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
《2017年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历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51 分)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解析: 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选项 A 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 , 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是共同点。故 B 项正确。 C 中挑战没有
2、体现; D 中没有提及功能的变化。 答案: B 2.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皇帝制度的内涵 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分封制推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解析: 材料中“ 秦遂并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说明是秦朝设立的郡县制的背景,故 B 项正确; A 属于皇帝制; C 属于汉代政治; D属于西周时期政治,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 基本由内阁操
3、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 ( )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 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 解析: 材料中“ 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说明内阁的权力较大,宦官又干涉政权,导致明朝后期权力运作的混乱,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4.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
4、批如制。”下列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 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 解析: 材料“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反映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所以 D 项符合要求;上述材料也反映了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上升,所以B 项说法跟史实不符; 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过于夸大阁臣票拟权利; 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表达错误。 答案: D 5.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
5、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 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 )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 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解析: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二者之间是统一的,故 A 项排除;依据材料,“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可见孟子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体现了儒家的仁和仁政思想,故 B 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是法家思想,仁政并没有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故 C 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孟子的政治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
6、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这一主张 ( ) A.否定了孔子思想至高无上 B.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强调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 D.动摇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 解析: 王守仁提出学关键是合乎本心。与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论,也不能认同;与本心一致,即便是庸常人所说,也不能否定。王守仁之意,并不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这样有利于否定孔子的权威, A 项正确; B 是明清之际反儒家思想体现; C 与题意相反; D 中动摇说法错误。 答案: A 7.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 ,就用黄
7、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行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 A.印刷术的发明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技术领先世界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解析: 材料主要说的是造纸术发明出来了以后,便利了书写,在造纸术发明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成语和文化记载,故选 D。 A 项材料并未涉及到印刷术的情况; B 项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 项材料并未交代 科学技术的传承的作用。 答案: D 8.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
8、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相应的考评标准。例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 “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 )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解析: 关键信息是“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 心的修养,反应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理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所以也表现在书法、绘画等
9、艺术中,就是强调精神、气度等。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 D 9.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 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乡村妇女”、“与男子共其劳”,题干材料的核心,即体现“男耕女织”的经济组织形 式,即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是当时正常的生产方式,故项正确;并不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故 A 项正确;也没有反映资本主义的萌芽,故 B 项错误;属于手工业。 答案: D 10.据记载,中
10、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 A.重视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解析: 根据材料“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工师善教工”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重视对工匠的培训,从而确保官营产品的质量。所以答案选 C;不是官营手工业特点; B 技术更新,不符合题意; D 中工序错误。 答案: C 11.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 : “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
11、茫空有月。 ” 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 “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 ” 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 重 心的 不断 南移 D.重农 抑商政策的 弱化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唐代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的长安到了晚上“ 六街鼓歇行人绝 ”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受到时间限制,而到宋代的汴州则“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 ”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突破了市坊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故选C。 答案: B 12.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的。
12、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导致明朝海商这种 命运的 的主要 因素 是 ( ) A.海商崇尚武力 B.走私带来 的暴利的吸引 C.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 D.西方殖民者的扶持 解析: 明朝推行“海禁”政策,使得海商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进行走私,甚至与政府武力相抗。海商以武力对抗政府是由政府的“海禁”政策造成的, A 项错误 ; 走私确实能够带来暴利 , 吸引一部分商人铤而走险,但不是整个明朝海商走私的主要原因 , B 项错误 ; 西方殖民者在明朝虽然已经到达中国沿海,但对中国的冲击较小, D 项错误。 答案: C 13.2011 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
13、义会议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 “ 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 成人礼 ” 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 “ 成人礼 ”, 主要理由是 ( ) 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B.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 “ 左 ” 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 中国共产党的 成人礼 ” 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 “ 成人礼 ” ,说明中国共产党人能自主处理自己的问题,会议摆脱了共产党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故 D 项正确。 A 说的是意义; B 讲的是中共二大的任务; C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14、 14.“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某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 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解析: 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军队虽然英勇抵抗日军,但最终败退的事实,比较客观, “ 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 ” 表明是抗战初期,故 B 项正确 ; 依据材料 “ 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 ”“ 苦战
15、 ” 等信息可知,当时国民党抗战不消极,故 A 项错误 ; 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此时战场在长江下游,故 C 项错误 ; “ 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 ” 体现了正面战场的抵抗,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5.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 ( ) A.意 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的“洋务运动”。 从“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的信息可以看出洋务派强调以
16、市场规则经营 管理企业,故 B 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主张变革封建制度, A 项错误; C、 D 项信息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B 16.据某研究成果显示: 1918 1936 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 1914 1936 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 时侯。由此推断 ( ) A.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 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 D.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合史实 解析: 材料提到,总体上看 1914-1936 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族工业“短
17、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17.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 A 项“断送”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梁启超等维新派不属于保守的知识分子, C 项错误; D 项与题意无关;根据材料“ 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 ”可以看出当时梁启超等请求废除八股取士的改革并没
18、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18.陈独秀在 20 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 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化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解析: 由材料中的“ 不是反对孔子本人 ”、“ 不是 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 是因为 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
19、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可以得出 A、 B 错误, D 项正确;材 料中并没有反映出 C 的内容。 答案: D 19.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 )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解析: “公理战胜强权”说明反对强权政治,再结合题干时间 1918 年,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联系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可知题干中的公理应该是指民主,即
20、自由、平等,故 B 项正确, C、 D 项错误; A 项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符,排除。 答案: B 20.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 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 -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 ) A.推进文学革命 B.提倡自由平等 C.弘扬传统文化 D.否定西方文化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辜鸿铭曾指出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可知其旨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故本题应
21、选 B 项。 答案: C 21.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解析: 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当时改革开放还未进行,与 A、 B、 C 项均不符合; 1992年邓小平发展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
22、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 D。 答案: D 22.1970 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 2014 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对外开放的实施 C.现代主义的流行 D.“左”倾错误的纠正 解析: 1970 年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英雄形象受到文革 “ 左 ” 倾思想的影响,电影也以样板戏拍摄成的戏曲艺术片为内容。 2014 年徐兜导
23、演的同名影片中 “ 杨子荣 ” 形象的改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电影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情景。因此选择 A。 答案: A 23.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解析: 材料中“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说明这段文字材料应该出现在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之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山西省 怀仁县 第一 中学 高考 模拟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