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
《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 25 题,共 75 分。) 1.2015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 6000 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距今约 6000 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 6000 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所以答案选 C。 答案: C 2.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皇
2、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有关知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因此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的说法错误,可以排 除。因此 ACD 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 B。 答案: B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经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C.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
3、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因此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说法错误,C 符合题意。 ABD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 C。 答案: C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 B. C.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都发生在唐朝,而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发生在元朝时期,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 A 5.秦刚拟办
4、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戚 继光抗倭 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析选项戚继光抗击倭寇,是为了维护国防;选项册封达赖喇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选项平定三藩,稳定边疆,维护国家统一;选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稳定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因此选项 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符合题意,而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
5、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认识。题干材料信息 “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反映出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抑制商业、实行海禁“符合题意。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7.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 D.日军在旅顺暴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八
6、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1900 年 8 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的仓皇出逃。故选 C。 答案: C 8.史学家陈旭蔍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班都伴随着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 “中体西用”的意思是学习西方维护本国利益,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故选 B。
7、答案: B 9.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根据标尺里的事件分别是中共成立、南昌起义、中共七大等可见和中国共产党有关,是无产阶级的活动。 A.近代化的探索,此时没有中共; B.抗日战争的胜利,不够全面;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标尺里没有涉及到。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10.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影响。根据题干图片中“ 1936”“西安事变始末纪实”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1936 年 12 月 12 日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了,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历史在这里拐弯”。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11.1945 年 8 月到 10 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45 年 8 月到 10 月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 A 北伐战争发生在
9、 1926 年;选项 B 西安事变发生在 1936 年;选项 C 七七事变发生在 1937 年;选项 D 重庆谈判发生在 1945 年 8 月到 10 月间;因此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12.生活在 100 年前的上海人,不可能( ) A.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C.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D.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生活在 100 年前的上海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 C 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1911 年辛亥革命已经废除了“老爷”称呼, 100 年前( 1917 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而选项 A.
10、BD 都有可能;因为选项 A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电报照相在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选项 B 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19 世纪末申报创刊于上海; D.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选项,因此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13.1953 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 1949 年增长 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 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53 年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 D符合题意,因为 1952 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土地
11、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因此 1953 年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故选 D。 答案: D 14.阅读下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 /亩)”。导致 1958 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党 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解析:此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点。分析“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可以看出 1958 年水稻亩产量超过 2500 斤,这是 195
12、8 年“大跃进”运动时期农业生产中粮食产量严重浮夸的表现。 ABD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5.从 1978 年到 20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3645 亿元人民币增加到 39.7893 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6 倍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 2.5 亿人减少 到 1479 万人。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政策取得的成就。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
13、村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出现了题干材料的现象。 ABD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D。 答案: D 16.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你认为“梅开三度 ”包括(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B. C. D. 解析:用“梅开三度”来形容 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包括 1972
14、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故选 D。 答案: D 17.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的隋唐和欧洲。其中向中国的隋唐“拜师学艺”指的是( ) 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工业革命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日本向中国的隋唐拜师学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7 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因此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18.他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梦
15、想,但他的航行及其发现所带来的重大后果是他始料未及的:欧洲对美洲的征服从此拉开了序幕 .“他”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 1492 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的发现了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为新大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殖民掠夺来到美洲。 ABD 和发现美洲无关,因此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下列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正确的是( ) 马克思主义 宪章运动 马克思主义 巴黎公社 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三民主义 戊戌变法 A. B.
16、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三民主义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出现了无产阶级斗争。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巴黎公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出现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因此错误,正确;在三民主义指导下发生了武昌起义,戊戌变法和三民主义无关。因此正确,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20.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 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努力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广东省 东莞市 中堂 中考 模拟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