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省中考真题历史.docx
《2017年山西省中考真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西省中考真题历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山西省中考真题历史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 “ 凝聚血缘、合家团圆 ” 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答案: B 2.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
2、( ) 汉字的演变与成熟 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造纸术的发明 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汉字的发展演变和四大发明。 答案: B 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 1381 年)全国总人口为 59873305 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 4103450 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3、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解析: 本题考察山西的地方史,明朝的人口迁徙。 答案: A 4.下列选项与 “ 古代对外友好交往 ” 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 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 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 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 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解析: 本题考察中外的交流和发展,注意是不正确的一项。 答案: D 5.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的发展。 答案: B 6.1862 年 6 月
4、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 “ 外国杂货 ” 的广告: “ 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 。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解析: 材料通过近代报纸对商行售卖情况的报道表述当时商业发展在受西方影响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答案选 C。材料并未表现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当时社会阶层的分化情况,排除 A、 B;材料只是引用当时报刊来反映社会生活时尚,而不是强调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排除 D。 答案: C 7.山西现有红色遗址 600 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
5、发 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右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百团大战,主动出击 B.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解析: 根据右图可知太原解放时间为 1949 年 4 月 24 日,根据所学知识,此阶段为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南京于 1949 年 4 月 23 日解放,可知答案为 C。 A、 D 分别为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期间,与题意时间不符; B 选项发生在 1947 年夏天,故错误。 答案: C 8.1984 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 “ 欢迎我的是 53 份请假
6、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企业吃国家的 “ 大锅饭 ” A. B. C. D. 解析: 本题材料所述历史事件为 1984 年国有企业员工生产积极性低,管理涣散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国家于 1985 年开始全面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了企业自主权,所述情况发生于改革之后,故排除,选 D。 答案: D 9.小丽同学查阅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
7、年表。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解析: 图标材料中未体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就,故 D 错误,答案选 D。 答案: D 10.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 文中的 “ 它 ” 指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
8、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 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 材料描述了城邦政体下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弊端,即少数人的民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1.对比同类历史事件 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析: 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都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想解放运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新文化运动两面旗帜中民主涉及政体,而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未涉及与政体相关的内容。
9、故选 B。 答案: B 12.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 “ 蒸汽时代 ”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A. B. C. D. 解析: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得人力、水力、风力被蒸汽力(机械力)所取代,故正确;蒸汽机运用于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分别促进了机器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革新,故正确。说法有误;无从体现。 答案: C 13.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 的变化过程。对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
10、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B.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 解析: 图一、图二反映的是美国侵略日本的黑船事件,促使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想欧美派出参观团向西方学习。故 A 正确。 B、 C、 D 与图示信息无关。故选 A。 答案: A 14.1941 年 6 月 22 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 “ 在过去 25 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 贯的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
11、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 ” 丘吉尔所说的 “ 眼前展现的情景 ” 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决战斯大林格勒 C.诺曼底登陆 D.苏联红军进攻柏林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 “1941 年 6 月 22 日 ” 、 “ 共产主义 ” 、 “ 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 ” 等信息判断, “ 眼前展现的情景 ” 指的是苏德战争的爆发。故 A 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于 1942 年 6 月 28 日,诺曼底登陆发生于 1944 年6 月 6 日,苏军进攻柏林发生于 1945 年 4-5 月, B、 C、 D 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15.历史研究性
12、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 1999 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与统一 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 D.地区冲突的加剧 解析: 从四位同学发言中涉及到的 “ 黑奴贸易 ” 、 “ 殖民主义 ” 、 “ 印巴分治 ” 、 “ 巴拿马运河主权 ” 等内容可以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殖民主义的恶果。故 B 正确。 A、 C、 D
13、的表述过于狭隘,不能涵盖四位同学的发言内容。 答案: B 第 卷非选择题(共 45 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含共 10 分) 16.运用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图中近现代的两次开放,分别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闭关自锁的大门被打开,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图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
14、主动融入世界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答 案 :图一: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图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2)根据下面年代尺上的信息,分别写出与 “ 创建军队 ” 和 “ 转折会议 ” 相对应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归纳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历程的共同特点。(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
15、会的内容。在 1927 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革命道路。 1978 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因此,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大四川的共同特点是:从具体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和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答 案 :创建军队: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 。 转折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共同特点:从具体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和中国革命或建设的
16、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3)从下面关键词中任 选一个,简述它与年代尺上相关历史事件的联系。(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运用与解释,要注意结合题目作答。 本题答案不唯一。 答 案 :示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效仿俄国十月革命进行中心城市武装暴动;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效仿苏联两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4)历史事件包含原因、现象、影响等诸多基本要素。阅读下表中的历史叙述,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要素。(
17、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解释历史的能力,是一种反向考查,同学们要注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中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描述是历史现象。 1929 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叙述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叙述的是改革开放的影响。 答案:现象、原因、影响。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7.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立法治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 : “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
18、善不遗匹夫。 ” 韩非子 材料二 : 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材料三 : 1861 年 3 月,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签署了农奴制改革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 “ 自由人 ”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 “ 解放 ” 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山西省 中考 历史
