 答案: 观渔 “娱云”,“玩云”,“留云”均可 “览山”,“览坪”,“过坪”均可。 12.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 2 分) 示例:鱼多山高 _ _ _ _ 解析: 这是对内容筛选和概括的考查。 答案: 示例:坪坦、坡陡、雾多、云奇、水清、石怪等 。 1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流水清澈、鱼石可见的两句原文。( 2 分) 解析: 这是对课文背诵默写能力的考查。 答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种桃种李种春风,一枝一叶一精神 。 ( 9 分) 精神灿
9、烂 张丽钧 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 “ 精神灿烂 ” 。 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 “ 精神灿烂 ” ;看到一枝花开的忘情,也赞它 “ 精神灿烂 ” ;在厨房 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 精神灿烂 ;_。 在清末绣娘沈寿的艺术馆,驻足精妙绝伦的绣品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这个女子能让一代巨贾张謇为她写出 “ 因君强饭我加餐 ” 的浓情诗句,她将灿烂之情交付针线,那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锦绣的心思,炫动烂漫,无人能及。 学校走廊里挂着
10、一些老照片,尤其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汇演中夺了奖,带着夸张的妆容,在镜头前由衷地、卖力地笑。我相信,每一个从这幅照片前经过的人,不管揣了怎样沉沉的心事,都会被那笑的洪流不由分说地裹挟了,让自己的心也跟着泛起一朵欢悦的浪花。 美国著名插画家 “ 塔莎奶奶 ” 最欣赏萧伯纳的一句话: “ 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怕的事。 ” 为了让 “ 年轻 ” 永驻,她不惜花费 30 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 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 , 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
11、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 “ 一串项链 ” ,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 “蕾丝花纹 ”。 92 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击溃衰老。 在石涛看来, “ 精神灿烂 ” 的对面,颓然站立着的是 “ _” 。我多么怕,怕太多的人被它巨大的阴影罩住。我们的灵魂情态,我们的生命状态,一旦陷入这样的泥淖。它分娩出的产品(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定然是劣质的、速朽的、甚至是富含毒素的 相信吧!一个精神灿 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14.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在第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2 分) 解析:
12、“ 补写句子 ” 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补写句子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答案: 示例:在寂静无人的山谷里,一棵松树扎根悬崖,长得郁郁葱葱,必欣然誉之“精神灿烂”。 15.“精神灿烂”的实质是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2 分) 所谓“精神灿烂”,就是指人的“灵魂情态”和“生命状态”要活出 _,活出 _。 解析: 这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 答案: 自我,精彩,个性,美丽等所有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13、的价值取向均可。 16.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塔莎奶奶”的性格特征。( 2 分) 解析: 这是对人物分析的考查。 答案: 示例:“塔莎奶奶”兴趣广泛,热爱生活。譬如她喜欢“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 “塔莎奶奶”乐观向上,童心未泯。譬如“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边”。 17.请在第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精神灿烂”的反义词。( 1 分) 解析: 这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 答案: 反义词:灵魂浅薄,思想消极,精神颓废,心灵空虚等。 18.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李白行路难(其一)
14、中的最后两句。( 2 分) 解析: 这是对名篇名句积累的考查。 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 10 分) 春野的馈赠 洪烛 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 70 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 80 多个竹笋品种。 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高雅的象征。 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
15、_。”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 ,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 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湖北省 宜昌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