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省唐山地区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
《2017年河北省唐山地区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河北省唐山地区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河北省唐山地区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从今若许闲乘月, _。(陆游游山西村) 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浊酒一杯家万里, _。 (范仲淹渔家傲 ) 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潭中鱼可百许头, _。(柳宗元小石潭记) 解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答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河破碎风飘絮 瀚海阑干百丈冰 燕然未勒归无计 何当共剪西窗烛 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列词语中 划线 字的字形、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2、 A.长歌 当 ( dng)哭 博闻强 识 ( zh) 殒 ( yn)身不恤 忸 ( niu)尼 B.脍 ( kui)炙人口 扪 ( mn)心自问 深 恶 ( w)痛绝 余勇可 贾 ( g) C.杀一 儆 ( jng)百 锲 ( qi)而不舍 娇 ( jio)揉造作 挈 ( qi)妇将雏 D.诲 ( hu)人不倦 剑拔 驽 ( n)张 久而弥 笃 ( d) 前 倨 ( j)后恭 解析: A 项 “当” dng dng;“忸” niu ni; C“娇” jio “矫” jio; D“诲”hu hu,“驽” n “弩” n,“倨” j j。 答案 : B 3.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A.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也进入了城市大建设的阶段,如何建设、规划、管理好城市这些问题,也摆在了各级管理者的面前。 B.根据对古人类化石形态的初步观察,并结合对动物群组成的分析,可以确定在安徽东至县华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直立人类型。 C.在今年巴西奥运会女排冠亚军争夺战中,中国女排全力奋战,最后以总比分 3:1 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 12 年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 D.集团总校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农村 学校,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后勤服务,促进他们的成长。 解析: A 项 语序不当,应改为“规划、建设”; C 项 不合逻辑,应为“冠军争夺战”; D项 搭配不当
4、。“享受教育质量”搭配不当,“教育质量”可改为“教育资源”。 答案 : B 4.下列各句中, 划线 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草虽然是 微不足道 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 小巧玲珑 的生活细节上。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 迥然不同 。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 顶礼膜拜 的待遇。 解析: “小巧玲珑”的“小巧”意为小而灵巧,“玲珑 ” 意为精巧细致。“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细致。句中用来形容细节,对象 不适合 。 答案: B 5.李明同学不明白“
5、栖息”的“栖”的意思。他想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他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_部,再查 _画;如果他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找到 _字母,再找 _音节。 解析: 本题考查 使用字典的能力 。在数笔画的时候要细心。 答案 : 木 6 画 Q q 6.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 1)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标题。 (河北新闻网 3 月 4 日电)在由团中央学校部举办的寻访 2015 年度“最美中学生”活动中,石家庄市第四中学的金宵宇同学获评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 15 岁的金宵宇有着坎坷的童年,目前与 70 岁奶奶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寒,仅靠着低保金生活,可她自强不息,乐观向上,被老师称为
6、“内心强大的小家长”。她热爱读书,喜爱写作,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她买不起喜爱的书籍,就想尽一切办法借书,如饥似渴地阅读,她勤奋学习,自立自强,成绩名列前茅。凭借她的开朗、乐观和坚强,金宵宇获得了“自强之星”“最美中学生”等荣誉称号,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标题: _ 解析: 本题 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语言要简洁,表意要完整。 答案: 金宵宇获评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 ( 2) 看了上面新闻,学校团委拟给全体团员召开一次“青春与坚强作伴,书香伴梦想飞翔”的团课,下面是这则通知,在格式、内容、语言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 为培养大家追求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兹定于 4 月 28 日下
7、午 4:00 召开“青春与坚强作伴,书香伴梦想飞翔”的主题团课,请全体团员准时参加。 2017 年 4 月 11 日 校团委 格式: _ 内容: _ 语言: _ 解析: 本题考查通知的格式和内容的书写。注意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答案: 格式:将署名与时间调换位置。 内容:写明上团课的具体地点。 语言:应在“为培养大家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后加上“精神”(或品质)。 ( 3) 李华同学将作为代表在团课上发言,他想借用名著里的相关内容完善自己的发言,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备选名著:童年红岩西游记 李华的发言稿:只有拥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成就人生辉煌,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
8、尔,双目失明,双腿瘫痪,但他坚持写作,最终用超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将不完满的人生谱成了完美的乐章;就像 _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注意仿写句子要 与例句结构、字数、内容上要对应,注意使用 上 要求的名著。 答案: 示例: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面对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最终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取回了真经,书写了传奇。 阅读右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主要抓住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来体会思乡之情
9、。 答案: 表达了诗人乡愁乡思之情。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析: 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案: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 ” “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
10、;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注:卒然:突然。“卒”通“猝”。无忌:信陵君的名。 9.解释下面句中加 下划线 词的意思。 臣 闻 之曰 _ 事有不可 知 者 _ 我 憎 人 也 _ 愿 君之忘之也 _ 解析: 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答案: 听说 知道
11、憎恨 希望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_ 解析: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不要 漏翻关 键词语。 答案: 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11.请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 解析: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答案: 信陵君杀晋鄙 /救邯郸 /破秦人 /存赵国 12.读过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解析: 本题 考查阅读 文本的 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 ,结合自身体会阐述。 答案: 要正
12、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对自己不居功自傲,对别人应知恩必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筷子春秋 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 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 ?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 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河北省 唐山 地区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试卷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